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0及CD40配体在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PCI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再狭窄为其主要并发症,其中金属裸支架置入的再狭窄率〉20%;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率3%~20%。而复杂病例再狭窄率可能高达50%。PCI后再狭窄形成机制,涉及炎性免疫反应、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内膜增殖、血管重构等方面。近年研究表明,PCI术后再狭窄与CD40/CD40配体(CD40L)呈正相关,提示CD40/CD40I。系统可能在PCI术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
- 金冬霞胡越成丛洪良
- 关键词:CD40配体冠状动脉再狭窄细胞凋亡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择期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李曦铭丛洪良马洪俊李建张迎怡胡越成李作成金冬霞肖建勇赵茹
- 一种带刻度的导丝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刻度的导丝,包括导丝主体、导丝头端、标记点,所述导丝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导丝头端,所述导丝头端的长度为30mm,所述导丝主体上且靠近所述导丝头端的一端设置有八个所述标记点。本实用新型从导丝头端的末尾...
- 胡越成金冬霞丛洪良李作成
- 免疫球蛋白及共刺激分子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共刺激分子CD40/CD40配体(CD40L)系统、CD134/CD134配体(CD134L)系统在冠心病(CHD)发病相关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
- 金冬霞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球蛋白CD40配体细胞病理学
- 一种用于抢救床的病人体位保持辅助装置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抢救床的病人体位保持辅助装置,利用连接机构与抢救床的尾部连接,抵持部可以抵持病人的足底(防止病人在抢救床的头部抬升后导致身体逐渐下滑),而伸缩机构设置在抵持部与连接机构之间,可以调节抵持部与连接机构之间...
- 金冬霞胡越成丛洪良李曦铭刘春伟
- 文献传递
- 右心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与评估
- 本文通过化验检查以及对于右房右室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学指标、心电图变化、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冠脉造影等继续综合诊断,提出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肌再灌注治疗、起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等右心心梗的治疗方案,并明确了预后...
- 丛洪良金冬霞
- 关键词: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PCSK9抑制剂在ox-LDL诱导HUVECs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抑制剂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ox-LDL组(50 mg/Lox-LDL诱导24 h),低、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组(分别用5、10、20μmol/L PCSK9抑制剂预处理24 h,再加入50 mg/Lox-LDL诱导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转录和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核因子(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ox-LDL组细胞存活率下降,TNF-α、IL-6和MCP-1转录及分泌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磷酸化NF-κB(p-NF-κB)水平上调;同时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上调,胞质中表达下调。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处理后,与ox-LDL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升高,TNF-α、IL-6和MCP-1转录和分泌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下降,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NF-κB水平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PCSK9抑制剂下调ox-LDL导致的HUVECs细胞核中NF-κB表达,上调胞质中NF-κB的表达(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以抑制ox-LDL导致的HUVECs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 许景涵左俊荣韩楚仪李婷婷金冬霞赵福梅丛洪良
- 关键词:内皮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依赖于脂质堆积及冠状动脉炎症[1]。冠心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的42%,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2],因此,针对冠心病发病及进展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从而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人体脂肪组织不仅是储存能量的器官,也是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够分泌脂肪因子到邻近组织及血管中,在维持正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
- 李彦金冬霞郝天旭陆艺蓓李曦铭
- 关键词:人体脂肪血管管腔冠状动脉内分泌器官储存能量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尿酸水平
- 李作成王一然李曦铭胡越成李建李婷婷金冬霞乃宽丛洪良
- 新型柔性贴片式心电仪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柔性贴片式心电仪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报警情况,患者满意度和安全性。方法1443例受试者同时佩戴24 h的柔性贴片式心电仪和常规动态心电仪(对照),检验两者对心律失常诊断的有效性及一致性,统计远程心电的报警情况及仪器佩戴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检出心律失常987例,常规动态心电仪检出心律失常992例,心律失常诊断总符合率为98.7%。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测量平均心率(75.4±11.4)次/min,常规动态心电仪(71.5±12.1)次/min,2种仪器检测心率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92(95%CI:0.537~0.956),可重复性好。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正确报警例次率为100%。佩戴柔性贴片式心电仪期间皮肤瘙痒(0.28%vs.1.32%),皮肤过敏、红肿(0.14%vs.0.69%)和电极片脱落(0 vs.0.28%)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动态心电仪(P<0.05)。结论柔性贴片式心电仪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适用性。
- 陆艺蓓金冬霞宋振春马昊原李彦李彦李曦铭
-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律失常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