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学新

作品数:100 被引量:1,09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土壤
  • 17篇湿地
  • 15篇植物
  • 9篇群落
  • 7篇一枝黄花
  • 7篇生态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围垦
  • 7篇污染
  • 7篇加拿大一枝黄...
  • 6篇入侵
  • 6篇西溪湿地
  • 6篇滨海湿地
  • 5篇生态系统
  • 5篇湿地植物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有机碳
  • 4篇入侵植物
  • 4篇土壤重金属

机构

  • 6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杭州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林科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慈溪市林特技...
  • 2篇浙江省森林资...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省慈溪市...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7篇邵学新
  • 57篇吴明
  • 21篇蒋科毅
  • 18篇叶小齐
  • 9篇梁威
  • 8篇黄标
  • 7篇李文华
  • 6篇孙维侠
  • 5篇周和锋
  • 5篇严连香
  • 5篇赵永存
  • 5篇李长明
  • 4篇贾兴焕
  • 4篇杨文英
  • 4篇焦盛武
  • 3篇房聪玲
  • 3篇王蒙
  • 3篇梁雷
  • 3篇姜小三
  • 2篇张文敏

传媒

  • 5篇土壤学报
  • 5篇土壤
  • 4篇湿地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湿地科学与管...
  • 3篇第十届中国林...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华东森林经理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抑制四种植物扩散的化感潜力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评估湿地芦苇植物通过化感抑制非芦苇湿地植物扩散的能力,运用实验室生物活性测试的方法,比较了杭州湾湿地围垦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其他6种主要禾本科植物的化感潜力。以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和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等研究区域扩散植物种为受体,研究了芦苇水提取液对上述物种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1)除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外,7种本地禾本科植物水提液浓度(0—2.50 g·100m L^(–1))均和萝卜幼苗胚根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芦苇具有较强的化感潜力;(2)芦苇根、茎和叶水提液(0、2.5、5.0、10.0 g·100m L^(–1))作用下,不同物种和不同浓度处理下种子萌发指数差异显著(p<0.001),其中加拿大一枝黄花、苣荬菜和小飞蓬3种植物对芦苇水提液较为敏感,而田菁敏感程度较弱。种子萌发指数表现出低浓度(2.5 g·100m L^(–1))促进和高浓度(5.0 g·100m L^(–1)和10.0g·100m L^(–1))抑制的"低促高抑"效应特征。除田菁外,种子胚根长一般随浓度增加而降低。芦苇不同组织部位水提液对4种植物抑制程度按大小依次为叶>茎>根,叶片可能是芦苇化感物质主要来源。芦苇具有较强的化感潜力,其化感作用可能是抑制其他植物扩散的重要机制之一。
叶小齐吴明邵学新李长明
关键词:化感潜力芦苇群落生态修复
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被引量:15
2014年
植物化感物质普遍存在对其他植物生长的"低促高抑"现象,可能和植物对叶片资源投入或者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有关。实验以具有较强化感作用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玉米幼苗生长、光合能力和叶片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提液浓度(0.00-0.25g/mL)对玉米幼苗生长(总根长、株高、总叶面积和总叶长)存在着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处理(0.00g/mL)相比,0.02-0.11g/mL内各浓度处理对玉米幼苗的茎、叶和根的生长和总生物量的积累都有促进效应,而在0.13-0.25g/mL内各浓度处理有抑制效应。不同浓度水提液处理对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有着相似的"低促高抑"效应(P〈0.05),低浓度处理玉米幼苗对光合同化组织的资源投入增加,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提高,而叶生物量分配则无显著变化(P〉0.05)。处理1-3d内,具有最大生长促进效应的0.02g/mL处理和最大生长抑制效应的0.20g/mL处理与对照处理的玉米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生物量与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这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对叶片资源投入,特别是叶面积生长的投入,而不是通过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变化所导致的。低浓度化感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的促进可能是细胞伸展性增强的结果。不同浓度化感物质可能是化感作用感知受体植物胁迫能力的一种信号,因此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意义。
叶小齐吴明邵学新梁雷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资源分配
围垦对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湿地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集不同围垦年代的自然湿地土壤和围垦后利用土壤,研究了湿地土壤有机质、N和P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围垦利用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表层全P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围垦5年、25年和50年土壤全P含量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增加12%、25%和76%;土壤有机质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围垦5年和围垦25年土壤有机质相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减少14%和50%,围垦50年则比未围垦光滩增加87%;土壤全N的分布趋势和有机质基本一致。对养分剖面分布的分析表明,围垦及其利用等人为干扰活动对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全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在土壤中N主要是以有机N的形态存在,而全P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中有机质、N素等养分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关系,有机质、全N与物理性黏粒(<0.01mm)的各组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素与土壤质地的关系则并不是很密切。研究表明,围垦及其利用引起的土壤水分和质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垦历史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吴明邵学新胡锋蒋科毅
关键词:滨海湿地养分围垦
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冬季水鸟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
2007年、2009年和2011年的冬季(12月至次年1月),对杭州湾及钱塘江曹娥江河口至甬江口间潮间带及其附近围垦区大水面包括海涂水库的水鸟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7目14科69种,平均记录个体数量达45140只,其中冬候...
蒋科毅吴明邵学新
关键词:水鸟群落围垦
文献传递
杭州湾潮滩湿地磷素截留效应研究
潮滩植物在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明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磷储量特征,对植物生物量、磷含量及储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
邵学新吴明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物量生源要素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被引量:21
