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麦玲
- 作品数:26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从法律角度看汉代奴婢的社会地位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依据简牍资料与文献资料,从汉代政府经常下令释放奴婢、汉律对奴婢人身生命安全的保障、对奴婢性权利的保护、汉律主人犯罪奴婢不连坐、生活中奴婢衣食健康受到保护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汉代奴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 翟麦玲
- 关键词:汉代奴婢法律
- 汉代宫女的出路被引量:4
- 2005年
- 汉代宫女的出路大致有出宫女、赐宫女婚配、随王就国、置园陵中等情况。其出路之多是后世宫女无法比拟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汉代社会婚姻伦理观念以及妇女贞节观念的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汉代女性整体生活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里。
- 翟麦玲
- 关键词:汉代宫女
- 秦汉法律的性别特征被引量:5
- 2005年
- 秦汉法律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性别性。这从秦汉时代法律的刑名、施刑、减刑、量刑及法律的断案精神等方面即可体现出来。其性别性不仅表现为某些情况下对男性利益的维护,而且表现为某些情况下对女性的体恤与宽容。其对男性利益的维护不外是男权社会对男性权利尊重的反映;而对女性的体恤与宽容,一方面是受到先秦时代法律性别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与秦汉法律本身具有体恤弱势群体的精神有关,也与秦汉社会对女子生育功能的重视有一定的联系。
- 翟麦玲张荣芳
- 关键词:秦汉法律性别特征
- 汉代“新声”初探被引量:2
- 2011年
- "新声"是中国音乐史中的概念。它最早出现于商代,与"正声"或先王时期的"古乐"相对。周秦时代,儒家视其为淫乐,为亡国之声。汉代,"新声"的内涵有所变化,它与"亡国之声"没有必然联系。使用了"变声"的乐曲可称"新声",在原有旧曲基础上吸收异域音乐元素重新改编的乐曲也可称"新声",汉代"新声"以楚声影响最大。它流行广泛,不仅运用于民歌,而且也渗透到官方用乐的每个场合。其流行原因一方面与乐理、乐器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汉代社会文化背景有紧密联系。
- 翟麦玲
- 关键词:雅乐汉代
- 汉代岭南荔枝文化的时代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翟麦玲张荣芳
- 关键词:文化汉代
- “监修国史”与“兼修国史”考被引量:1
- 2001年
- “监修国史”与“兼修国史”是唐代史馆中两大不同的史官名称。考证清楚二者的区别 ,对了解唐代的国史修撰制度有重大意义。
- 翟麦玲
- 关键词:史馆唐代史官制度
- 先秦两汉“女乐”考被引量:11
- 2005年
- 女乐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先秦时期是指宫廷中的舞伎,而到汉代,不仅指掖庭材人,而且还用于称呼祭祀天地活动中歌唱的童男童女。女乐的拥有者从先秦到秦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由宫廷所有,到西汉后期出现了私家畜女乐的现象,东汉以后私家畜女乐则更为普遍,并且有时还被称之为女倡。这表明私家女乐自东汉以后开始向倡伎转变。
- 翟麦玲
- 关键词:女乐
- 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两汉在西北边疆都曾实行过军屯戍边、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等移民政策。但不同的是:在募民方面,西汉是为拓边而募民徙边,东汉是受边疆战乱的影响将边民内迁,战乱平息后又令其返回;在处理降卒方面,西汉是在边郡置属国以处降卒,东汉是迁降卒于边郡以内;在迁徙罪犯方面,东汉为了避免边疆人口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不但将死罪囚减罪一等戍边,而且令罪犯妻子随同前往。从二者对西北边疆的治理效果来看,西汉大规模的在西北边疆实行军屯与民屯,且能保持政策的相对持久性,这对西北边疆的安定发展是必要的。
- 翟麦玲
- 关键词:西汉东汉边疆移民
- “文景之治”对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 引言和谐社会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中国古人很早就追求人伦关系及天人关系的"和合"。在这种"和合"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不少盛世时代,这些盛世时代堪称是古代的和谐社会。现阶段,中共中央又提出构建社...
- 翟麦玲
- 关键词:文景之治张释之统治者现代和谐社会
- 文献传递
- 试论隋唐时期的考课与监察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与流弊被引量:6
- 1997年
-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考课和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的重要时期。不但封建国家对广大官吏进行考课和监察的专门机构已相继设立,而且还制订一系列相应的考课标准和监察法规,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浊扬清”和“惩奸除暴”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吏治的清明和廉政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两个制度在施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流弊,因而也对廉政建设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本文拟对隋唐时期的考课和监察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与流弊略作探讨。
- 杨希义翟麦玲
- 关键词:隋唐考课监察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