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洪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凝血
  • 4篇聚体
  • 4篇二聚体
  • 4篇病毒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蛋白
  • 3篇蛋白原
  • 3篇血功能
  • 3篇早产
  • 3篇凝血功能
  • 3篇纤维蛋白
  • 3篇纤维蛋白原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纤维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清

机构

  • 9篇深圳市龙岗区...
  • 6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涟水县人民医...

作者

  • 14篇高洪丽
  • 7篇唐万兵
  • 5篇韦深
  • 5篇蔡洁丹
  • 4篇王蕾
  • 4篇江丽芳
  • 2篇周俊梅
  • 2篇江振友
  • 2篇田疆
  • 2篇张志光
  • 2篇李兴华
  • 2篇刘岩
  • 2篇周经姣
  • 2篇陈辉雄
  • 2篇方丹云
  • 2篇焦国华
  • 1篇李观强
  • 1篇付春云
  • 1篇张福文
  • 1篇李兴华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产孕妇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早产孕妇(早产孕妇组)产前和产后(24h内)标本进行PLT、PDW、MPV、PCT、FIB和D-D检测及分析,选择50例无早产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A;50例非孕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B。结果早产孕妇组产前的PLT、PDW和PCT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孕妇组产前D-D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孕妇组产前FIB、D-D显著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前比较,产后24h内FIB降低,D-D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早产前后监测PLT、PDW、PCT、FIB和D-D水平对预防产后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惠卿陈辉雄张万霖高洪丽王蕾唐万兵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
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和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6年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77.9%~78.8%),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代表株及WHO推荐的1979~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也较低(78.1%~79.3%),但与WHO推荐的2009年新型H1N1流感疫苗株比较同源性则高达99%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欧亚猪流感病毒株A/swine/Belgium/1/1983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自2005年以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某些抗原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已发生了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本次流行的新型流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田疆周经姣陈艺韵梁瑜晏辉钧周俊梅刘岩付春云高洪丽方丹云狄飚江丽芳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
凝血因子Ⅶ和凝血功能参数在产后出血诊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浓度和凝血功能参数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产后出血量500~800ml 25例为1组,产后出血〉800ml 10例为2组,在产前24h,对产后出血患者及110例正常生产孕妇进行F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和分析。结果:1产后出血患者1组和2组F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组和2组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2组F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1组比较,2组Fbg降低(P〈0.05),FⅦ、PT、APT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检测临产孕妇FⅦ水平和凝血功能参数对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蔡洁丹唐万兵郑楚忠高洪丽王蕾韦深
关键词:凝血因子凝血功能
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制备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登革病毒1~4型NS1抗原的ELISA检测法,为登革热的早期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登革病毒2型重组非结构蛋白NS1,以此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筛选和亚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从登革病毒2型NS1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NS1)中获得了大量纯化的登革病毒重组NS1蛋白;经免疫小鼠、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及3次亚克隆后,最终获得2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7B6B4和2D10E2F6,间接ELISA显示抗体效价高达1∶8000~1∶16000;ELISA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其所分泌的抗体与1~4型登革病毒及其重组NS1蛋白均有特异性免疫反应,为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两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a亚类;初步建立了检测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论成功研制出两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初步建立了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
高洪丽李兴华田疆方丹云付强刘岩周俊梅周经姣江丽芳
关键词: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
早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I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早产孕妇(早产孕妇组)产前和产后(24h内)及60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和分析。结果(1)早产孕妇产前的FIB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D-D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产前比较,产后FIB降低(P〈0.05),D-D显著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早产前后监测FIB、D-D水平对预防异常出血等产科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韦深唐万兵高洪丽王蕾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早产
Ⅰ-IV型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Ⅰ-IV型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即小鼠杂交瘤细胞株3H06、单克隆抗体及检测登革病毒的试剂盒。小鼠杂交瘤细胞株3H06,保藏号为CCTCC NO:C201105。所分泌的抗体为抗Ⅰ-IV型登革...
江丽芳李兴华江振友高洪丽
Ⅰ-IV型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其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Ⅰ-IV型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即小鼠杂交瘤细胞株3H06、单克隆抗体及检测登革病毒的试剂盒。小鼠杂交瘤细胞株3H06,保藏号为CCTCCNO:C201105。所分泌的抗体为抗Ⅰ-IV型登革病...
江丽芳李兴华江振友高洪丽
文献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周剂量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周剂量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周剂量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研究组第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22%、61.11%、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2%、41.67%、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组骨髓抑制较单纯放疗组有所增加,但经临床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治疗过程。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周剂量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能耐受,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远期生存是否得益尚需继续随访观察,值得临床推广。
郁汉旭濮娟高洪丽严红焕何中洋
关键词:三维适形多西他赛化疗中晚期食管鳞癌
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为AMI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确诊为AMI患者93例,其中再通组77例,未通组16例;并选取同期非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浆Fib、Plg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患者溶栓治疗前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溶栓前比较,AMI患者溶栓治疗6h后Fib和Plg水平明显降低(P<0.01),48h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AMI患者溶栓治疗6h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前再通组与未通组比较,Fib、Plg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6h后,再通组Fib、Plg水平较未通组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Fib、Plg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韦深蔡洁丹高洪丽郑楚忠张万霖唐万兵
关键词:心梗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D-二聚体溶栓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参数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对81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3)10例,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cm^3)22例,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cm^3)49例,设健康对照组50例。(2)分别在溶栓治疗前24小时内、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和第7天采集脑梗死组血标本,进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1)大、中、小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LDL-C、APOAI、APOB和Lp(a)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LDL-C、APOAI、APOB和Lp(a)高于小梗死组(P<0.05)。(2)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TG、TC、HDL-C、LDL-C、APOAI、APOB和Lp(a)与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和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中、小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FIB和D-D高于对照组(P<0.01),PT和APTT低于对照组(P<0.05),TT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前24h内FIB和D-D高于小梗死组(P<0.05),PT、APTT和TT较小梗死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大梗死组溶栓治疗后24h内、第3天和第7天D-D、PT和APTT明显高于溶栓治疗前24h内水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变化,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脑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蔡洁丹唐万兵郑楚忠高洪丽张万霖胡润涛麦美容
关键词:血脂凝血功能溶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