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 比较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中、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疗效.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66例共91眼分为三组A组(23例,33眼):术中及术后均不使用0.02%丝裂霉素C;B组(23例,30眼):术中使用0.02...
- 王军令岳军王平
- 2006-2012年湖北宜昌地区角膜移植手术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135例(139眼)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的病因、手术方式及在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眼科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的135例(139眼)患者的病历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性角膜病变,有72眼,占51.8%,其中,细菌性角膜渍疡18眼(12.9%),真菌性角膜溃疡18眼(12.9%),病毒性角膜炎36眼(25.9%):女性患者角膜白斑所占百分比大于男性,男性角膜移植患者外伤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角膜移植患者的年龄呈正态分布,年龄高峰出现在50~59岁;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有49眼(35.3%)、常规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有71眼(51.1%)、深板层角膜移植术(1)1。KP)有19眼(13.6%):我院角膜移植手术总量逐年增加.LKP的手术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以后,超越PKP成为主要手术方式,占每年总手术量的一半以上,PKP手术自2009年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每年的手术量也低于LKP。结论: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板层角膜移植术已经成为主要手术方式。
- 郑姣王平岳军龚晋简岩杨庆国赵婷王军令
- 关键词:角膜疾病角膜移植
- 囊袋内超声乳化及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晶状体脱位(Ⅱa型及Ⅱb型)患者23例23眼行囊袋内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行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按照预定手术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晶状体核或其碎块坠入玻璃体腔;术后1d角膜水肿20例,眼压升高17例,未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移位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wk平均眼压为(15.81±2.10)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wk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下降,变异系数增大,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Ⅱa型及Ⅱb型)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视功能并控制眼压,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是治疗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 杨庆国王军令龚晋王琳玲王平
- 关键词:晶状体脱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 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眼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探讨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眼科住院且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信息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7%(122/4 931),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为56.56%(69/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是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眼科住院患者常合并医院感染,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龚晋徐芹王平岳军郑姣赵婷王军令
- 关键词:住院病人眼科
- 囊袋张力环和虹膜拉钩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在白内障手术中合理应用手术辅助器械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囊袋张力环及虹膜拉钩是白内障手术中最主要的手术辅助器械,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材料与设计的发展、单独或联合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王军令王平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治疗虹膜拉钩囊袋张力环
- 3-氨基苯甲酰胺抑制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3-AB干预组。糖尿病组和3-AB干预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建模成功后3-AB组每日按照30mg/kg给予3-AB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则给予等体积9g/L生理盐水(NS)灌胃。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晶状体混浊进展情况,分别于给药后2,4,8wk处死各组大鼠,取出晶状体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的含量,并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灌胃3wk时糖尿病组和3-AB组大鼠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4wk和8wk时糖尿病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比3-AB组重(P<0.01)。3-AB组大鼠晶状体中GSH-Px和SOD活性在2,4,8wk时均高于糖尿病组(均P<0.05),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AB组大鼠晶状体中MDA的含量在2,4,8wk时均低于糖尿病组(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和3-AB组大鼠晶状体中AGE含量在2,4,8wk时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糖尿病组在2wk和4wk时高于3-AB组(P<0.05),但在8wk时无差异。MMP-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几乎无表达,在2,4,8wk时糖尿病组均强于3-AB组(P<0.05)。bFGF在三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在2,4,8wk时,糖尿病组和3-AB组均强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但糖尿病组与3-AB组之间无差异。结论:3-AB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降低非酶糖基化水平,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的表达,减轻晶状体上皮细胞外基
- 王军令康刚劲覃冬牟琳徐梅
- 关键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3-氨基苯甲酰胺糖基化终末产物细胞外基质
- 女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118例女性POAG患者及对照人群的一般资料及相关信息,分析女性POAG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年龄≥50岁(OR=0.402,95%CI:0.240~0.673,P〈0.05)是女性POAG发病的保护因素;高血压(OR=2.213,95%CI:1.322~3.712,P〈0.05)、高度近视(OR=3.893,95%CI:2.319~6.535,P〈0.05)、一级亲属有青光眼家族史(OR=8.954,95%CI:1.783~45.128,P〈0.05)是女性POA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度近视、一级亲属有青光眼家族史是女性POAG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女性雌激素可能是女性POAG的保护因素。
- 杨庆国王平岳军覃光海王军令龚晋郑娇
- 关键词:青光眼开角型女性病例对照
- 白内障手术中辅助器械的应用进展
- 在白内障手术中合理应用白内障手术辅助器械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升患者视觉质量。囊袋张力环及虹膜拉钩是白内障手术中主要手术辅助器械,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材料与设计的发展、单独或联合在白内障手...
- 王军令王平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致伤原因及视力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致伤原因,探讨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眼科住院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04例(108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致伤原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33.6±12.8)岁,男95例,占91.3%。致伤原因主要以非机动车、机动车事故为主(84例,占80.8%)。绝大多数患者在伤后3d内就诊(81例,占77.9%)。总体疗效有效率为45.4%(49/108),伤后视力为无光感患眼的有效率为29.9%(20/67),伤后视力为光感及以上患眼的有效率为70.7%(29/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时间≥伤后24h、眶内出血或眶骨骨折、筛窦/蝶窦出血、伤后无光感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就诊时间长和病情严重是影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好上述危险因素,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郑姣王平杨庆国龚晋简岩王军令王玲琳
-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致伤原因预后
- 3-氨基苯甲酰胺抑制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机制的初步研究
- 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ene,3-AB)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 王军令
- 关键词:3-氨基苯甲酰胺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基化终末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