2009年
对杭州西溪湿地不同水体干扰和沉积过程干扰类型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研究,分析了底泥表层和剖面重金属Cu、Zn、Cr、Pb、Cd、Hg和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措施和水体干扰类型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对底泥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底泥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除Hg和As外,其他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元素间的不同相关性指示底泥污染物的多种来源。Zn和Cd在底泥中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土壤,指示底泥中有不同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来源。空间上,底泥污染物的分布与人为活动干扰的强度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景区外围样点污染物含量要高于景区内样点,且景区外围样点重金属污染物仍然处于一个增加的趋势,而景区内污染物输入则呈现为减少的态势。水体类型对底泥重金属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封闭池塘和大水面中底泥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普通河道中的含量。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西溪湿地的整体生态风险较轻微,元素中Cd和Hg具有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风险评价结果则有所不同。
邵学新吴明蒋科毅贾兴焕
关键词:西溪湿地重金属影响因素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杭州湾湿地围垦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阐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对土壤养分循环产生的影响及机理,以杭州湾滨海湿地围垦区内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与3种土著植物群落:束尾草(Phacelurus latifolius)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0~10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束尾草、白茅和芦苇(P<0.001),分别提高了91.49%、116.97%和334.88%;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也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都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磷、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显著提高了部分土壤酶的活性.这些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可能加速了土壤养分转化,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
梁雷叶小齐吴明邵学新李长明
关键词:外来植物入侵土壤养分入侵机制
湿地沉积物污染风险评价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在简要介绍湿地沉积物的主要污染物和来源之后,依据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污染沉积物研究的相关成果,阐述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SEM/AVS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等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进行的主要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回顾了污染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大主要修复措施,重点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和思考,旨在为河流湖库沉积物及水体环境的污染风险评价及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吴明邵学新
关键词:沉积物生物修复
草甘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伴生植物白茅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大量使用草甘膦防除外来植物将会改变入侵植物与邻近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分析不同浓度草甘膦对植物生长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揭示除草剂作用下植物种间关系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草甘膦的生态效应提供理论参考,为优化农药使用提供数据支持。2016年6至8月,在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土著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分别进行单独种植和混种种植,喷施7种浓度的草甘膦后测定植物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草甘膦处理显著抑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的生长。随着草甘膦处理浓度升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增长量明显降低、绿叶数不断减少,0.3–1.5 m L·L–1处理组单种、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绿叶数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而1.8 m L·L–1处理单种、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基本枯萎死亡;白茅的分蘖死亡数和枯萎叶片长均随草甘膦处理浓度递增而不断增长,0.3–0.6 m L·L–1处理组单种、混种白茅分蘖数和绿叶长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草甘膦处理显著影响植物种间竞争关系,随着处理浓度上升,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种间竞争关系显著影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量分配,面对竞争时加拿大一枝黄花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部,因而增加了根冠比;种间竞争抑制了白茅分蘖数的增加和生物量的积累,但不影响其植株生物量的分配。草甘膦处理和种间关系的交互作用同样显著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生物量的增加,但对两种植物根冠比的影响均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草甘膦的耐受性不同,与本土植物白茅相比,生长能力强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草甘膦处理具有更强的耐受性;低浓度草甘膦处理减弱了两种植�
古春凤叶小齐吴明邵学新焦盛武
关键词:入侵植物本地植物种间关系
短期模拟增温对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原位OTCs模拟增温和LICOR-6400-09土壤呼吸室法,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及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短期的模拟增温,土壤呼吸速率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7.36%;增温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分别为:3.23±0.29和2.75±0.68μmol/(m2.s);日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在早上6:00;增温和对照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性(p<0.01);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性指数相关性(p<0.05);增温和对照处理下Q10值分别为:3.42和2.74;在0~1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蔗糖酶活性比对照有显著的提高(p>0.05),脲酶酶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0.76%),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略有降低(2.54%).
杨文英邵学新吴明刘芸
关键词:增温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土壤酶活性Q10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