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馨予
- 作品数:41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1型糖尿病与HLA-DRB1、DQB1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1DM患者(112例)与对照组(69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HLA-DRB1、DQB1基因分型,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Arlequin软件进行单倍型频率的分析。结果:112名T1DM患者中检测到DRB1位点等位基因17个(对照组19个),DQB1位点等位基因7个(对照组7个)。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DRB1*0901、DRB1*0405和DRB1*0301频率明显增高,DQB1位点的DQB1*0201与DQB1*0303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1DM患者明显升高的单倍型频率为: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DQB1*0302。结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HLA基因DR位点的DRB1*0901、DRB1*0405、DRB1*0301及DQ位点的DQB1*0201、DQB1*0303对T1DM易感。发现了4个新的具有易感作用的单倍型: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DQB1*0302。
- 许馨予于晓竹顾愹王知笑陈恒徐宽枫张梅杨涛周红文
- 关键词:1型糖尿病HLA等位基因单倍型
- 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小鼠免疫损伤进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s,TFC)的特点及其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4、10、15、20、25周龄及高血糖(hyperglycemia,Hi)组NOD小鼠的脾脏、淋巴结及胸腺淋巴细胞并进行流式染色,通过流式检测观察并比较TFC和CXCR5-CD8+T细胞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分布情况、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细胞比例变化、脱颗粒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7a,CD107a)、重组人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亚族成员1(recombinant human 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G,member 1,KLRG1)、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的表达水平以及2种细胞释放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颗粒酶B(granzyme B,Gzm B)的能力。结果:TFC在NOD鼠不同免疫器官间表达存在差异,在脾脏和淋巴结中表达量相当,而在胸腺几乎无表达。在NOD小鼠血糖升高前,随着周龄的增加TFC细胞比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发病后比例下降。与CXCR5-CD8+T细胞相比,TFC细胞比例明显较低,但抑制性分子PD-1、TIM-3和脱颗粒标记物CD107a却呈显著性高表达。与此同时,TFC较CXCR5-CD8+T细胞具有更强地释放Gzm B[TFC(3.56±2.1)%,CXCR5-CD8+T细胞(0.78±0.39)%,P<0.05]和IFN-γ[TFC(43.65±12.25)%,CXCR5-CD8+T细胞(21.92±3.72)%,P<0.05]的能力。结论:TFC存在并参与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并通过细胞毒性作用促进NOD小鼠的免疫损伤。
- 严婕妮许馨予李欣杨涛
- 关键词:NOD小鼠1型糖尿病免疫损伤
- 一种定制化T细胞表位疫苗的双靶向纳米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纳米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定制化T细胞表位疫苗的双靶向纳米药、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纳米药包含:i)pMHC多聚体;ii)与pMHC多聚体连接的皂素蛋白;iii)纳米载体,该载体将i)和ii)包裹其内;...
- 许馨予杨涛赵瑞苓杨芳
- 文献传递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Treg细胞亚群频率及Helio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分子表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亚群频率和其表达Helio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分子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0例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T1DM组),同期医院体检健康人群67名作为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以CD25和FoxP3标记CD4 Tregs (FoxP3+CD25+),以CD45RA及FoxP3标记区分Treg细胞亚群(初始型nTreg,CD45RA+FoxP3+;激活型aTreg,CD45RA-FoxP3hi;分泌型sTreg,CD45RA-FoxP3+),并进一步标记Treg各亚群中Helios及CTLA-4分子,行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用双侧未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情况。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组PBMC中的总Treg细胞及其亚群(nTreg、aTreg及sTreg)占CD4 T细胞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9 5~0.575 0,均P〉0.05),并且两组间nTreg、aTreg及sTreg亚群占总Treg细胞的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43 8~0.272 3,均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Helios分子在两组间Treg细胞及其亚群(nTreg、aTreg及sTreg)上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0.178 4~1.124 0,均P〉0.05)。但1型糖尿病组总Treg及sTreg、nTreg细胞亚群CTLA-4分子的表达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2~3.435,均P〈0.05),而该分子在aTreg亚群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8,P=0.0887,P〉0.05)。
结论本研究人群中,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CD4 Treg及其亚群未发现频率的显著变化,但sTreg及nTreg细胞亚群抑制性表型CTLA-4表达下调,这可能是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Treg细胞抑制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 陈姝肖蕾付麒许馨予崔岱杨涛徐宽枫
- 关键词:糖尿病调节性T细胞
