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7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征象分析
- 陈晓云
- 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CT血管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研究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2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的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3例病例C...
- 陈晓云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
- 256层螺旋CT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中的优势
- 2013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特征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12例患者的cT血管成像及图像重组资料。12例临床均表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例表现为一侧上肢无脉、缺血症状。结果12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显示良好,椎基底动脉、颅内Willis环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1~5级分支均清晰可辨。管腔狭窄率100%完全闭塞2例,均为近心端,范围约0.2—0.5am,锁骨下动脉远端显影;管腔重度狭窄6例,范围约0.4~0.6am;管腔中度狭窄2例;管腔轻度狭窄2例。12例中9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软斑块6例,混合性斑块3例;其余3例为大动脉炎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快速、准确地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 陈晓云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
- 完全型-壁冠状动脉管腔变异性量化指标评估胸痛的价值
- 2017年
- 目的探究完全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管腔变异性严重程度、心肌桥部位与胸痛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就诊的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后筛选出被诊断为心肌桥的病例105例。按照有无胸痛症状分成胸痛组、非胸痛组。分别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组间血管变异程度、心肌桥部位、心肌桥深度,探讨他们与胸痛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不同变异程度的壁冠状动脉在肌桥长度、舒张期管腔狭窄率、收缩期管腔狭窄率和管径变异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壁冠状动脉近中端部位胸痛阳性率高于远端部位(χ~2=6.430,P=0.011)。壁冠状动脉深度为完全型胸痛阳性率高于深度为浅表型(χ~2=34.370,P=0.000)。壁冠状动脉变异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之间的胸痛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2,P=0.002)。(3)壁冠状动脉的部位与胸痛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r=0.240,P=0.011)。壁冠状动脉的深度与胸痛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r=0.497,P=0.000)。壁冠状动脉的变异程度与胸痛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两者呈正相关(r=0.349,P=0.002)。结论完全型-壁冠状动脉管腔变异性量化指标可以用来进行评估胸痛,可以为胸痛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刘莹孙明陈晓云王玉娇李明蔚王浩刘凌吕红梅叶明
- 关键词:壁冠状动脉胸痛
- 256层螺旋CT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及图像重组资料。结果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11例患者中壁内血肿6例,穿透溃疡5例。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快速、安全、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可作为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 陈晓云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
- 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胸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是冠状动脉正常解剖学结构的先天性变异。当冠状动脉完全位于心肌内(完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在心肌收缩和舒张时均受到不同程度压迫,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痛等临床症状。为探究完全型心肌桥患者壁冠状动脉管腔变化程度与胸痛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特进行以下研究。
- 陈晓云孙明刘莹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壁冠状动脉
-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对老年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的PC患者30例,BPH患者20例,通过1H-MRS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枸橼酸盐(Cit)、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峰值,并计算(Cho+Cr)/Cit、Cho/Cit比值。结果 PC与BPH相应区域比较Cit峰值、(Cho+Cr)/Cit、Cho/Cit比值明显降低,Cho明显升高(P<0.05)。结论1H-MRS成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PC与BPH进行鉴别,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 马永金邓宏林赵绘萍陈晓云蒋高民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