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
- 作品数:42 被引量:32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妥昔单抗静脉快速输注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被引量:18
- 2021年
- 利妥昔单抗上市20多年以来,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和安全性良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2年批准了利妥昔单抗的静脉快速输注用于第2个及后续疗程。目前,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注方案已在国外成熟应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也推荐第1个疗程利妥昔单抗输注未出现输注反应的患者,后续疗程可进行利妥昔单抗90min静脉快速输注。我国也有研究数据证实了利妥昔单抗90min静脉快速输注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为了提高患者的就诊质量以及节约医疗成本,本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首次输注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后续疗程可使用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注方案。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黄慧强杨海燕许景艳吴俣高岩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的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
- 高岩黄慧强李鹏飞白冰王潇潇容启翔平丽琴李志铭蔡清清姜文奇
- 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及其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81例PTCL的临床资料,对β2-MG水平、IPI评分系统与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81例患者,均接受CHOP方案联合化疗,总有效(RR)率为82.7%,完全缓解(CR)率53.1%。IPI评分低危组、低中危组、中高危组及高危组的RR率分别为95.7%、87.5%、53.8%和20.0%,CR率分别为74.5%、37.5%、15.4%和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98个月),中位生存期(MST)31.2个月,总的1、3、5年生存(OS)率分别为83.5%、41.8%和34.7%。低危和低中危组MST目前尚未达到,中高危和高危组MST分别为16、7个月,5年OS率分别为57.3%、55.9%、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IPI评分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4~5分合并为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前者MST尚未达到,后者为11个月,5年OS率分别为54.8%和0(P〈0.05)。高危组血清B,MG水平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高危组患者较低危组患者血清β2-MG异常者比例也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MG水平、IPI评分与PTCL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β2-MG水平可以和IPI评分系统一起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判断。
- 潘战和黄慧强苏安王馨蔡清清高岩吕霞
-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Β2微球蛋白国际预后指数预后
- SMIL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的初步临床报告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索SMILE方案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5例初治和5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SMILE方案(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依托泊苷等)化疗。1例患者进一步接受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2例患者进一步接受局部放疗。结果10例患者中有8例可以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0%(4/8),无完全缓解。其中初治和复发患者有效率均为5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氨基转移酶升高,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占65%,发热性粒细胞减少占25%,Ⅲ度氨基转移酶升高占10%,其他不良反应少见,无治疗相关死亡。26.1%患者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中止治疗。结论SMILE治疗复发耐药的NK/T细胞淋巴瘤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目前尚不能作为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的标准一线方案。
- 周颖蔡清清林旭滨高岩卜庆王潇潇黄慧强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药物疗法
- 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复发难治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Oslymphoma,NHL)患者预后差,尚无确定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探讨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复发难治T细胞NHL45例。回顾性分析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结果:截止2006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70个月),5例仍生存,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2个月(2~62个月)。全组患者中,42例(93.3%)接受挽救化疗,有效率为61.9%(26/42),其中接受二线化疗方案有效率为52.4%(22/42)。1年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75.6%,3年OS17.8%,5年OS4.4%。将二线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和4~5分合并为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两者MST均未达到,低危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2.1%、25.0%、5.8%,高危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64.7%、6.5%、6.5%,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P=0.010)、二线AnnArbor分期(P=0.009)、二线IPI评分(P=0.01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P=0.026)、PS状态(P=0.002)和接受IMVP-16方案化疗(P=0.026)与复发难治T细胞NHL患者复发后OS密切相关。结论:二线IPI评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是复发难治T细胞NHL独立预后因素;复发难治T细胞NHL预后不佳,常规化疗缓解后应考虑加用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 高岩黄慧强林旭滨蔡清清潘战和王步飞卜庆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化学疗法预后
- 肿瘤微环境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与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NK/T细胞淋巴瘤(NKTCL)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可切取蜡块的初治NKTCL病例9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IL-6的表达水平,以阳性细胞数≥10个/高倍镜视野(HP)为阳性标准.两组间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KTCL肿瘤微环境中IL-6表达的中位数为21个/HP(0~150个/HP),IL-6阳性率为61.29%(57/93).IL-6阳性率在发热、高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患者中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阳性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9.282.62)mg/L,阴性者为(11.142.77)mg/L(t=-2.276,P=0.025).IL-6阴性者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2.7%,5年总生存(OS)率为60.0%;IL-6阳性者5年PFS率为23.6%,5年OS率为2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NKTCL肿瘤微环境IL-6高表达与患者高危临床特征相关,IL-6高表达者长期生存差.
- 蔡绮纯白冰高岩王潇潇黄慧强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炎所致严重疼痛被引量:18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由于严重口腔粘膜炎、溃疡合并疼痛,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芬太尼透皮贴剂主要用于治疗肿瘤慢性疼痛,疗效确切,对肿瘤治疗相关的严重粘膜炎导致的疼痛亦有疗效。本研究主要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疼痛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口腔粘膜炎伴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共22例,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采用直观模拟标度尺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计为0~10分,入组前疼痛状况评估均为中-重度疼痛(VAS≥4分)。采用我国于1990年制定的生活质量标准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同时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评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VAS中位评分为6分(4~9分),治疗后第3、5、7、10、15天的VAS中位评分降至3.5分(0~9分)、2分(0~6分)、0.5分(0~8分)、0分(0~6分)、0分(0~5分),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显著减轻(P<0.001),总有效率100%,完全控制率45.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多为头晕不适、嗜睡、排尿困难、轻度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经处理均能缓解。未发现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后药物依赖现象。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口腔粘膜炎疼痛镇痛效果良好,且副作用轻微、使用方便、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黄慧强蔡清清林旭滨王步飞卜庆高岩彭玉龙
-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口腔粘膜炎生活质量
- EBV相关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是一种罕见的且侵袭性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其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高发于亚洲及拉丁美洲,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揭示了NKTCL异质性的生物学基础和发生发展的分子致病机制,包括染色体6q21等位基因缺失引起抑癌基因沉默,EB病毒感染及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多条致癌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以及表观遗传学调控异常等.目前针对NKTCL,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早期以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为主,而晚期以单纯化疗为主.晚期及复发难治性患者的预后较差,亟需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全球新药研发加速演进,NKTCL领域各种新药也层出不穷.本文就EBV相关NK/T细胞淋巴瘤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蔡君曹益邱莉云高岩黄慧强蔡清清
-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EB病毒化疗放疗免疫治疗
- 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治疗现状与挑战被引量:2
- 2017年
- 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是1997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草案中提出的一种恶性淋巴瘤新类型。2001年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分型正式列入WHO关于恶性淋巴瘤的新分类。对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病变的名称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 黄慧强高岩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 原发结外淋巴瘤治疗进展
- 黄慧强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