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兆双
- 作品数:28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艾滋病C亚型一例临床分析
- 1994年
- 艾滋病C亚型一例临床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林小冰,王丽丽,陈斌,伍严安,潘其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李贤凤,宋丽玉,郑兆双福州市传染病院连茵,黄崇进,柳美华,杨峰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的严重传染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人体免疫系统严重受累后出现条...
- 林小冰王丽丽陈斌伍严安潘其华李贤凤宋丽玉郑兆双连茵黄崇进柳美华杨峰
- 关键词:艾滋病C亚型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作为一种确认实验在 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用 T嗜性的HIV毒株感染 MT4细胞制备抗原片 ,并与不同稀释度的免疫血清相结合 ,再滴加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 Ig G,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特异性免疫荧光。 [结果 ]用 IFA检测 43份血清样本 (其中包括 17份 WB阳性血清 ,14份阴性血清和 12份EL ISA阳性或 WB出现可疑条带但按标准不能判为阳性的可疑血清 ) ,除 HIV- 2血清呈阴性反应外 ,其余检测结果与WB相符。 IFA对 HIV- 1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 10 0 %。 HIV- 1阳性血清抗体最高滴度达到 1∶ 10 2 40。 [结论 ]IFA可用于 HIV- 1抗体检测的确认 ,它可作为 Western Blot的一种补充或替代实验。
- 吴守丽严延生王惠榕郑健郑兆双翁育伟
-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HIV抗体
- 我国首例HIV-2感染者的确认被引量:22
- 2000年
- 目的 HIV-2抗体的确认。方法 用多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一份可疑HIV-2抗体,并用HIV-2特异性免疫印迹试剂盒确认。结果 从一个科特迪瓦回国人员采集的血液标本经FAGT(GBC,HIV-1+2)和ELISA(Vironostica,HIV-1+2)检测为HIV抗体阳性,使用HIV-1+2免疫印迹试验(WB)证实该血清含有HIV-2特异性抗体,其中LiaTekⅢWB出现HIV-1 p24和HIV-2的gp105、gp35 3条反应条带,HIV Blot 2.2WB出现HIV-1 p24和HIV-2 gp36 2条反应带,继续用HIV-2特异性的HIV-2 Blot 1.2试剂盒检测,出现gp125、gp80、P68、p56、gp36、p26和p16条带,而HIV-1感染者血清仅出现p26反应带,因此,确认检出HIV-2抗体阳性者。结论 发现我国首例HIV-2病毒感染者。
- 严延生郑兆双陈舸郑健颜苹苹邵一鸣
- 关键词:HIV抗体HIV-2艾滋病
- 性病就诊者中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 1997年
- 陈舸郑兆双杨婷婷
- 关键词:性病支原体感染
- 福建省艾滋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毒亚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明确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流行毒株亚型与艾滋病 (AIDS)流行的关系。方法 通过艾滋病监测网络发现全省HIV/AIDS病例 ,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确定HIV 1亚型 ,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福建省AIDS的流行状况。结果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省累计发现 188例HIV感染者 ,其中AIDS 5 9例 (已死亡 5 3例 )。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6 5 .4% ,经血途径感染占 9.0 % ,境外感染占 44 .1% ,其中在东南亚等国家感染约占 83.1% ,境内感染占 39.9%。 41例HIV/AIDS病例的HIV 1亚型分析表明福建省存在A、B、C和E 4种亚型 ,E亚型占75 .6 % (31/4 1) ,均为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 ;B亚型 17.1% (7/4 1) ,主要经血途径感染。A和C亚型分别为 1和 2例。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 (12 .2 45± 3.894) % ,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 (10 .76 2±2 .70 7) %。表明福建省E亚型流行株的来源复杂 ,与感染地点、时间有关。结论 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正在加快 ,病毒感染者主要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 ,HIV
- 严延生翁育伟陈舸邵一鸣王惠榕潘品良陈亮吴守丽郑兆双郑健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流行病学
- 唾液HIV抗体检测三种方法比较被引量:1
- 1998年
- 郑兆双于恩庶
- 关键词:唾液HIV抗体
- 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运用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 (HMA )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1,HIV 1)基因亚型分析 ,了解福建省HIV 1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细胞培养中HIV 1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IV 1膜蛋白基因(env)区的核酸片段 ,与标准亚型的对照质粒的PCR产物进行杂交 ,形成异源双链二聚体 ,根据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泳动率确定其亚型 ,并进一步对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树分析。结果15份标本中 ,80 .0 0 %为E亚型 ,6 .6 7%为B亚型 ,2份不能确定其亚型。比较异源双链泳动法和序列测定法的结果 ,显示两种分析方法对HIV 1病毒基因分型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亚型一致率为86 .6 7%。结论 福建省流行的HIV 1毒株以E亚型为主。亚型分析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可用作对HIV流行毒株进行长期监测的重要手段。
- 陈亮严延生翁育伟王惠榕吴守丽陈舸郑兆双郑健颜苹苹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HIV-1
- 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3
- 2000年
- [目的 ]研究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 HIV抗体检测、流醒病学调查及 HIV亚型鉴定。[结果 ]共检测 780 2 2 9份标本 ,HIV抗体阳性 131例 ,检出率 0 .169‰。其中 AIDS病人 4 1例 ,已死亡 3 7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福建 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和厦门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感染为主 ,并向境内蔓延扩散。主要感染途径是异性性接触。分析 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表明其存活期短 ,早期症状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HIVC2 -V3区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HIV-1E亚型为本省主要流行株。 [结论 ]福建艾滋病今后流行将主要经性途径 ,但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也存在
- 严延生陈舸郑兆双翁育伟郑健颜苹苹王惠榕陈亮
- 关键词:HIV/AIDS流行病学
- 福建衣原体性病感染调查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以McCoy细胞培养法制备沙眼衣原体细胞荧光抗原,采用IFA技术调查人血清(597份)中衣原体抗体流行率。结果发现有不正常性行为(如暗娼、嫖客)的劳教犯人和普通性病门诊患者中,抗体阳性率(10.55~16.67%)高于一般人群(1.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犯人阳性率(15.53%)高于男犯人(5.21%),女病人(28.13%)高于男病人(5.58%)差别亦均有极显著意义,为福建衣原体性病的存在和流行提供了血清学依据。
- 杨婷婷郑兆双宋丽玉姚希英陈永声
- 关键词:衣原体病
- 应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法检测泌尿生殖道衣原体
- 1994年
- 应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法检测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杨婷婷,李启镛,薛雪琼,姚希英,李贤凤,李碧珍,郑兆双,王贞生衣原体感染的广泛性及其所引起的疾病的多样性使之成为医学上的一个大问题[1,2]。沙眼衣原体通过性行为传播导致人类衣原体性病,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 杨婷婷李启镛薛雪琼姚希英李贤凤李碧珍郑兆双王贞生
- 关键词:性病沙眼衣原体泌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