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虎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稳流源与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可靠性的关联被引量:5
- 2005年
- 研究了稳流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的稳定性与系统测量数据可靠性之间的联系;从技术上分析了用于稳流源的高频开关技术和多种可靠性技术对观测系统长期可靠的重要性。理论分析阐述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稳定的意义,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地电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的提高。
- 谭大诚杜学彬马占虎陈军营
- 关键词:稳流源地电阻率可靠性
-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被引量:90
- 2007年
-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fρ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认为: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壳近地表的较深部,介质微裂隙发育,其走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优势取向,低阻水充填微裂隙,导电通道连通,引起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主压应力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视各向异性变化,低阻水在其物理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
- 杜学彬李宁叶青马占虎闫睿
- 关键词:强地震视电阻率震源机制解
- 地震电性变化及其物理机理初步讨论被引量:9
- 2004年
- 依据典型震例中的视电性异常变化,介绍了视电性变化各向异性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的关系,讨论了电性变化的物理机理。结果表明,视电性变化与饱水裂隙电阻率ρf、固架电阻率ρ0和裂隙率v有关,与DD模式预言的震源区扩容阶段电阻率变化过程,岩(土)标本加载过程中视电阻率变化相吻合,地震电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扩容裂隙快速发展、导电通道串通、导电流体活跃而引起的。我国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确实检测到了这一变化。
- 马占虎杜学彬谭大诚陈军营赵洁叶青
- 关键词:地电阻率
-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讨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被引量:3
- 2006年
- 讨论了均匀方位各向异性介质模型,运用电阻率变化的视各向异性与真各向异性的理论关系。研究了20个强震近震中区31个地电台的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与主应力的关系发现:与主压应力方位正交的测向(包括近于正交的测向)月速率变化幅度大于平行主压应力方位测向(包括近于平行的测向)的变化幅度;视各向异性变化与地震震级、震中距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 马占虎杜学彬陈军营谭大诚
- 2006年甘肃文县5.0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被引量:8
- 2007年
- 2006年6月21日在甘肃省文县发生MS5.0地震,造成了建筑物破坏及人员伤亡。在震后开展的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中,将灾区分为2个评估子区,完成了29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EDLES2.5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经济损失评估,并针对灾害特点给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建议。
- 马占虎周志宇高晓明何文贵刘洪春
- 关键词:地震灾害
-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甘肃地区震害特征
- 2018年
-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MS7.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 km处比芒村(33.20°N,103.82°E),震源深度22 km。地震共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 492人受灾,73 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根据“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Ⅸ度,等震线长轴总体呈N—NW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8 295 km^2。其中,甘肃地区Ⅵ度区以上面积达5 149 km^2,受灾区域主要位于陇南市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和迭部县。本文以文县为例,依据现场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本次地震甘肃地区的震害特征。
- 王谦钟秀梅苏永奇马占虎张元芳
- 关键词:震害特征震源深度
- 应用Netfilter/iptables构建甘肃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火墙系统被引量:1
- 2005年
- 介绍了应用netfilter/iptables技术构建甘肃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火墙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思想。较完整地给出了甘肃地震信息网的防火墙配置脚本,并对每个功能的实现策略作了详尽的解释。客观地分析了netfilter/iptables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 郝臻粱子斌郝柽马占虎李少华
- 关键词:防火墙包过滤NETFILTER/IPTABLESDMZNAT
-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可能原因
- 理论分析得到: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的挤压作用突出,地壳近地表较深部微裂隙发育、并优势取向,导电通道连接,低阻裂隙水的作用显著,引起最大加载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
- 杜学彬马占虎叶青李宁
- 关键词:强地震电阻率
- 文献传递
-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可能原因
- 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的挤压作用突出,地壳近地表较深部微裂隙发育、并优势取向,导电通道连接,引起最大加载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加载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显著的视各向异...
- 杜学彬马占虎叶青李宁陈军营谭大诚
- 关键词:强地震电阻率
- 文献传递
-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特征与启示被引量:6
- 2018年
- 根据九寨沟M_s7. 0地震现场调查结果,总结了甘肃文县低烈度区震害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点的震害特点,并对产生烈度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的建筑多在汶川M_s8. 0大地震后进行了重建或抗震加固,且地震持时较短,此次地震中低烈度区房屋震害总体较轻。然而,低烈度区存在建筑裂缝、滑坡、滑塌和桥梁损坏等显著的烈度异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场地位于滑坡体以及高陡边坡等抗震不利地带;此外,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研究区内岩土体的特性也是造成低烈度区烈度异常的重要因素。地震地质灾害需在地震烈度评定标准修订时予以重点考虑。
- 王谦苏永奇马占虎车高凤严武建钟秀梅陈文凯郭鹏
- 关键词:地震烈度异常高陡边坡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