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平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科
  • 2篇溃疡
  • 2篇毁损
  • 2篇毁损术
  • 1篇丹参多酚酸盐
  • 1篇多靶点
  • 1篇多靶点毁损术
  • 1篇饮食
  • 1篇饮食习惯
  • 1篇治疗溃疡性结...
  • 1篇治疗难治性精...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体检
  • 1篇体检者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丘脑
  • 1篇丘脑腹外侧核
  • 1篇丘脑腹外侧核...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陈志平
  • 3篇刘伟钦
  • 3篇周明
  • 3篇唐运林
  • 3篇罗旭坚
  • 1篇段小珍
  • 1篇张永
  • 1篇王福良
  • 1篇张志坚
  • 1篇王雯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03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实验室检验指标:包括肠黏膜一氧化碳、过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值以及血清IL-23、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11%,高于对照组的71. 11%(P <0. 05);治疗后,2组肠黏膜一氧化碳、IL-23、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肠黏膜过氧化物歧化酶检测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有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陈志平王雯张志坚陈嘉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丹参多酚酸盐
CT引导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及杏仁核毁损术,并随访判断疗效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三至六个月,有效为88%,显效为43.5%,无效为12%。六个月至二年随访,有效为79.6%,显效为51.8%,无效为20.4%。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术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后应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刘伟钦唐运林罗旭坚周明何啓明陈志平王福良张永
关键词:立体定向外科精神分裂症多靶点毁损术CT引导
健康体检者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健康体检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状况,并针对其致病因素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控制消化性溃疡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量120例,结合胃镜/病理检查将体检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消化性溃疡组与非消化性溃疡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吸烟、饮酒、Hp感染状况等,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消化性溃疡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16.67%(20/120),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吸烟、饮酒、Hp感染状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服用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男性、吸烟、Hp感染、饮食不规律、NSAIDs、家族史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独立因素(P<0.05)。结论健康体检者中消化性溃疡检出率相对较低,年龄、男性、饮食不规律、Hp感染、NSAIDs、吸烟均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掌握疾病发病因素,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生率。
吴俊华陈志平侯秀敏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HP感染饮食习惯
微电极引导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被引量:1
2003年
刘伟钦唐运林罗旭坚周明段小珍陈志平
关键词:微电极引导帕金森病
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86例被引量:2
2002年
罗旭坚周明陈志平唐运林刘伟钦
关键词:外科手术顽固性癫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