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鸿瑞
- 作品数:69 被引量:533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病毒性肾病被引量:1
- 2010年
- 病毒性肾病(viral nephropathy)是一组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肾脏疾病。多年来,病毒感染在肾脏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早已受到重视,但由于病毒感染的形态学研究与观察具有一定的困难,肾脏疾病的病毒病理学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病理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结合我们近年来的临床和肾活检的观察资料,现做一初步总结,与病理界学者进行交流。
- 邹古明谌贻璞董鸿瑞
- 关键词:病毒性肾病分子病理学肾脏疾病疾病发生肾活检
- 肥大细胞与狼疮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初步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肾间质中肥大细胞(MCs)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Ⅲ、Ⅳ、V型LN患者各10例作为研究对象,微小病变病(MCD)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肾组织中类胰蛋白酶(Try)染色阳性MCs、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I型胶原(Col I)表达的变化。结果 3个LN组肾间质MCs数量、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和TGF-β1及肾间质Col I表达面积均较MCD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Ⅳ型LN组上述4项指标增加最明显,Ⅲ型LN组次之。MCs数量与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TGF-β1及肾间质Col I阳性染色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PAR-2与TGF-β1阳性染色面积间呈显著正相关;MCs数量与肾间质PAR-2和TGF-β1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AR-2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和TGF-β1阳性染色细胞数量间也呈显著正相关;肾间质中Try阳性染色细胞与PAR-2或TGF-β1 阳性染色细胞存在部分重叠。结论 MCs可能参与LN肾间质细胞外基质蓄积,推测可能与释放Try、活化PAR-2、增加TGF-β1表达相关。
- 谭昭田雪飞谌贻璞董鸿瑞
- 关键词:狼疮肾炎肥大细胞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PAR-2
-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小鼠模型。方法:12只6周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予普通及高脂饲料共喂养16周。每4周检测小鼠体重及尿蛋白量,于16周处死小鼠后检测两组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指数、尿蛋白量、血糖、血肌酐、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及肌酐清除率;光镜测量肾小球直径,电镜测量足突宽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肾组织nephrin、podocin、podoplanin、podocalyxin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腹腔脂肪指数、尿蛋白排泄、血三酰甘油、肌酐清除率、肾小球直径和足突宽度均增加,肾组织nephrin、podocin、podoplanin、podocalyxin mRNA和蛋白均表达降低。血糖、血肌酐、血胆固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饮食喂养可成功造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小鼠模型。
- 裴源源杨敏芮宏亮王艳艳董鸿瑞程虹谌贻璞
- 关键词:高脂饮食肥胖肾小球肥大足细胞小鼠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8
- 2005年
- 目的制作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初步探讨该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对照组仅给自来水灌胃。灌胃后第4、8和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两侧肾脏,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两组大鼠肾脏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l-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用药后第4周肾实质ColⅠ、TGF-β1、CTGF、PAI-1及TIMP-1mRNA表达显著上调,分别达对照组的9.31倍、5.16倍、1.79倍、8.66倍及2.54倍(P<0.01或P<0.05);第8周除TIMP-1有所升高外其余指标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第12周全部指标mRNA表达继续下降,除CTGF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用药后第4周ColⅠ、TGF-β1、CTGF、PAI-1及TIMP-1在肾小管间质的阳性染色面积显著扩大,分别达对照组的2.24倍、1.43倍、1.13倍、1.17倍及1.24倍(P<0.01),第8周和第12周全部指标阳性染色面积持续扩大(P<0.01)。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
- 高艳丽谌贻璞董鸿瑞丛笑
- 关键词: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RT-PCR免疫组织化学
- 两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肥胖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流行病,它不但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能引发及加重慢性肾脏病。肥胖引起的肾脏病被称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国外由Weisinger等于1974年首先报道。ORG据肾脏病理表现可分为两型:呈单纯肾小球肥大者被称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obesity-associated glomerulomegaly,OB-GM);
- 程虹谌贻璞张聪陈文董鸿瑞李文歌邹万忠
- 关键词:肾小球病病理特点分析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肥大
- 七例化妆品汞中毒相关肾小球微小病变病报告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化妆品汞中毒相关微小病变病(MCD)的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确诊的7例化妆品汞中毒相关MC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7.2岁,均曾间断使用美白祛斑化妆品。7例患者尿汞均明显升高,为正常值的2.2~59.1倍。其中2例患者化妆品的汞检测,汞浓度为国家规定化妆品汞限量的1000多倍。7例患者均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组织病理检查符合MCD诊断。经停用含汞化妆品,并予糖皮质激素及驱汞治疗,7例患者肾病综合征均在应用激素后1~2个月完全缓解。结论对非少年儿童及老年的MCD女性患者,要注意询问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应用史,检测尿和血汞浓度,以早期发现化妆品汞中毒相关MCD.
