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白鹭

作品数:17 被引量:85H指数:7
供职机构: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郴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手足
  • 13篇手足口
  • 13篇手足口病
  • 12篇病毒
  • 9篇病原学
  • 7篇肠道
  • 7篇肠道病毒
  • 6篇柯萨奇
  • 6篇柯萨奇病毒
  • 5篇人肠道病毒7...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基因特征
  • 4篇流感
  • 4篇柯萨奇病毒A...
  • 4篇基因特征分析
  • 4篇病原谱
  • 3篇流感病毒
  • 3篇柯萨奇病毒A...
  • 3篇EV71

机构

  • 17篇郴州市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7篇陈白鹭
  • 14篇谭徽
  • 14篇刘爱平
  • 13篇谢群
  • 10篇陈柏塘
  • 8篇付敏
  • 7篇何清懿
  • 5篇郑文
  • 4篇朱韩武
  • 3篇罗文英
  • 2篇张勇
  • 1篇朱维明
  • 1篇陈伟华
  • 1篇段良松
  • 1篇王大燕
  • 1篇刘晓峰
  • 1篇赵翔
  • 1篇刘勋
  • 1篇朱伟民

传媒

  • 6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郴州市2009年46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2009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46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样本,采用RT-PCR及Real-Time PCR法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肠道病毒科萨奇A16型(CoxA16)3种核酸。[结果]46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样本,其中EV71型22例、通用型11例、CoxA16型4例,总阳性率为80.43%。[结论]2009年引起郴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
罗文英谢群朱伟民陈白鹭何清懿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肠道病毒属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2011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及EV71型分离株基因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2011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EV71型分离株基因特性,为郴州地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郴州市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或肛拭子、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随机挑选55份EV71阳性的标本进行RD细胞分离,10株分离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EV71的VP1片段,并作基因测序和序列分子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 2011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5 128例,发病有两个高峰,分别是5-7月和11-12月。病原学检测提示,2011年检测手足口病标本574例,发病年龄以1~3岁儿童为主,男性是女性的2.04倍,检出阳性标本461份,其中EV71占30.15%,CA16占31.89%,EV71和CA16同时阳性占0.65%,其他肠道病毒占37.31%;三种型别病毒分布在病例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和地域上有所不同(P<0.001);重症病例25例,18例检出EV71病毒核酸,死亡病例6例均为EV71病毒感染;采用实时荧光PCR法随机检测68份其他肠道病毒,其中23份CA6、8份CA10,CA6和CA10占其他EV的45.59%。10株EV71分离株基因测序均为C4a亚型,重症和普通病例EV71的VP1基因序列差异较小。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EV71是2011年郴州市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毒株类型,要开展对EV71型病毒的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关注非EV71和非CA16病毒的流行趋势,以防范其快速传播。
谢群谭徽刘爱平付敏陈白鹭何清懿陈柏塘郑文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基因特征
郴州市2009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及A(H1N1)NA基因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2009年郴州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HA和HI试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鉴定;采集暴发疫情ILI咽拭子用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随机抽取4、10月份的季节性A(H1N1)流感毒株进行NA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国内各省市流行株及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作同源性比对,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分离哨点医院监测标本2284份,阳性254份:其中季节性A(H1N1)109株、A(H3N2)97株、甲型H1N130株、B型18株;PCR检测3024份标本,甲型H1N1核酸阳性1002份,阳性率33.13%;BLAST比对结果显示,4、10月份的季节性A(H1N1)毒株与2009年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毒株A/Brisbane/59/2007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种系进化分析结果表明4月份分离株与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近,而10月份分离株较4月份分离株已明显发生变异。[结论]2009年郴州市甲型流感病毒异常活跃,其中1~6月季节性A(H1N1)为优势毒株,7~9月A(H3N2)为优势毒株,10~12月甲型H1N1为优势毒株,且出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季节性A(H1N1)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其变异情况。
谭徽付敏谢群罗文英刘爱平陈柏塘陈白鹭
关键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
湖南省郴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矿检验。结果郴州市2009—2011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2.47/10万,132.67/10万,111.92/10万。丘陵地区尤其是靠近市区的地区报告发病数较多;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15~32周为主,17~28周为发病高峰;发病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重症(死亡)病例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和2010年均以HEV71为主(z2=19.13,P〈0.叭;矿=162.08,P〈0.01),2011年无明显优势病原体(矿=5.51,P〉0.05)。分离的HEV71阳性株,属C4a基因亚型。结论郴州市每年春夏季节,应加强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丘陵地区人口密集区的散居儿童是防控的重点。
