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维 作品数:24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南通市372例吸毒人员梅毒、HCV和HI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南通市吸毒人员中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通戒毒所372例吸毒人员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梅毒抗体、HCV抗体(HCV-Ab)和HIV抗体(HIV-Ab)检测。结果 372例吸毒人员中梅毒抗体阳性者39例,感染率为10.48%(39/372);HCV-Ab阳性者197例,感染率为52.96%(197/372);HIV-Ab阳性者3例,感染率为0.81%(3/372)。结论南通市吸毒人员中梅毒和HCV感染率相对较高,HIV感染率处于低流行态势,但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今后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同时做好相应的健康宣传工作。 练维 熊海平 汤敏 周敏 潘玉平关键词:吸毒人员 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南通市手足口病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南通市手足口病疫情趋势。方法:以2010年1月—2019年6月南通市手足口病分月报告病例数据为基础,构建符合季节性时间序列的ARIMA(p,d,q)×(P,D,Q)S模型,用2019年7—12月全市手足口病月发病率为验证数据进行验证,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2010—2019年南通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0 7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36/10万,疫情有明显季节性,呈双峰特征,为夏季(5、6、7月)高峰和冬季(11、12月)次高峰;近年来南通市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利用ARIMA(1,0,1)(1,1,1)12模型,预测2019年7—12月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7.08/10万、1.81/10万、3.74/10万、7.21/10万、10.71/10万和11.29/10万,与实际发病率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P=0.63)。结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可用于短期的预警监测。 练维 魏叶 韩颖颖 帅小博关键词:手足口病 2015年-2017年南通市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2015年-2017年新发现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南通市2015年-2017年新发现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 473例检测者中,男性占86.2%,女性占13.8%,平均年龄为(37.6±14.6)岁,CD4^+T淋巴细胞最少检测数为4个/μl,最多检测数为1 574个/μl,平均值为(366.6±234.0)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21.5%,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CD4^+T淋巴细胞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市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建议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及时性、保证检测的延续性、扩大检测的覆盖率,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练维 张宏萍 陆娟 蒋兰琴 孙怡华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 南通市2013-2014年羁押收教人员HIV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南通市羁押收教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今后制订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13-2014年4 043名羁押收教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选用酶联免疫法(ELISA),复检选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硒法,确证试验选用免疫印迹法(WB),CD4+T淋巴细胞检测选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荧光染色技术绝对计数法。结果共发现HIV感染者3例,均为男性,2013年阳性检出率为0.08%,2014年阳性检出率为0.06%,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和静脉吸毒。结论南通市羁押收教人员HIV感染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 陈彬 练维关键词:羁押收教人员 艾滋病 2015-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某区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8年南通市某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和公共用品卫生检测状况,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3、GB/T 18204.4、GB/T 18204.6)对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和公共用品进行采样、检验。结果2015-2018年共计监测样本4774份,合格4259份,总体合格率89.21%,其中以旅店类的监测合格率(91.88%)最高、美容美发店合格率(79.91%)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7,P<0.05)。室内空气合格率在各场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4,P<0.05),以旅店室内空气合格率(92.80%)最高、美容美发店合格率(81.85%)最低。公共用品合格率在各场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5,P<0.05),以旅店室内空气合格率(91.80%)最高,茶座(咖啡厅)以及美容美发店合格率均较低。结论2015-2018年南通市某区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合格率尚可,但也存在一些亟需改善的问题。需要加强美容美发店室内空气的监测,以及茶座(咖啡厅)和美容美发店公共用具的清洗消毒。 帅小博 钱坤艳 陈彬 马小莹 练维关键词:公共场所 室内环境 公共用品 卫生监测 磷酸神经鞘氨醇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判断结肠癌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人结肠癌标本检测磷酸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相关激酶sphk1、sphk2的表达,研究其作为血清标记物判断结肠癌预后肿瘤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检测s1p及其相关激酶sphk1、sphk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并利用线性相关性分析及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s1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s1p及其受体相关激酶在人结肠癌中表达增高;sph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phk2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s1p的表达与sphk1呈正相关,而与sphk2的表达呈负相关;血清s1p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s1p在结肠癌中高表达,是判断结肠癌患者术后差的生物标志物。 练维 张宏萍 陆娟 蒋兰琴 周敏 陆仁飞关键词:结肠癌 预后 IL-26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6)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IL-26及其受体IL-20R1的表达。采用IL-26 1、10、50ng/ml刺激人胃癌细胞株MKN45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录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IL-26及其受体IL-20R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IL-26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MKN45细胞增殖及抗凋亡能力,且上调STAT3磷酸化水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P<0.05)。结论 IL-26在人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 潘玉平 孙怡华 汤敏 周敏 练维关键词:胃癌 PLK1基因及β-catenin-STAT3通路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PLK1基因及β-catenin-STAT3通路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PLK1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β-catenin-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对PLK1与β-Catenin及STAT3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PLK1的表达量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参数与PLK1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的0.053±0.031比较,PLK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80±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LK1、p-STAT3(Y705)、β-caten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 041±1 077 vs 1 431±763,1 852±492 vs 582±163,1 743±562 vs 1 093±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7,4.37,3.09,P均<0.01)。PLK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深度有关(P均<0.01),且PLK1蛋白与p-STAT3及β-catenin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2,0.812,P均<0.01),而p-STAT3与β-catenin蛋白间也呈正相关(r=0.821,P<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LK1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呈反比[风险比(HR)=2.246,χ2=27.51,P<0.01]。结论 PLK1在胃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且与β-cateninSTAT3通路共同参与了胃癌的进展。 孙怡华 张虹 林兰 汤敏 周敏 练维 潘玉平关键词:POLO样激酶1 胃癌 南通地区食源性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南通地区食源性沙门菌整合子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初步探讨整合子、基因盒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67株食源性沙门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从中选取多重耐药性菌株,提取纯化不同菌株共有的质粒,应用PCR法扩增整合子并进行分类;随机选取1例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67株南通地区食源性沙门菌中31.3%具有多重耐药性;Ⅰ类整合子阳性14株,未发现Ⅱ类、Ⅲ类整合子;10株沙门菌携带质粒,质粒数目为1个~3个,大小为0.5 kb^4 kb;Gen Bank数据库BLAST软件分析1例PCR产物(1.5 kb片段)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与dfr A1、sat2和aad A1耐药基因盒对应。结论南通地区食源性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等药物出现较高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可由Ⅰ类整合子携带,并可通过接合试验发生转移,这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转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练维 冒群 熊海平 张宏萍 张洁 奚兵关键词:沙门菌 多重耐药性 整合子 质粒 南通市流感病毒监测结果质量评价探讨 2018年 目的分析南通市流感病毒监测结果,找出存在问题,提高流感监测水平。方法对南通市1个流感自然监测年期间采集的咽拭子样品病毒核酸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由哨点医院采集的ILI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 90%(282/3 168),病毒亚型以季节性H3为主,暴发疫情报告2起,病毒亚型为乙型Victoria流感型和季节性H3型, 2015年流行高峰月在秋冬季与夏季。结论南通市流感监测系统总体运行正常,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的检出率与样品采集、送检、保存、实验室检测等多因素相关,建议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工作技能,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存在局限性,应加大媒体相关知识宣传,增强公众疫情敏感性,将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流感监测质量。 陆娟 张宏萍 熊海平 朱平 练维关键词: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