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艳

作品数:30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6篇疫情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血小板减少综...
  • 5篇综合征
  • 5篇发热
  • 5篇发热伴血小板...
  • 5篇发热伴血小板...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麻疹
  • 4篇病毒
  • 3篇突发公共
  • 3篇突发公共卫生
  • 3篇突发公共卫生...
  • 3篇染病
  • 3篇卫生事件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26篇信阳市疾病预...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4篇信阳职业技术...
  • 3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9篇胡艳
  • 7篇黄河秋
  • 5篇姚慧
  • 5篇岑章建
  • 4篇张丽
  • 3篇许汴利
  • 3篇赵国华
  • 2篇尤爱国
  • 2篇唐晓燕
  • 2篇王海峰
  • 2篇杜燕华
  • 2篇朱谦
  • 2篇黄学勇
  • 2篇魏万宏
  • 2篇刘洋
  • 2篇姜保俊
  • 2篇张雪
  • 1篇陈磊
  • 1篇张秀娟
  • 1篇刘文第

传媒

  • 6篇河南预防医学...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职业与健康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现代疾病预防...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2014年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11-2014年SFTS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利用PHGIS1.7.0软件绘制地区分布图,采用时间分布曲线结合圆形分布法分析季节性特征。不同年份及不同类型病例诊断、报告及审核的时效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2011-2014年信阳市共报告SFTS病例2 377例,确诊病例死亡29例,其病死率为2.59%;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11.803,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信阳市西部和南部地区;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在时间上存在集中趋势(Z=433.928,P<0.05),4年间总的流行高峰期为4月20日-8月11日。男性发病率(3.4796/10万)显著低于女性(6.0815/10万)(χ2=83.653,P<0.05);50岁以上人群高发;农民占病例总数的97.67%。病例报告和审核及时性较好,但确诊所需时间较长。结论信阳市SFTS以散发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及审核的及时性较好,但诊断及时性较差。
尤爱国杨建华胡艳刘文第杜燕华唐晓燕刘洋王海峰黄学勇许汴利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信阳市2008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的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信阳市2008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与2004年的比较,及2008年报告的传染病依据不同地区及不同病种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传染病网络直报中的及时性指标,对2008年和2004年信阳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对比分析;对2008年不同机构、不同病种报告的传染病及时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信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从2004年的79.45%提高到2008年的83.45%;但不同地区间、不同传染病网络直报机构之间、不同传染病病种之间的网络直报及时率差异较大。结论:信阳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较过去有较大进步,但仍需加强对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率低下的县(区)、直报机构进行重点督导,以进一步提高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
胡艳魏万宏姜保俊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性
2005年-2006年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5年-2006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县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胡艳唐晓燕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描述流行病学
一起柯萨奇B5病毒感染引起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当地肠道病毒感染的现状,为做好该地区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发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诊断。结果2005年5月19日—6月21日,信阳市狮河区狮河港乡西湾村发现一批以发热、头痛和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患者分布在该行政村的14个自然村,主要集中在1~12岁年龄段。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套式PCR检测及大便病毒培养鉴定,证实为柯萨奇B5病毒感染。结论本次为河南省首起柯萨奇B5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脑炎。
赵国华许汴利朱谦陈磊胡宝文胡艳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2006~2007年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6~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全市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岑章建陈才胡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阳市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情况,更好地发挥监测系统的作用。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结果、麻痹后就诊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信阳市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的完成均达到国家要求,261例病例散在分布于全市所有县区,10-11月病例较集中占29.89%;0~4岁发病最多223例,占85.44%;所有病例中有3例未进行脊灰疫苗免疫,11.11%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率为20.43%,其中脊灰病毒PV占1.2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占19.15%;乡村级医疗机构AFP病例第一次就诊的确诊率和报告率分别为50.91%和51.89%,低于市县级的80%和95.69%。结论继续加强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保障消除免疫空白;加强乡村医务人员AFP病例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对病例的识别能力和报告意识;加强AFP监测工作的督导,提高工作质量。
胡艳岑章建杨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2020年河南省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信阳市2020年1月23日至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密切接触者不同类型的感染率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追踪调查了2709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2.36%(64/2709),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2.11%(55/2612)和9.28%(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4,P<0.001)。不同感染来源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输入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3.15%(45/1427),本地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1.48%(19/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2,P<0.001)。不同关系的密切接触者中,朋友(5.56%)、家庭成员(3.16%)、亲戚(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25,P=0.006)。不同接触方式中,共同生活感染率为3.39%(28/827),共同聚餐为3.18%(25/785)、诊疗/护理2.21%(6/271)、面对面无防护的短暂对话/办事为2.21%(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83,P=0.007)。不同接触频率中,经常接触感染率为4.57%(48/1051),一般接触为1.29%,偶尔接触为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9,P<0.001)。不同接触时间中,发病前后均有接触感染率为3.49%(25/717),潜伏期接触为2.10%(19/903),发病后接触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2,P<0.001)。结论不同病例来源、不同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频次等均为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科学分类管理,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周巾力朱谦黄河秋胡艳姚慧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感染率
1953—2010年信阳市麻疹流行演变趋势及特征
2012年
目的通过对信阳市1953—2010年麻疹流行演变趋势和特征的分析,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相关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信阳市麻疹疫情资料和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3—2010年期间,信阳市麻疹年均发病率346.49/10万,年均病死率0.50%;发病率最高为1970年的2 946.95/10万,最低为2001年的0.68/10万。可分为自然流行期、麻疹疫苗普种初期、计划免疫时期、卫Ⅶ项目时期和消除麻疹时期。麻疹疫苗改变了麻疹的流行特点,流行强度不断降低,发病高峰后移,1997—2010年间3—7月发病数占总病例的62.15%;低龄婴幼儿和成人发病逐渐增多,近8年来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0%和10%左右;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局部强化免疫工作;在育龄妇女中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保护初免前小月龄儿童;建立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落实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胡艳赵国华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河南某地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与应急处置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对河南某医院报告的5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有效、快速调查此次聚集性疫情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正确引导和回应社会关切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RT-PCR核酸检测。收集该病例所在村健康居民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对可疑暴露地开展寄生蜱和游离蜱等媒介密度监测,并对采集到的蜱开展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结果本次聚集性疫情续发率22.73%;首发病例不排除蜱叮咬而感染,5例续发病例接触阳性体液后感染发病的可能性大;病例所在村居民SFTSV血清IgG抗体阳性率17.14%;应急监测159人,SFTSV核酸阳性率3.14%。对病例居住和工作场所采集寄生蜱4只,经鉴定为长角血蜱。结论本起SFTS聚集性疫情可能由体液接触引起,建议加强医防协同工作,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医疗机构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宣教工作,避免直接接触病人或遗体体液。
张丽胡艳张继黄河秋陈俊东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
2004-2018年信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18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6.0对信阳市2004-201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信阳市2004-2018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31874例,死亡994例,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59.72/10万、1.08/10万。乙类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257.72/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02.00/10万,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构成分别为50.20%、41.61%、6.69%和1.50%。15年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居前三位的病种为肺结核(98.87/10万)、乙肝(98.61/10万)、手足口病(75.35/10万);艾滋病死亡最多,占总死亡数的69.22%。结论信阳市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改变,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类型。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胡艳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发病趋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