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引流
  • 3篇护理
  • 2篇胆道引流
  • 2篇神经外科
  • 2篇外科
  • 2篇经皮肝穿刺
  • 2篇经皮肝穿刺胆...
  • 2篇经皮肝穿刺胆...
  • 2篇肝穿
  • 2篇穿刺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 1篇胆道引流术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 1篇低钙
  • 1篇低钙血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赵建琴
  • 3篇谭丽萍
  • 2篇赵丽
  • 1篇郑力
  • 1篇危少华
  • 1篇张国霞
  • 1篇陈香凤
  • 1篇朱文昱
  • 1篇沈菊
  • 1篇叶振宇
  • 1篇张颖
  • 1篇赵晓芸
  • 1篇李雯
  • 1篇原强
  • 1篇陈素平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部分胃底折叠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部分胃底折叠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拟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试验组自我护理、一般知识、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降低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部分胃底折叠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赵建琴赵丽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发症腹腔镜
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014年
目的总结31 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术后做好血清钙、PTH、血钾等的监测,密切观察低钙血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1 例患者术后均得到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结论:此类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章露霞赵建琴
关键词: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指标的构建
2024年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指标。方法以Meleis等的转移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初步形成PTBD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指标,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64和0.97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40和0.228(P<0.001),最终形成的PTBD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指标,包含4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PTBD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作为判断PTBD患者出院准备程度的评估工具。
闫静陈香凤谭丽萍赵晓芸赵建琴郑力宋莉莉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德尔菲法
颅内动脉瘤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被引量:10
2008年
赵建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术后腰大池引流护理
胰岛素瘤围手术期血糖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围手术期间血糖监测的安全管理。方法 收集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胰岛素瘤切除手术的10例胰岛素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血糖监测的安全管理。结果 术前未发生与低血糖相关的并发症;术中无低血糖的发...
刘欢赵建琴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11
2006年
谭丽萍朱文昱赵建琴张颖沈菊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及CD36/mTORC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状态
2025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患者CD36/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状态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行PTCD术后胆道感染患者69例为感染组,同期术后未感染患者281例为未感染组,分析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36、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p7036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36/mTORC1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因子对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69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81.3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分别为42.67%、26.67%,两者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感染组患者CD36、P-AKT、P-p7036K、mTOR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36/mTORC1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因子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1,敏感度、特异度为88.41%、85.77%。结论革兰阴性菌为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感染患者CD36/mTORC1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因子呈异常高表达,各因子联合对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
李雯原强赵建琴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胆道感染CD36病原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和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7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行抽血培养分析对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找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对本研究36例出现感染患者行抽血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为8株;并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术前白蛋白、术前感染病史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做好预防对策。
赵建琴危少华叶振宇吴钟凌赵丽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感染病原学
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应用被引量:21
2010年
谭丽萍赵建琴陈素平张国霞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流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