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英
- 作品数:85 被引量:52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新疆天山地区强震前地震条带不清晰的原因初探被引量:4
- 2008年
- 新疆地区在强震前地震条带不明显。本文对比分析了新疆天山与川滇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①新疆天山地区区域地震构造以逆冲型为主,而川滇地区区域地震构造以走滑型为主。②1970年以来的天山地区中强地震以逆断层和走滑型地震类型为主,走滑型地震多数包含较大的倾滑分量;而川滇地区6级强震以走滑型地震类型为主,地震主要以水平错动为主。认为弱震条带适用于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的地震,而新疆天山地区地震倾滑分量较大,因此中强地震前弱震条带图像不清晰,中短期地震预报意义不显著。
- 龙海英聂晓红高国英
- 关键词:地震条带震源机制解
- 生长曲线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的应用
- 1994年
- 文中把“生长曲线”引入地震活动性分析中,介绍了两种类型的生长曲线,应用甘培茨曲线模拟了新疆自1882年开始至今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曲线能够从数学角度较好地描述地震活动期的发生过程,并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 王季达高国英王公达
- 关键词:地震活动
- 基于构造分区的新疆年度预测效果分析与评价
- 地震构造带反映了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是进行地震危险区划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新疆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有阿勒泰地震带、天山地震带、西昆仑地震带和阿尔金断裂带。本文统计分析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的报准、虚报、漏报情况,并...
- 郭卫英高国英
- 关键词:地震构造带前兆监测
- 文献传递
- 天山地震带及乌恰交汇区强震活动特征被引量:10
- 1993年
- 根据1880~1990年天山和乌恰地区M_s≥5.5级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内各带强震活动的韵律特征和相关性、强震活动的整体迁移规律及环境因子与强震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内在联系。用信息熵和马尔柯夫方法对各地震带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认为:在大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力源和构造环境的差异,造成区内应力场分布不均匀,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调整和传递,形成了各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据此对整个天山地震带和乌恰区近期强震活动趋势作了判断。
- 高国英王季达
- 关键词:强震地震带地震活动性
- 强震事件的在线预测技术——伽师-巴楚6.8级强震发生的后思考被引量:3
- 2003年
- 20 0 3年 2月 2 4日新疆伽师——巴楚 6 .8级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再次说明精细预测强震事件的重要性。本文以此次地震为例 ,提出一种预测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新技术 ,即跟踪地震自激励演变信息预测震级大小、跟踪卫星遥感地表射出长波辐射 OL R信息预测地震危险区域、跟踪自然触发力因素信息预测临震时间。作者认为这种分要素。
- 刘德富康春丽黎令仪高国英
- 关键词:卫星遥感长波辐射
- 近期新疆震源机制解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分析了2003-2009年新疆及其周边88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期地震活动特点与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期间新疆主要受NNW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与1990-2002年新疆主压应力P轴NNE向分布有一定差异;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显示出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研究时段内不同强度的地震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 高国英聂晓红龙海英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地震活动特征
- 阿图什地震台对伽师几次强震的短临预报
- 1999年
- 1997年1月21日伽师强震群发生前和震群过程中,位于震中附近的新疆克州地震局根据区域地震活动的某些背景性异常和阿图什、乌恰地震台仅有的三项前兆观测手段出现的异常,成功地实现了3次短临预报。本文对此加以分析总结,以促进与其他专业台站和地方台站的交流。
- 高国英韩月鹏艾尔肯张永奎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短临预报强震地震预报地震台
- 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 伽师强震群发生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是塔里木块体北缘、天山块体和帕米尔构造弧接触的边缘部位。伽师震区处于三面受力的环境中。东南面的塔里木盆地对天山是北北西向的挤压作用;北面的柯坪块体有多条逆断层,破坏性地震沿柯坪断裂频频发...
- 龙海英高国英聂晓红
- 关键词:伽师强震群应力场反演震源机制解
- 文献传递
- 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分析了1902年8月22日新疆阿图什81/4级大震的序列及大震前后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震是主-余震型,持续时间长,最大强余震7.3级,发生在主震后9天,位于主震东部约70 km处。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存在3个阶段。长期趋势异常明显,震中周围较大范围形成较明显的地震增强区,活动水平高。中期阶段震源区附近6级地震增强,并向震源区逼近。震前4年从震源区至新疆大范围无MS≥6地震发生,该震发生在新疆及周边地震平静背景下。该震的发生对帕米尔东北侧地震活动的影响是明显的,震后43年震中周围的帕米尔东北侧基本无MS≥6地震发生,至今震中附近5级地震少有发生。
- 高国英聂晓红夏爱国
-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
- 伽师震群震源机制与主破裂面被引量:4
- 1998年
- 高国英
- 关键词:地震震群震源机制破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