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雪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灌溉动态预报模型被引量:6
- 2015年
- 为实现内蒙古东北部大豆农田灌溉动态预报,应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将大豆适宜土壤湿度下限值插值到全生育期的每一天,形成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动态连续指标曲线,并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利用内蒙古突泉农业气象试验站2001—2007年土壤水分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适合内蒙古东北部旱作农区的大豆灌溉动态预报模型,实现了灌溉日期和灌溉量的时域滚动预报;利用2008—2011年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土壤相对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2.44%和3.42%,预报灌溉日期的误差在-3~3 d之间,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实用性较强,可为东北大豆产区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武荣盛吴瑞芬孙小龙金林雪李丹侯琼
- 关键词:大豆灌溉内蒙古东北部
- 内蒙古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及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 2024年
-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未来气候情景模式,结合马铃薯的生理生化指标,构建了各发育阶段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分析和预估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及其与马铃薯生产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实现了旬尺度、旗县级的产量预报,为优势产区马铃薯的动态监测、产量预报模型优选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近60年(1961—202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长季光、热适宜度优于降水,综合气候适宜度高值区在中西部偏南及东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优势明显;从年际变化上来看,日照适宜度呈弱的上升趋势,温度、降水及综合适宜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对马铃薯生产呈弱的负效应;未来50年(2021—2070年)RCP4.5低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产表现为弱的正效应的可能性大,RCP8.5高排放情景下则为负效应的可能性大;7月上旬—9月上旬逐旬产量预报模型通过了0.05置信检验的占比达74%,预报外推平均准确率为87.4%,开展业务试应用的效果较好,马铃薯预报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 金林雪于水燕宋海清王海梅
- 关键词:马铃薯气候适宜度
- 内蒙古地区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而日光温室生产有较强的地域性,发展日光温室的气候适宜程度不一;因此,研究内蒙古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可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提供参考。本文...
- 金林雪张超
- 关键词: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自治区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3
- 2023年
- 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蔬菜类型日光温室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利用全区119个观测站1991—202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日光温室叶菜和果菜的生长需求,结合生产季节关键气象要素分析及低温冷害、风灾、雪灾等气象灾害指标研究,筛选出冬季低温日数、日光温室生产季节的日照时数、阴天日数、极端最低气温、风灾日数、积雪日数作为气候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求和方法分析不同坡度(35°和40°)日光温室叶菜类和果菜类综合气候适宜性指标、等级和区划。结果表明:35°叶菜、35°果菜、40°叶菜、40°果菜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等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叶菜类较果菜类在同一地区的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更高。坡度越大,风灾指标越低、雪灾指标越高。受风灾和雪灾影响程度不同的地区,气候适宜性也不同,研究区东北部主要受雪灾影响,40°坡度的气候适宜性更高;东南部受风灾影响更大,35°坡度的气候适宜性更高。阿拉善盟、河套灌区、土默川平原、鄂尔多斯市大部、燕山丘陵区东南部、西辽河平原南部等地区,光热资源匹配良好,风雪灾风险最低,为日光温室最适宜区,也是当前和未来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沿麓地区,光温资源匮乏,温室生产能耗大,暴雪灾害频繁,为不适宜区。
- 武荣盛吴瑞芬金林雪王惠贞刘姝宁姜少杰刘霞霞郑诗然
- 关键词: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坡度
- 小麦冠层宽波段反照率与长势的关系
- 2014年
- 基于小麦田间试验,采用ASD光谱仪连接余弦接收器实测小麦冠层宽波段反照率,并同步取样测试小麦覆盖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含氮量及绿度特征等指标,对小麦冠层宽波段反照率与小麦长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层反照率与叶面积指数(LAI)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74,与NDVI、EVI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P<0.05);冠层反照率与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叶茎含氮量间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1、0.81和0.60。对于小麦叶片绿度特征,冠层反照率与其相关关系采用两段线性拟合效果较好,两个线性函数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3、0.63。研究结果说明小麦冠层反照率与麦田覆盖特征关系密切,利用宽波段反照率监测小麦长势变化特征是可行的。
- 李映雪李佳佳左晨张雯淇陈奕夫田晓宇王天宇金林雪
- 关键词:小麦长势氮素含量
- 厚墙体日光温室气温变化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探求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预报方法,利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2—2013年度春、秋、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温资料,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天气条件(晴天、阴天)、一日内不同时段(白天、夜间)温室内气温变化特征和增温保温效应及温室内气温的变化与一日时间变化、室外气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温室气温日变化及最低气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厚墙体日光温室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 吴瑞芬金林雪武荣盛张超
