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燕敏

作品数:2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给药
  • 5篇药动学
  • 5篇药动学研究
  • 5篇体外
  • 5篇纳米粒
  • 5篇鼻腔给药
  • 4篇山梨
  • 4篇神经毒
  • 4篇神经毒素
  • 4篇米粒
  • 4篇雷公藤
  • 4篇雷公藤多苷
  • 3篇修饰
  • 3篇血脑
  • 3篇血脑屏障
  • 3篇生物碱
  • 3篇释药
  • 3篇释药研究
  • 3篇体外释药
  • 3篇外排

机构

  • 2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浙江省新华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3篇赵燕敏
  • 20篇李范珠
  • 12篇魏颖慧
  • 6篇冯健
  • 5篇徐陆忠
  • 5篇何晓玮
  • 4篇姚金娜
  • 4篇潘越芳
  • 3篇王彬辉
  • 3篇徐铭
  • 2篇尚小广
  • 2篇陈锋
  • 2篇柳琳
  • 2篇包强
  • 2篇徐小玉
  • 2篇郭曼曼
  • 2篇阮叶萍
  • 1篇徐秀玲
  • 1篇杨元宵
  • 1篇刘福和

传媒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2010年中...
  • 1篇世界中联中药...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制备含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BMEM)的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s),并考察其体外性质和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T-NPs,通过光子相关光谱法和透析袋法分别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采用125I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经大鼠鼻腔给药后在脑、心、肝、脾、肺及肾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并以每毫克组织的放射性计数表示组织分布情况。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6.1±30.8)nm,Zeta电位为(-29.2±3.1)mV,包封率为(70.6±4.3)%;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双相。与不含任何吸收促进剂组相比,BMEM组脑中的药量显著提高,增加了约19.11倍;其他各组织(除肺外)的药量亦有显著提高(P<0.01)。与冰片(BO)组相比,BMEM组脑和脾中的药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含BMEM的NT-NPs包封率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BMEM可有效增加NT-NPs经鼻腔吸收入脑及其他各组织的药量,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吸收促进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鼻腔给药
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制备神经毒素纳米粒(neurotoxin nanoparticle,NT-NPs),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以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borneol/menthol eutectic m...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鼻腔给药
文献传递
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大鼠鼻黏膜给药脑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考察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self-assembled neurotoxin-loaded nanoparticles of core-shelltype,NT-SAN)大鼠鼻黏膜给药后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NT(FITC-NT),采用聚乙二醇-g-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FITC-NT-SAN。采用大鼠脑微透析技术及荧光分光光度法,以FITC-NT-SAN和FITC-NT溶液肌内注射给药为对照,连续测定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FITC-N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部位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 FITC-NT-SAN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6±8.9)nm,包封率为(58.43±0.62)%。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后在PAG的FITC-NT浓度均明显高于FITC-NT-SAN和FITC-NT溶液的肌内注射给药(P<0.01),ρmax、tmax和AUC0-∞分别为(89.26±7.58)ng.mL-1、120.00 min和(26 320.88±1 007.74)ng.min.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7.2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的FITC-NT-SAN经鼻黏膜给药有助于提高NT的脑内浓度及生物利用度,该结果为研究适宜蛋白质多肽类等大分子药物经鼻黏膜给药的脑靶向新剂型提供参考。
柳琳赵燕敏李范珠
关键词:神经毒素鼻黏膜给药脑微透析技术
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RP-HPLC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1055mg·kg-1,颈静脉微透析采样,RP-HPLC法测定透析...
王彬辉冯健赵燕敏魏颖慧徐铭李范珠
关键词:附子乌头类生物碱药动学
文献传递
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RP-HPLC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1055mg·kg,颈静脉微透析采样,RP-HPLC法测定透析液中...
王彬辉冯健赵燕敏魏颖慧徐铭李范珠
关键词:附子乌头类生物碱药动学
文献传递
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以含20%乙醇的pH7.4PBS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纳米粒体外释...
魏颖慧赵燕敏陈修克郭曼曼李范珠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正交设计体外释药
文献传递
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LMWC-TG-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LMWC-TG-NPs;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雷公藤多苷纳米粒(TG-NPs)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LMWC)修饰方式;以含20%乙醇的PBS(pH 7.4)为释放介质考察LMWC-TG-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以1.0%Poloxamer 188、80 mg PLA、12 mL有机相、丙酮-乙醇(2∶3)制备TG-NPs混悬液,以与TG-NPs混悬液等体积的10%LMWC溶液修饰TG-NPs制备LMWC-TG-NPs;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LMWC-TG-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7.6±3.4)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8±0.009(n=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83±2.43)%、(10.70±0.37)%(n=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所制备的LMWC-TG-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后期研究其肾脏靶向和毒性奠定了基础。
魏颖慧赵燕敏李静徐小玉郭曼曼李范珠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纳米粒正交试验设计体外释药
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制备神经毒素纳米粒(neurotoxin nanoparticle,NT-NPs),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以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bomeol/menthol eutectic mi...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鼻腔给药
文献传递
中药口服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与制剂装备的不断发展,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口服缓释固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新辅料的开发、生产,微丸在缓控释领域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被公认为是理想的缓释剂型之一,是目前口服缓释控释固体制剂发展的新方向。缓控释微丸,是由药物与阻滞剂混合制成的小丸或者先制成普通丸芯而后再包缓控释膜而成的小型丸剂,直径在0.5~1.5 mm,可以装入胶囊或压成片剂等其他固体制剂供临床使用。
赵燕敏冯耀荣陈锋
关键词:中药
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跨血脑屏障摄取和外排研究
目的研究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olysorbate-80 modified neurotoxin nanoparticle,P-80-NT-NP)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体...
赵燕敏何晓玮姚金娜李范珠
关键词:聚山梨酯80外排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