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峰
- 作品数:49 被引量:5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肿瘤血管生成:肺癌治疗新希望——2006年ASCO新进展被引量:10
- 2006年
- 虞永峰庄兰妹陆舜
- 关键词:肺肿瘤血管生成素类
- Nivolumab与多西紫杉醇在晚期肺鳞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5年
- 1文献来源
Brahmer J,Reckamp KL,Baas P,et al.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squamouscell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15,373(2):123-135.
2证据水平
1b。
3背景
晚期肺鳞癌患者一线化疗疾病进展后,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其中以多西紫杉醇化疗应用最广,一直被认为是晚期肺鳞癌二线治疗的最有效方案。
- 陆舜虞永峰张一辰
- 关键词:晚期肺鳞癌多西紫杉醇疗效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1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存在许多争论,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次序组合,是否会影响手术的疗效和结果。本课题研究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的手术指征、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同步放化疗组22例术前同步放化疗,另对照组22例选择先手术后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放疗总剂量小于45Gy;化疗方案为顺铂(DDP)15~20mg/m^2,第1~3天,或75mg/m^2,第1天;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3天;化疗放疗结束后3~4周后,血象正常,即予手术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中3例左全肺切除,10右下叶切除,3例右上叶切除,5例左下叶切除,1例左上叶切除,术后化疔4个疗程。鳞癌16例,腺癌4例,腺鳞癌2例;Ⅲa期18例,Ⅲb期4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出血量平均2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4例左全肺切除,9右下叶切除,4例右上叶切除,4例左下叶切除,1例左上叶切除;鳞癌15例,腺癌4例,腺鳞癌3例;Ⅲa期20例,Ⅲb期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同步放化疗组1例术后4个月全身皮下转移及骨转移死亡,1年成活率93.3%。对照组1例术后10个月出现对侧肺转移,1年成活率100%。结论: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在外科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长期生存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
- 罗清泉陆舜吕长兴虞永峰赵晓菁林皓
-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外科手术支气管残端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之外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目前肺癌的生物靶向治疗已进入临床治疗阶段,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为代表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的药物和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通路的药物已成功地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然而,肺癌分子生物学机制十分复杂,以EGFR和VEGFR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存在局限和不足。近年来,肺癌新的分子生物靶点逐渐受到关注,例如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typeⅠreceptor,IGF-1R)和间质上皮转变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等。本文对上述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虞永峰陆舜
- 关键词:肺肿瘤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生物学
- 2014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被引量:101
- 2015年
- NCCN是由23个居世界领导地位的美国知名癌症中心所组成的一个非营利联盟组织,其所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大量临床试验的开展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NSCLC的治疗,提供了详实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的最新版本为2014版,现就其主要的更新内容及相关的临床证据做一解读.
- 陆舜纪文翔虞永峰
- 关键词: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NCCN循证医学证据NSCLC联盟组织
- 从肺癌指南的修订看晚期NSCLC的化疗新进展被引量:2
- 2004年
- 虞永峰陆舜
- 关键词: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恶性肿瘤就诊
-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化疗
- 2008年
-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临床就诊肺癌患者的1/3以上,其5年生存率约为15%。从治疗学的观点看,肺癌97国际分期中的ⅢA N2期,是一个异质性非常明显的组合,包括术后才发现纵隔淋巴结镜下转移的N2,也包括了影像学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单站N2或多站N2,更包括了多站纵隔淋巴结已融合成团的N2。
- 陆舜虞永峰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化疗中位生存期纵隔淋巴结含铂方案随机临床试验
- 化疗间期序贯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评价化疗后序贯给予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客观缓解率和毒副反应。方法初治或复治的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共39例,初治患者25例采用GC方案化疗,复治患者14例方案为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化疗间歇期序贯给予厄洛替尼(150mg/天,d15~d28),28天为1周期。连用6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39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共完成化疗135个周期,平均化疗3.46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获PR9例(初治7例),SD23例(初治14例),PD7例(初治2例)。总体客观缓解率(RR)为23.1%,其中初治RR为28.0%(7/25),复治RR14.3%(2/14),总体疾病控制率(DCR)为82.1%,初治患者为92.0%,复治患者64.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血液系统毒性。结论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NSCLC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宋正波陆舜虞永峰李子明廖美琳陈智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厄洛替尼
- 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度表达并且参与其病理过程。目前针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开发了两种治疗肺癌的药物,一种是EGFR小分子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另一种是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然而,Gefitinib、Cetuximab联合治疗肺癌的效果以及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实验旨在研究Gefitinib、Cetuximab对人肺癌细胞A549、H460、H1299、SPC-A、95C、95D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侵袭转移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细胞对Gefitinib、Cetuximab的IC50。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状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黏附情况;Westernblot检测Gefitinib、Cetuximab对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nmol/LGefitinib和5μmol/LCetuximab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大概为30%和40%,而两者联合使用的抑制率能够达到50%以上。5μmol/LGefitinib和10nmol/LCetuximab单独及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迁移率降低约为18%、22%和35%。通过Westernblot检测到Gefitinib、Cetuximab处理组的p-AKT、p-EGFR、p-MAPK蛋白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Gefitinib和Cetuximab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并且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提示两药联合使用临床肺癌治疗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 陈智伟虞永峰李子明牛小敏廖美琳陆舜
- 关键词:GEFITINIBCETUXIMAB肺癌
-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05年
- 陆舜虞永峰李子明
- 关键词:肺肿瘤吉非替尼伊马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