- 关键词:日光温室气温
- 水分胁迫对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17年的群体光合作用及同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初期及末期,群体光合速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胁迫未对群体光合作用产生明显影响,7月牧草进入旺盛生长期,群体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并在8月上旬达到最高值(≥10.89μmol·m^-2·s^-1),水分限制对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显著;在牧草生长的初期和中期,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最显著,表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在该层分布最为集中;0~30 cm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方程拟合效果为极显著,表明3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MK突变检验分析表明,当典型草原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6.82%,相对含水量为27.60%)、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9.57%,相对含水量为39.24%),群体光合速率会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综合分析,在典型草原干旱预报预警中,可将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视为典型草原发生中度干旱时对应的土壤水分临界值。
- 王海梅贾成朕李慧融金林雪侯琼
- 关键词:水分胁迫光合作用土壤水分
- 基于GIS的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被引量:9
- 2019年
- 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春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6-8月)119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春小麦品种试验的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5年春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资料等,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开展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与评估,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北部及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春小麦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高,大兴安岭山区、东部偏南区西部的燕山丘陵及阴山南麓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低,其余地区为风险中值区及中低值区。区划结果与内蒙古各地春小麦千粒重及产量变化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 杨志捷金林雪武荣盛王惠贞吴瑞芬
- 关键词:春小麦干热风模型构建区划
- ERA5地温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及变化分析
- 2025年
- 【目的】为推广气候再分析数据在内蒙古地温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解决地温历史观测数据严重缺测或中断问题,为内蒙古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最新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ERA5),采用泰勒图和特征台站对1961~2022年5个不同深度土层的ERA5再分析地温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结合Sen趋势分析和M-K检验法对内蒙古地区的地温变化趋势开展研究。【结果】ERA5地温与气象站观测地温的一致性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两数据系列间的相关系数均可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每层ERA5地温均与相近土层深度范围中较深的台站观测地温相关性更高。与台站观测相比,ERA5地温普遍呈现为暖季偏低而冷季偏高的现象。内蒙古各层的年平均地温在4.6~6.5℃之间,其中地表温度最低而近地表的浅层地温最高,空间上内蒙古各层地温均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分布。研究期内,内蒙古各层地温均呈现升温趋势,平均变化率在0.038~0.026℃a^(-1),其中地表升温最快而近地表的浅层地温升温最慢。年平均变化速率的月份差异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升温最明显的月份也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出现滞后现象。【结论】ERA5地温数据在内蒙古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曲学斌宋海清林聪何佳欢金林雪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马铃薯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宜性分析被引量:24
- 2018年
-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马铃薯的区域适应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分1961—1990年、1991—2015年2个气候年代对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候适宜度的空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5年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2,气候条件总体优越,且日照适宜度>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2)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适宜度由西向东呈"低—高—中"的带状分布,降水适宜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增,日照适宜度西高东低;综合光温水三要素影响,阴山南北麓东段及大兴安岭南麓区为气候适宜度的高值区,具有适宜生产马铃薯的气候资源优势。3)从年代变化上看,1961—1990年,综合气候适宜度除东部偏北及西部偏北呈微弱的下降,总体呈增加的趋势;1991—2015年大部地区综合适宜度由上升转为下降趋势。4)气候变化背景下,1961—2015年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候适宜性以0.004 0×(10a)^(-1)的倾向率下降,其中日照适宜度基本持平,降水适宜度、气温适宜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利。因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应注意水热条件的管理,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气候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 金林雪李云鹏李丹闫伟兄吴向东
- 关键词:气候变化马铃薯气候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