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介入性诊疗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对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9~ 42岁 ,平均 2 8岁。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分别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 ,8例行术前栓塞 ,其中 2例同时行根治性栓塞。术前栓塞者用明胶海绵 ,根治性栓塞者用线段。结果 :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准确率达 10 0 %。术前栓塞的 8例 ,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减少 ;同时进行根治性栓塞的 2例 ,2~ 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血管造影是诊断颅面部蔓状血管瘤有效手段与可靠依据。介入性栓塞治疗本病安全有效。
- 吴怀清徐达宇夏晓红郑鸿
- 关键词:蔓状血管瘤颅面部放射学介入性
- 冠心病的数字电影造影诊断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3对5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结果:(1)右冠优势型42例(84.0%),左冠优势型3例(10.0%).均衡型5例(10.0%)。(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8例,3支病变3例,共累及37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16支(43.2%),右冠状动脉11支(29.7%),左回旋支8支(21.6%)及左冠主干2支(5.4%).冠状动脉狭窄以中一重度多见,占26支(70.3%)。(3)10例见侧支循环。(4)发现室壁瘤5例。结论:(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室壁瘤的形成与冠状动脉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3)侧支循环能防止心肌梗塞范围扩大和室壁瘤形成。
- 吴怀清徐达宇王一波林朝贵郑鸿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颅内动脉瘤的DSA分析及栓塞治疗被引量:2
- 2002年
- 吴怀清刘才兴徐达宇杨卫忠郑鸿夏晓红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DSA分析栓塞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关键技术的改良与创新
- 陈良龙陈昭阳陈琳艳郭进建陈婉华郑鸿罗育坤王伟伟彭亚飞林朝贵
-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关键技术的改良与创新: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
- 肝癌侧支循环的DSA分析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分析肝癌侧支循环的DSA表现。方法 :对 35例肝癌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 ,其中 5例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 ,30例以碘油抗癌乳剂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 :①肝内侧支 15例 ,其中叶内侧支 10例 ,叶间侧支 5例。②肝外侧支 2 4例 ,其中膈下动脉 7例 ,肠系膜上动脉 4例 ,胰十二指肠动脉弓 3例 ,胃左动脉 3例 ,肝固有动脉 3例 ,胃十二指肠动脉 2例 ,胃网膜右动脉及右肾动脉各 1例。结论 :①侧支循环形成是导致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栓塞治疗带来困难。
- 吴怀清徐达宇郑鸿夏晓红
- 关键词:肝癌血管造影术侧支循环DSA
- DSA对颅内静脉系统窦汇区流向分析被引量:3
- 1999年
- 解剖学上一般认为上矢状窦的血流主要回流到右侧横窦,直窦的血液主要回流到左侧横窦,在枕内隆凸处各窦形成窦汇[1,2]。为了观察颅内静脉系统窦汇区的分流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笔者收集我院自1994年以来85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窦汇区造...
- 吴怀清刘才兴徐达宇杨卫忠郑鸿
- 关键词:窦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静脉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