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佑宏
- 作品数:99 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的提取与纯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鼠疫菌体经溶菌酶处理,然后经超声破碎,再进行硫酸铵盐析,得到粗提Pla蛋白;粗提Pla蛋白采用羟基磷灰石层析柱进行层析纯化,其中在上样缓冲液中加入...
- 宋志忠杜春红石丽媛王鹏杨光璨钟佑宏董珊珊
- 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鼠疫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选取弥渡县曾流行过鼠疫的6个乡镇进行鼠类标本(盲肠)的采集,以鼠疫疫苗株EV 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1)共获得287份标本(其中中华姬鼠123只,黄胸鼠104只,其余鼠种60只),分离到21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7.32%;(2)弥渡县的2个乡镇(寅街镇、苴力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另外4个乡镇(弥城镇、新街镇、红岩镇及弥祉乡)未分离到鼠疫噬菌体;(3)21株鼠疫噬菌体中,14株分离自中华姬鼠,4株分离自黄胸鼠,2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分离自臭鼩鼱;(4)初次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呈现出多态性,大噬斑(直径3~4 mm)、中等噬斑(直径1~2 mm)及小噬斑(直径<1 mm)均存在;(5)4株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云南鼠疫近史疫区弥渡县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可推定该地鼠疫自然疫源性长期存在,且所分鼠疫噬菌体具有一定多态性,提示应从基因组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其在鼠疫及其噬菌体微生态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 赵丹妮吴鹤松苏超李伟王鹏钟佑宏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
- 炭疽芽孢杆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抗生素对越来越多的细菌病原体失去效力,开发替代抗生素的抗菌剂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炭疽芽孢杆菌被认为是生物战剂之一,在生物恐怖袭击中存在潜在的威胁,然而对于它的“天敌”——炭疽芽孢杆菌噬菌体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就炭疽的危害、炭疽噬菌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炭疽芽孢杆菌噬菌体有一定了解。
- 李论王鹏李伟钟佑宏
- 关键词:炭疽
- 云南省大臭鼩鼠疫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 2023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臭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省家鼠鼠疫历史疫源地、新增疫源地(1982年后)和顽固疫源地的10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利用大臭鼩的肠道标本分离培养鼠疫噬菌体,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检测肠道标本鼠疫耶尔森菌特异标识基因F1抗原结构基因caf1。结果共捕获大臭鼩157只,分离出16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10.19%;历史疫源地(10.00%,1/10)与顽固疫源地(16.22%,12/74)、新增疫源地(4.11%,3/73)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5;Fisher检验,P=1.000),而顽固疫源地与新增疫源地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15);不同性别、生长发育期和生境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离噬菌体的噬菌斑形态表现多样;电镜下显示4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标本F1抗原结构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大臭鼩在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分布广泛,且该动物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定期对大臭鼩及其携带噬菌体进行监测,对云南省鼠疫监测预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赵晓飞石丽媛邵宗体苏超董珊珊杨丰义王鹏钟佑宏
- 关键词:鼠疫噬菌体流行病学
- 云南省大理市家禽艾伯特埃希菌感染调查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大理市农贸市场家禽中艾伯特埃希菌的带染情况,为该病在大理市的预防与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集大理市不同农贸市场现宰杀活鸡的肠及内容物,经EC肉汤20℃增菌培养18~24 h后,PCR对其eae基因进行检测,阳性增菌液接种麦康凯琼脂分离纯菌,挑取eae基因阳性的疑似艾伯特埃希菌菌落进行三重PCR(clpX、lysP和mdh),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185份鸡肠及其内容物样品,检出8株疑似艾伯特埃希菌,经生化鉴定、三重PCR(clpX、lysP和mdh)、MLST分析表明该8株菌均为艾伯特埃希菌。采集样品的艾伯特埃希菌检出率为4.3%(8/185),其中以散养家禽居多的大关邑菜市场的检出率12.0%(6/50)最高,其次为古城区菜市场检出率为3.3%(1/30)。结论大理市不同农贸市场家禽中艾伯特埃希菌存在不同程度的带染状况,存在引起流行和暴发的风险。
- 张海鹏张玲闫国栋王红钟佑宏王鹏李群
- 关键词:三重PCR多位点序列分型
