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作品数:9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更多>>
美国陆军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新进展 2020年 2020年2月12日起,美国陆军网站对美国陆军围绕现代化重点项目等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列报道,本文重点对3月15日前报道的相关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研究。 王伟 苟桂枝 李良琦 胡晓睿关键词:美国陆军 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升路径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当前,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对学术期刊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对期刊编辑提出更高的职业技术要求,要求期刊编辑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媒介素养、学术素养、法律素养、英文素养等编辑素养。 王伟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升级思考 被引量:2 2023年 新媒体的发展,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了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在稳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时代下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科技期刊转型升级措施,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转型发展。 王伟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科技期刊 智能数据库 市场“井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8 2014年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已经有50年,经过50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逐渐成熟并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刘进长 王伟 区和坚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井喷 制造业 全球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2007年全球机器人实际安装量达到了6500000台2007年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增加3%,达到了114365台2007年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比2006年增加了5%。 王伟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数据分析 市场统计 服务机器人 装量 管道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16 2019年 为解决管道检测与维护工作量大和效率低等难题,对管道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详述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结构特性,根据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对管道机器人在通过性和能量供应2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管道机器人研发的关键技术,从被动自适应性、单体模块化和能量优化3方面展望智能管道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该研究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王伟 赵少魁关键词:管道机器人 通过性 结合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X射线焊缝缺陷检测 被引量:10 2023年 焊接是一种重要的连接技术,但是焊缝缺陷会直接影响焊接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焊缝缺陷的种类和特征的多样性增加了缺陷检测的复杂性。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并行残差注意力模块,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充分利用全局平均池化和全局最大池化来捕获全局特征,并与输入特征相乘,自适应的选择缺陷特征,显著提升了网络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其次,针对焊缝缺陷长宽比悬殊的问题,利用注意力机制指导锚框自学习图像特征,预测锚框的位置和形状,围绕缺陷区域自适应生成非均匀分布的任意形状的感兴趣区域。最后,设计了端到端的由注意力引导感知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为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在包含3403张图像(其中1001张有缺陷)的X射线焊缝数据集上,通过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指标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了66.74%,与原算法相比提升了5.78%,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提升了7.21%,基本满足对焊缝缺陷的高精度检测。 吴昉 王伟 刘卫朋关键词:X射线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数说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 被引量:6 2014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日子一日一月地成为了历史。再一个月,2014即将成为历史,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2014年可谓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业界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中央及地方政策相继出台,让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人雄心勃勃,国产核心零部件的突破,让大家看到了不受制约的希望,然而外资品牌机器人的围剿、国外新型机器人的推陈出新又让人觉得有些追赶无望……不管怎样,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追逐光明的未来,下面用几组数据回顾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以便更好地走向未来。 王伟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 新型机器人 零部件 机器人视觉智能识别与无序抓取实验系统设计 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针对复杂汽车生产制造环境中,多种类、多目标散乱堆叠场景下的机器人抓取问题,建立对油气分离器等四种不同配件的智能识别无序抓取系统;利用Photoneo公司的3D Scanner-M面结构光传感器采集目标的三维点云数据、大族机器人Elfin-E10为机械操作手臂,设计了6D位姿估计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并利用实例分割网络将点云的前景点和背景点解耦,进而将实例聚类,生成统一的点云切片,送入后续网络进行位姿估计。实验是通过在实际精确抓装项目任务中的应用,分别在MFC和ROS-QT软件架构中搭建了基于传统点云位姿估计方法和深度网络位姿估计方法的软件平台,并在实际场景中完成了对油气分离器等工件的全过程抓取,对6D位姿估计的深度网络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实验与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位姿估计识别方法在完成对目标工件的抓取上拥有较高的成功率。 吴昉 王伟 陈海永关键词:机器人 位姿估计 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