谭徽谢群何清懿刘爱平付敏陈白鹭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核酸检测,为临床确诊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共681份。结果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8.9%,EV71阳性率为37.2%,CoxA16阳性率为13.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3岁年龄段。性别分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以EV71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3.94%,主要分布在安仁、永兴、宜章、桂阳,重症病例EV71占79.25%。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
郑文谭徽刘爱平谢群陈白鹭何清懿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COXA16
2007-2009年郴州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2007-2009年郴州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血凝素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按时间先后顺序随机选择2007-2009年流感病原学监测中分离到的H3N2亚型毒株8株,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2007年为优势株,2008-2009年相对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弱势株;2007年分离株与该年疫苗株(A/Wisconsin/67/2005)比较,变异位点主要为G50E、S138A、K140I、R142G、N144D和L157S,抗原性发生了漂移;2008年分离株与2008-2009年疫苗株(A/Brisbane/10/2007)比较,变异位点主要为R142G、L157S;2009年分离株与该年疫苗株比较,变异位点主要为L157S、K173Q,2008-2009年分离株与该年疫苗株比较未发生明显变异。结论郴州市200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发生了明显变异,H3N2流感病毒较活跃,当年生产的疫苗预防效果较差;2008-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与该年度疫苗株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异,人群对其建立较好的免疫屏障,这是郴州市2008-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谢群谭徽付敏王大燕赵翔陈柏塘罗文英刘爱平陈白鹭
关键词:H3N2亚型流感病毒氨基酸序列
郴州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郴州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3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80起,病例数256例。疫情主要发生在家庭(67.5%,54/80),报告病例数以2--5例为主(87.5%,70/80)。报告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85%,68/80),呈明显季节性。病例以3岁及以下人群为主(83.2%,213/256),男性多于女性。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和2012年聚集性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2011年以CoxA16感染为主,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结论2010—2013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特征同当年手足口病全部病例的流行特征一致。引起手足口病的人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聚集性病例的发生,引起聚集性病例的病原体型别与流行的优势毒株有关。
何清懿朱韩武谭徽刘爱平陈白鹭刘晓峰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流行病学
2017-2021年郴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2022年
观察并分析2017~2021年度的郴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旨在提供科学的流感预防与控制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的摘选时间区间确定为2017~2021年,于湖南省郴州市2所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12631份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主要以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本次监测研究所采集的样本当中,阳性核酸样本数量为1675份,阳性检出率为13.26%,2019年阳性检出率最高(21.35%),2020年阳性检出率最低(4.45%),且P<0.05;各亚型中乙型流感Victoria系阳性占比最高(36.12%),而且2021年阳性占比达到100%,其次为新甲型H1和季节性H3,阳性占比分别为27.76%、26.39%,乙型流感Yamagata系阳性占比最低(9.73%),且2019—2021年均未检出;不同年龄组均检出流感阳性病例,其中6~15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19.02%),>60岁组阳性检出率最低(8.31%);5年流感暴发疫情多发生于中小学校,阳性检出率达58.59%,以乙型流感Victoria系阳性占比最高(43.51%)。结论 郴州市流感年度病毒优势型别交替出现,应重点关注15岁以下中小学生,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建议提高流感监测质量,加强病毒变异监测,防止流感暴发和流行。
陈柏塘朱韩武郑文陈白鹭肖俊
关键词: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阳性检出率核酸检测
郴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何清懿陈伟华朱维明段良松陈白鹭刘爱平谭徽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流行病学病原学
2013年湖南省郴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柯萨奇A6和A10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2013年湖南省郴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不同分离株基因特征,为郴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郴州市手足口病监测病例标本,应用荧光PCR法检测EV71、CVA16、CVA6、CVA10和其他肠道病毒。未能分型的其他HEV阳性标本进行RT-PCR扩增,通过基因测序鉴定病原体型别。结果共检测772份标本,阳性检出率为66.71%,其中CVA6为41.55%;CVA10为15.92%;CVA16为13.01%;EV71为5.63%;其他肠道病毒为23.88%。不同年龄、月份和病例类型的病毒型别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和聚集性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基因序列分析显示:CVA6郴州株与邻近的长沙株亲缘关系最近;CVA10郴州株与国内各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近。结论 CVA6和CVA10是2013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日常监测中仅检测EV71和CVA16已不能满足手足口病防控需要。CVA6和CVA10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国内的CVA6毒株相对容易变异,而CVA10毒株相对比较保守。
谢群刘爱平谭徽付敏陈白鹭陈柏塘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