- 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裂解谱特异性和分子分类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观察其形态,确证裂解谱特征并研究生物学和基因学特性,为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电镜下观察形态并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及裂解谱;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结果】从4份医院污水中共分离到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命名为vB_SauH_SAP1),仅裂解10株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受试菌(共计37株),其余74株其他种属菌株不能被裂解;透射电镜观察具有正20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属于肌尾噬菌体;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10 min,裂解期为20 min。vB_SauH_SAP1基因组全长143375 bp,G+C含量为30.2%,编码226个开放阅读框(ORF),未发现已知的毒力相关基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组与Kayvirus属葡萄球菌噬菌体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分离到1株新的Kayvirus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根据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 张志宏杨娇张海鹏钟佑宏王鹏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研究
- 鼠疫噬菌体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 2023年
- 鼠疫噬菌体(Yersinia pestis phage)是一种寄生于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内,且能特异性裂解鼠疫菌的病毒。受体结合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RBP)是噬菌体侵染宿主菌的吸附位点,包括细胞外膜蛋白、脂多糖、磷壁酸、菌毛、鞭毛、荚膜多糖等。其中细胞外膜蛋白和脂多糖是鼠疫噬菌体的受体。RBP在鼠疫噬菌体侵染鼠疫菌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总结和分析鼠疫噬菌体分类、鼠疫噬菌体受体鉴定及结构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从分子层面了解鼠疫噬菌体的裂解机制及与鼠疫菌的相互作用方式,为深入研究鼠疫噬菌体受体提供帮助。
- 杨荣王鹏石丽媛杜毓杨琳璇钟佑宏
- 关键词:鼠疫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鼠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鼠疫F1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方法采用直径为20nm胶体金颗粒,标记F1单克隆抗体,并将标记物以6μL/cm喷于玻璃纤维;将另1株F1单克隆抗体与羊抗鼠IgG以1μL/cm喷线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装配后以4mm/条切割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分别用粗制F1抗原和EV菌对该试纸条的敏感性进行测定,同时用44株鼠疫近缘菌及昆明小鼠、黄胸鼠、褐家鼠、大足鼠的正常血清等标本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本试纸条可在15m in之内完成实验,检测粗制F1抗原的浓度可达0.5ng/mL,最小检出EV菌菌量为10万个;本方法的特异性为100%。结论G ICA检测鼠疫F1抗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
- 王鹏杜春红郭英尹家祥石丽媛陈平唐雪钟佑宏黄鹏吴明寿董兴齐于国林
- 关键词:鼠疫胶体金免疫层析F1抗原
- 滇西鼠传疾病疫源地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影响滇西鼠传疾病疫源地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0月,在云南西部鼠传疾病流行区,选择10个县(市)40个自然村作为鼠形动物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点,使用笼捕法捕获室内鼠形动物,根据外形特征鉴定鼠形动物种类。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使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应用多元负二项分布回归探索影响鼠形动物丰盛度的因子。结果 40个自然村共捕获到鼠形动物421只,分为2目2科6属9种,捕获率为3.51%,其中黄胸鼠278只,占捕获鼠形动物的66.03%,为优势鼠种。平均每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10.5只(0~33只),共有8个自然村鼠形动物密度超过5%。多元负二项分布回归结果显示:气湿大于55%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1.82倍;彝族自然村比汉族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2.08倍;周围种植水果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1.71倍;近半年内有灭鼠行为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2.42倍;大于80%的住户养鸡的自然村捕获鼠形动物的数量增加1.51倍。结论自然村鼠形动物丰盛度与气候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控制自然村鼠形动物的丰盛度,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 王秀芳尹家祥程晓藕杨子京杨光璨刘正祥钟佑宏苏超
- 关键词:鼠传疾病鼠形动物自然村
-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 调查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噬菌体,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017年1-6月采集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4个曾流行过鼠疫乡镇6个自然村的鼠类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分离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挑取部分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结果 共获得641份标本(齐氏姬鼠334只,大绒鼠236只,其余71只),分离到9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有4个疫点(白山母村、石龙村、新松村、大庆村)分离到了鼠疫噬菌体,另外2个点(长乐村、西门社区)未分到鼠疫噬菌体;9株鼠疫噬菌体中,8株分离自齐氏姬鼠,1株自大绒鼠;初次分离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直径~2.0 mm)、中(~1.0 mm)及小(<0.5 mm)3种噬斑;4株有代表性噬菌体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中普遍存在鼠疫噬菌体,齐氏姬鼠是主要的携带宿主,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钟佑宏段存娟郭英董珊珊张艳安森玲张海鹏丁奕博谭红丽石丽媛李伟王鹏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