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儿童
  • 7篇细胞
  • 6篇紫癜
  • 6篇淋巴
  • 6篇过敏
  • 6篇过敏性
  • 6篇过敏性紫癜
  • 5篇综合征
  • 5篇淋巴细胞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心理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机构

  • 26篇南阳市中心医...
  • 8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1篇赵丽丽
  • 15篇丁显春
  • 10篇牛文忠
  • 5篇王一彪
  • 3篇朱晓波
  • 3篇陈芳
  • 2篇魏峰涛
  • 2篇丁宁
  • 2篇冯昌
  • 2篇刘东义
  • 2篇刘阳
  • 2篇张建江
  • 2篇朱平
  • 2篇索琳
  • 2篇董红
  • 2篇王莹
  • 2篇张磊
  • 2篇赵鑫
  • 1篇白峰岩
  • 1篇韩旭

传媒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 探讨中国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方法 检索包括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及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学位论文中关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的临床资料,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Coe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软件(Revman4.2)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进行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文献20篇,提取资料行统计分析结果示:发病年龄≤1岁[OR=1.58,95%CI(1.23,2.04),P=0.0004],男性[OR=1.48,95%CI(1.29,1.71),P<0.000 01],WBC>20×109/L[OR=1.73,95%CI(1.32,2.26),P<0.0001],CRP>100 mg/L[OR=2.37,95% CI(1.49,3.77),P=0.0003],发热>10 d[OR=3.23,95%CI(2.08,5.02),P<0.000 01],丙种球蛋白使用时发病时间>10 d[OR=2.50,95%CI(1.98,3.16),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SR>100 mm/1 h[OR=1.34,95%CI(1.02,1.75),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结论不稳定.PLT<300×109/L[OR=0.85,95%CI(0.62,1.15),P=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中国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高危因素为发病年龄≤1岁、性别为男性、WBC>20×109/L、CRP>100 mg/L、发热天数>10 d、丙种球蛋白使用时发病时间>10 d.
赵丽丽王一彪索琳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META
ACTH对激素及CNIs双重耐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激素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双重耐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脂代谢、尿蛋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42例对激素及CNIs双重耐药的PN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ACT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ACTH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脂代谢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血清皮质醇(COR)、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ACTH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ACTH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ACTH组治疗后CO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TH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GF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TH可有效改善PNS患者的激素及CNIs耐药,提高临床疗效。
牛文忠吴琼陈朴李正一张贵春赵丽丽丁显春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BAP、IGF-1及IGFBP-3变化及与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被引量:20
2023年
目的 分析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变化及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间97例ISS患儿为ISS组,纳入同期来院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儿童资料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分析血清BAP、IGF-1及IGFBP-3对ISS的诊断价值。ISS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rhGH治疗,治疗12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将ISS组患儿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三亚组患儿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结果 ISS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S组身高、体重、BAI、BAD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BAP、IGF-1及IGFBP-3单独及联合诊断小儿ISS的AUC分别为0.928、0.968、0.921、0.973,敏感度为97.0%、87.0%、82.0%、87.7%,特异度为91.8%、94.8%、93.8%、95.2%,联合诊断价值更高。rhGH治疗12个月后,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显效组>有效组>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S患儿血清BAP、IGF-1及IGFBP-3水平均显著偏低,三者可作为ISS临床诊断和rhGH治疗的疗效评估指标。
牛文忠吴琼陈朴李正一张贵春赵丽丽丁显春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C反应蛋白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各中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关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CRP有关的临床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ger软件(Revm an4.2),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进行Meta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及其95%的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及偏倚性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共有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计数资料统计结果示,CRP>100m g/L[OR=2.37,95%C I=(1.49,3.77),P=0.000 3];计量资料统计结果示,WMD=19.02,95%C I=(11.98,26.05),P<0.000 01。结论 CRP与中国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病变密切相关,CRP>100m g/L为其高危因素之一。
赵丽丽王一彪索琳
关键词:C反应蛋白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META分析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对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对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旨在指导未来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以期提高患儿获益。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符合条件的105例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1~105为患儿编号,奇数号纳入对照组,偶数号纳入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对比两组治疗前1天、治疗3周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的比值(FEV 1%)、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的比值(FVC%)]与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FEV 1%、FVC%较治疗前1天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周时,两组患儿EOS、CRP水平较治疗前1天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能有效改善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的肺功能、减轻患儿气道炎症反应,联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陈芳赵丽丽柳旎宋丽韩旭吴宗跃朱平张伟东
关键词:哮喘孟鲁司特钠阿奇霉素肺功能炎症反应
硝酸甘油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通过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探讨更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70例重症肺炎心衰患儿,其中包括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抗感染、利尿、强心、吸氧,治疗组加用硝酸甘油输液泵维持。比较两组在48、96h的治愈率及两组治疗后症状(气促、肺部啰音)缓解所需时间。结果:两组在48、96h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心衰时应用硝酸甘油输液泵均匀持续给药,对心衰的缓解以及肺炎原发病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赵丽丽杨红
关键词:硝酸甘油重症肺炎心力衰竭
一种防新冠病毒喷溅负压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新冠病毒喷溅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去掉底面的中空矩形盒,壳体的后面作为尾侧面,尾侧面上开有通孔作为负压吸引连接孔;连接管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连接孔,另一端连接过滤器,过滤器...
冯昌冯曼焦然冯敏刘东义丁宁王莹付佳刘戈魏峰涛董红姜曼赵鑫焦洋赵丽丽
文献传递
尿沉渣中小圆上皮细胞在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过敏性紫癜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是决定其预后的决定因素,旨在探讨一种简单易于检测的方式早期判断过敏性紫癜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方法:选取患儿66例,分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包括过敏性紫癜20例和紫癜性肾炎26例;对照组20例。检测66例患儿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数量,病例组同时检测尿NAG酶、尿β2-MG,分析分别与小圆上皮细胞的相关性,并分析小圆上皮细胞在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及对照组中的差别。结果:尿NAG酶与小圆上皮细胞呈中等正相关,尿β2-MG与小圆上皮细胞无相关性,小圆上皮细胞在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及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圆上皮细胞可作为基层医院早期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有无早期肾脏损害的指标之一。
赵丽丽张建江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尿NAG酶尿Β2-MG
风热清口服液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风热清口服液联合头孢西丁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热清口服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呼吸时间比(Ti/Te)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 (IL-10)、白细胞介素-13 (IL-13)、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热退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T、FEV1/FVC、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R、Ti/Te、IL-10、IL-13、CRP、PCT、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7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4%,高于对照组8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清口服液联合头孢西丁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轻炎症损伤,促进肺功能恢复。
李芸蕊张磊刘阳赵丽丽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头孢西丁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33例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理活检及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南阳地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33例,将病理分型与临床诊断、治疗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33例患儿中单纯性肾病10例,肾炎性肾病23例。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39.1%,微小病变肾小球病(MCD)占17.4%,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及IgA肾病各占13.O%,膜增殖性紧肾小球肾炎及膜性肾病(MN)各占8.7%。1例FSGS患儿及1例MN患儿要求转院失访,31例患儿明确病理类型后给予相应方案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难治性肾病患儿应适当早期行肾脏穿刺病理活检。南阳地区难治性肾病患儿病理类型以MsPGN及MCD最为常见,首选应用强的松2mg/(kg·d)+环磷酰胺8—12mg/(kg·d),连用2d,共6—8次方案治疗。
赵丽丽陈九军丁显春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病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