- 王艳艳谌贻璞王国勤董鸿瑞孙丽君王长江唐艳玲程虹
- 关键词:汞中毒化妆品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断为IMN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中PLA2R表达及Ig G亚类沉积,用间接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并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治疗前肾小球PLA2R和血清抗体阳性者占96.2%,肾小球Ig G4沉积为主者占100%。治疗后完全缓解者血清抗PLA2R抗体全部转阴;部分缓解者一半以上转阴;未缓解者持续阳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抗体水平与尿蛋白及血清胆固醇呈正相关;治疗后与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及血清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抗体水平与尿蛋白呈正相关,治疗后与尿蛋白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负相关。结论 IMN患者的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与尿蛋白等检验指标及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 韩丹诺谌贻璞王艳艳董鸿瑞芮宏亮王国勤程虹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抗体蛋白尿
-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IgA肾病患者心肾预后相关性探索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索GDF15与IgAN患者心肾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N且规律随访1年及以上患者的相关资料。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清样本,检测其入院时的血清GDF15水平。以GDF15中位数为界值将IgAN患者分为高GDF15组与低GDF15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以分析血清GDF15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血清GDF15与IgAN患者心肾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4例IgAN患者。研究结果显示,IgAN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为825.60(556.84,1428.15)ng/L。血清GDF15水平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405,P<0.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呈负相关(r=-0.606,P<0.001)。伴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0、T1、T2总体比较,H=21.866,P<0.001)、新月体病变(C0、C1、C2总体比较,H=13.787,P=0.001)或小动脉硬化性病变(无、轻度、中重度总体比较,H=9.856,P=0.007)不同程度患者间血清GDF1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无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病变的IgAN患者相比,伴有牛津分型T1(Z=-17.326,P=0.042)或T2(Z=-42.933,P<0.001)病变IgAN患者血清GDF15水平更高。与无新月体病变的IgAN患者相比,伴有牛津分型C2的IgAN患者血清GDF15水平更高(Z=-45.929,P=0.001)。与无小动脉硬化病变IgAN患者相比,伴有中重度小动脉硬化病变IgAN患者血清GDF15水平更高(Z=-26.686,P=0.005)。以GDF15中位数825.60 ng/L为界值将IgAN患者分为两组。与低GDF15组(<825.60 ng/L)相比,高GDF15组(≥825.60 ng/L)IgAN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糖尿病(χ^(2)=9.420,P=0.002)和心血管疾病(χ^(2)=7.792,P=0.00
- 隗紫微郭唯一徐潇漪王国勤孙丽君董鸿瑞孔令强程虹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预后临床病理特点
- 肾小球半乳糖缺陷型IgA1沉积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伴IgA沉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经肾活检诊断为D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患者肾组织是否伴IgA沉积分为DN-IgA沉积组和不伴IgA沉积的DN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N-IgA沉积组患者肾组织半乳糖缺陷型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染色强度,并按照染色强度是否≥2+分亚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Gd-IgA1水平。肾脏终点事件定义为5年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基线值下降50%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肾组织IgA沉积和Gd-IgA1沉积对DN患者肾脏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共101例DN患者入选该研究,男性68例(67.3%),女性33例(32.7%),年龄(52.2±10.3)岁,中位随访时间13.5(4.8,26.3)个月,伴IgA沉积组44例(43.6%),不伴IgA沉积组57例(56.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伴IgA沉积组相比,伴IgA沉积组患者5年内肾脏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较高(χ^(2)=6.473,P=0.011)。伴IgA沉积组患者肾小球Gd-IgA1(KM55)染色阳性的比例为54.5%(24/44),且免疫荧光检查示Gd-IgA1与IgA沉积区域在肾小球系膜和毛细血管区域的分布一致,其中肾小球Gd-IgA1阳性患者血清中Gd-IgA1水平显著高于肾小球Gd-IgA1阴性患者[(6296.4±1535.4)μg/L比(4057.4±1082.0)μg/L,t=-3.037,P=0.010]。与非终点事件亚组比较,虽然终点事件亚组患者的年龄较小[(42.8±6.9)岁比(53.3±9.4)岁,t=-3.440,P=0.002],蛋白尿病程较短[6.0(1.0,22.0)个月比12.0(10.0,36.0)个月,Z=-2.150,P=0.032],但肾小球Gd-IgA1染色强度≥2+的患者比例较高[Fisher精确概率检验,30.8%(4/13)比0(0/20),P=0.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Gd-IgA1染色强度<2+亚组比较,肾小球Gd-IgA1染色强
- 徐潇漪郭唯一程虹孙丽君王国勤程文荣董鸿瑞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预后IGA沉积
- PLA2R相关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的诊断界值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诊断M型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PLA2R-MN)血清抗PLA2R抗体最佳临界值以及抗体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等中国北方11家医院的838例经临床及肾组织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肾组织PLA2R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作为诊断PLA2R-MN的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PLA2R-MN的血清抗PLA2R抗体最佳临界值,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PLA2R-MN抗体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ROC曲线显示,当设定血清抗PLA2R抗体临界值为2.05 kRU/L时,诊断PLA2R-MN的灵敏度为0.854,特异度为0.945,曲线下面积为0.899(0.865~0.933)。比较临床资料显示,与≥20 kRU/L组相比,<20 kRU/L组患者年龄更小,尿蛋白定量、肾病综合征比例更低,血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穿刺前已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的比例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与≥20 kRU/L组相比,<20 kRU/L组Churg分期Ⅰ期比例更高(34.9%比26.3%,P<0.05),两组均以IgG4亚型沉积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肾穿刺前已给予免疫抑制治疗(OR 2.023,95%CI 1.328~3.082,P<0.05)、肾病综合征状态(OR 0.286,95%CI 0.202~0.404,P<0.05)为影响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调血清抗PLA2R抗体诊断界值至2.05 kRU/L时,可显著提高诊断PLA2R-MN的灵敏度,而特异度降低不显著。血清抗体滴度低可能与肾穿刺前已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临床未达到肾病综合征有关。
- 程文荣程虹王国勤叶楠孙丽君董鸿瑞王艳艳赵晓毅耿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