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影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臭氧消融
  • 2篇臭氧消融治疗
  • 1篇毒性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机构

  • 5篇青海红十字医...
  • 1篇西宁市妇幼保...

作者

  • 5篇王燕
  • 3篇刘刚
  • 1篇阿尖措
  • 1篇王喜民
  • 1篇郭立平
  • 1篇徐德衡
  • 1篇李永刚
  • 1篇张宽
  • 1篇张林奎
  • 1篇杨海云
  • 1篇张建宁
  • 1篇韩瑞良
  • 1篇赵红颜
  • 1篇何建军
  • 1篇计延林
  • 1篇宋秋花
  • 1篇王会苹

传媒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全国第6届头...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头部CT和MRI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诊断中的合理、联合应用。方法:分析42例临床证实的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及MRI在显示一氧化碳中毒对脑损害程度、病变部位、数目、大小、病变出现时间以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各有优势,72小时内脑实质病变检出率MRI明显优于CT(P<0.01),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CT与MRI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影像诊断应注重CT和MRI的互补作用,合理应用CT、MRI检查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张宽王燕王会苹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223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何用医用臭氧(O3)腰椎间盘内,硬膜外间隙注射可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改善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达到治疗的目的,我院自2006年3月-2007年2月共治疗223例,报告如下。
王燕刘刚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度海拔地区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与研究
王燕刘刚王喜民宋秋花赵红颜杨海云阿尖措张建宁郭立平李永刚计延林
该课题组首次在中度海拔地区对240例颈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69个间盘进行CT引导下穿刺臭氧消融治疗,并与外科手术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臭氧治疗组有效率达98.3%,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组(88.3%)。该治疗方法简便...
关键词: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治疗
经皮穿刺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996年
经皮穿刺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青海红十字医院放射科王燕,徐德衡,张林奎,刘衍武,柏林海,何建军,韩瑞良经皮穿刺切吸术(PercufaneousLumbarDiskeetomy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7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放射学技术...
王燕徐德衡张林奎刘衍武柏林海何建军韩瑞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经皮穿刺切吸术外科手术
脑包虫的CT影像诊断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区.由于血液循环的特点,包虫病最常见于肝脏和肺,发生与脑者甚为少见,发病率仅为1%~2%.作者搜集本院近年来所见43例脑包虫病,探讨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刘刚王燕
关键词:脑包虫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