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明
-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依从性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得到一定提高,但口服用药依从性仍然较差,有研究认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坚持时间和传统抗精神病药并无显著差异[1]。不坚持治疗,依从性差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2],因此使用疗效好而安全,依从性高的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作者对44例治疗依从性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罗继明金枝王鹤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差利培酮注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微球传统抗精神病药
- 153例住院盲流人员的精神障碍分析
- 1995年
-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2~1992年入院的153例盲流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分别占当年人院的6.9~35%。盲流患者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者占74.8%;职业以农民最多,占65.4%,其次为无业人员和工人,各占15%。临床诊断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3.8%).急性心因性反应(20.9%)和躁狂症(13.7%),153例均有各种危害行为而被收治入院。讨论中着重指出盲流患者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理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 李身录罗继明唐肖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 吸毒者的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吸毒者的心理控制源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控制圈量表(SOC)对86例吸毒者在脱毒后一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66名打工者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做了初吸者与复吸者的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吸毒者个人实力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人际控制和社会政治控制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初吸者与复吸者比较,初吸者个人实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人际控制和社会政治控制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个人实力量表评分与吸毒时间及戒毒次数负相关。结论:吸毒者较少认为事情的结果与个人实力有关,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而吸毒者的心理控制源的特点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提示对吸毒者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变其心理控制源的特点,以降低复吸率。
- 罗继明金枝李志红莫慧娟
- 关键词:吸毒者心理控制源
- 吸毒者的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分析
- 目的探讨吸毒者的心理控制源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OC量表对86例吸毒者在脱毒后一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66名打工者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做了初吸者与复吸者的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吸...
- 罗继明金枝李志红莫慧娟
- 文献传递
- 帕利哌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分别给予氯氮平和帕利哌酮联合氯氮平组治疗,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显于对照组(均<0.05),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帕利哌酮合并氯氮平较单纯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更为安全有效。
- 金枝罗继明王鹤秋
- 关键词:药物疗法氯氮平
- 海洛因依赖者的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以防止海洛因依赖的形成及降低复吸率。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及家庭功能量表对78名海洛因依赖者问卷式调查,并与 71名正常人比较。采用SPSS11.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和数...
- 金枝罗继明刘云李志红李秀央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家庭环境家庭功能
- 文献传递
-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社会支持及家庭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71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并与49例未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比较。结果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亲密度、情感表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矛盾性、控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亲密度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保护因素,矛盾性、控制性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较差,家庭环境不良,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 罗继明朱先文莫慧娟金枝李秀央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社会支持家庭环境
-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凶杀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相关分析
- 目的研究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8例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测评,并与68例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比较分析。
- 罗继明李志红莫慧娟
- 关键词: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防御机制
- 文献传递
- 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防御机制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究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8例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测评,并与68例无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不成熟防御机制、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反作用形成、隔离、否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压抑显著低于对照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压抑是暴力行为的阻遏因素。结论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较多地应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提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作为暴力行为发生的一项预测指标。
- 金枝罗继明李志红莫慧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心理防御机制
-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凶杀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相关分析
- 罗继明李志红莫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