- 维拉帕米对甲状腺未分化癌耐药株阿霉素敏感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甲状腺未分化癌耐药细胞株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阿霉素诱导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HTh74建立耐药细胞株HTh74R,RT—PCR检测HTh74和HTh74R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ABCG2、MDR1及MRP1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Y)检测阿霉素对HTh74、HTh74R、HTh74R联合维拉帕米组3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测定Caspase-3活性,探究维拉帕米的作用机制。结果HTh74R和HTh74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曲线无差异,但前者较后者具有显著增强的耐药性,且高表达ABCG2和MDR1基因,二者MRP1基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HTh74R细胞中,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组较阿霉素单药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明显下降,且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结论ABC转运体阻滞剂维拉帕米通过提高Caspase-3的活性促进凋亡,增强HTh74R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可能为解决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药物治疗的耐药问题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 郑帅许馨予崔岱杨涛郑旭琴
-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阿霉素维拉帕米CASPASE-3
- 小鼠 B10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估小鼠不同组织中B10细胞的比例,分离B10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对效应性T细胞( CD4+CD25-T)及调节性T细胞( Tre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组织来源B10细胞的表达以及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B10激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 FACS)和免疫磁珠分选术( MACS)分选B10细胞、CD4+CD25-T 细胞和Treg;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观察B10对CFSE标记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结果(1)脾脏CD19+CD5+CD1dhigh B细胞表达为(3.95±0.79)%,与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相比较表达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CD19+IL-10+B细胞表达为(2.02±0.16)%,与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相比较表达最高(P<0.05),且IL-10主要由CD1dhighCD5+B细胞亚群分泌(P<0.01);(2) LPS联合乙酸佛波醇(PMA)、莫能菌素(monen-sin)和离子霉素(ionomycin)能活化B10细胞分泌IL-10。延长LPS的作用时间(48 h)能促进CD19+CD5+CD1dhigh B细胞高表达及IL-10分泌增加(P<0.01);(3) CD19+CD5+CD1dhigh B细胞在体外可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P<0.01)、促进CD4+T细胞分泌IL-10(P<0.01),同时可促进Treg增殖(P<0.01)。结论 B10细胞在小鼠脾脏高表达,通过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被激活。活化的B10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性,可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促进Treg增殖,其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是IL-10的释放增加。因此B10细胞有望为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 秦瑶张梅蒋瑞妹孔璐璐许馨予陈恒杨涛
-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IL-10LPS调节性T细胞
-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对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观察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对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INS-1细胞购自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刺激实验中,INS-1细胞被分为实验组(5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与INS-1共培养)和对照组,经2.8、16.7 mmol/L含葡萄糖1640培养液刺激1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另设立24、48 h组,分别以1、10、25、50、100、250、50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S-1细胞共培养,24或48 h后检测吸光度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中,INS-1细胞被分为实验组(5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与INS-1共培养)和对照组,检测PCNA、Cyclin d1、Cdk4、P27、p38MAPK、JNK mRN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8 mmol/L葡萄糖刺激下,实验组胰岛素释放量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16)、(39±9)mU/L,t=3.96,P<0.05];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实验组胰岛素释放量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9)、(46±10)mU/L,t=4.72,P<0.01].随着胰岛新生相关蛋白浓度增加,INS-1细胞增殖更为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刺激48 h的效应强于24 h.5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干预24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CNA、Cyclin d1、Cdk4 mRNA表达上调(t值分别为7.64、5.98、12.87,均P<0.01),P27、p38MAPK、JNK mRNA表达下降(t值分别为10.61、27.64、2.95,均P<0.05).结论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干预后,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水平增加,胰岛细胞数量增多,这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 查敏徐宽枫陈恒许馨予钱莉单珊张梅杨涛
- 关键词:胰岛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改善胰岛体外功能及促进胰岛新生的研究
- 目的 观察INGAP与胰岛共培养对其功能的影响,以及肌肉注射INGAP对促进大鼠胰岛新生和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方法 (1)分离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胰岛,培养于添加(共培养组)或未添加(对照组)INGA...
- 陈恒许馨予王云于晓竹陈家伟徐宽枫杨涛
- 大鼠雪旺细胞neuritin基因shRNA表达载体构建及其体外抑制效应
- 张红曼李剑波晏玲飞解敏徐宽枫许馨予陈恒场涛陈家伟
- Exendin-4抑制高糖诱导的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
- 目的:探讨Exendin-4对于高糖诱导的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株MS-1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诱导下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株MS-1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
- 刘璇徐宽枫陈恒许馨予杨涛
- 关键词:EXENDIN-4内质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