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宪超

作品数:22 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毒素
  • 7篇小麦
  • 7篇霉病
  • 7篇赤霉
  • 7篇赤霉病
  • 6篇镰刀菌毒素
  • 4篇小麦赤霉病
  • 3篇毒素污染
  • 3篇污染
  • 3篇镰刀
  • 3篇镰刀菌
  • 2篇毒素含量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杀菌剂
  • 2篇提液
  • 2篇农业
  • 2篇脱氧雪腐镰刀...

机构

  • 19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9篇殷宪超
  • 14篇史建荣
  • 14篇徐剑宏
  • 10篇祭芳
  • 6篇董飞
  • 4篇刘馨
  • 3篇俞明正
  • 3篇徐圣佳
  • 2篇仇剑波
  • 2篇吴季荣
  • 2篇胡晓丹
  • 1篇冉军舰
  • 1篇杨正友
  • 1篇周明月
  • 1篇赵凤春
  • 1篇饶智宏
  • 1篇王永霞
  • 1篇曹欢
  • 1篇谢彦杰
  • 1篇孙洪武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人事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被引量:4
2017年
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是推动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基地定位不明确、基地管理体制不顺、示范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土地问题制约基地建设等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明确基地定位、制定总体规划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饶智宏孟洪殷宪超李仕宝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
单端孢酶烯3-O-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Tri101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克隆Tri101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纯化蛋白,通过免疫SPF大白兔获得高效价、高灵敏度的多克隆抗体,为Tri101蛋白及转Tri101作物的检测提供抗体基础【。方法】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ium)F3210为材料,PCR法获得Tri101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9a(+),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表达产物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Tri10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表达,重组蛋白大小为50 kD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HisTrap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200 mmol.L-1。采用烟草蚀纹病毒蛋白酶切除重组蛋白中的His标签,酶切产物经HisTrap亲和柱再次纯化后免疫SPF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12 000,检测灵敏度为0.05×10-6μg.mL-1。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Tri101具有较好的专一性。【结论】通过Tri10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动物制备了兔源多克隆抗体,可用于Tri101蛋白及转Tri101小麦的检测。
董飞祭芳吴季荣殷宪超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小麦赤霉病
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DON、NIV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研究含水量分别为11.5%、12.8%、15.7%的小麦在4℃冷库、25℃恒温室、常温库、地下仓库4种环境下储藏0~90d镰刀菌毒素DON、NIV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储存环境下小麦含水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0d内,3种含水量的小麦在4℃冷库和25℃恒温室条件下,DON、NIV毒素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储存在常温库和地下仓库2种不可控环境下的3种含水量小麦在60d后DON毒素含量降低,NIV毒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
姚振宇殷宪超俞明正董飞祭芳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毒素
小麦中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现状与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95
2014年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是由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复合群(Fusarium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累积。作为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DON可以引起呕吐、拒食、腹泻、出血甚至死亡,对猪的危害尤其严重。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各地高频率流行,尤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以及黄淮部分小麦产区、美国中西部小麦主产区,导致小麦中DON毒素严重超标,并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小麦中DON毒素的污染现状、产毒镰刀菌种类及其化学型的分布及其趋势、毒素产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小麦中DON毒素的防控途径进行了论述,希望有助于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监管以及科学处置。
史建荣刘馨仇剑波祭芳徐剑宏董飞殷宪超冉军舰
关键词: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20年
小麦赤霉病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产生的镰刀菌毒素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近年来赤霉病的频繁发生和镰刀菌毒素污染超标问题日趋严重,而赤霉病抗性品种缺乏和多菌灵等化学药剂的耐药性致使现今对赤霉病控制乏力。因此,采取包括生物防治在内的赤霉病综合防控策略成为近年来赤霉病防控的研究热点。市场上可应用的生防制剂较少,防治效果不稳定。本文从拮抗菌的筛选、效果评价、拮抗机制与应用策略等方面对当前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策略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现有赤霉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策略。
陈文华殷宪超武德亮徐剑宏赵凤春杨正友史建荣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059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不但能有效地抑制赤霉病菌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而且还能抑制镰刀菌毒素的产生,降解已经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醇毒素,在解决毒素污染的过程...
徐剑宏史建荣胡晓丹殷宪超祭芳徐圣佳
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的含量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植物油的使用量逐年增加[1]。食用植物油在日常环境条件下由于氧化会发生变质。为了阻止或延缓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食品生产企业会人为添加抗氧化剂,延长食用植物油的保质期。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这3种抗氧化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2-4],我国在国家标准GB 2760-2014[5]中规定TBHQ、BHA和BHT在食用植物油中的最大使用量均不能超过0.2g·kg^-1。
汪强殷宪超阮艺静姜泽慧司雄元俞明正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抗氧化剂BHT
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在小麦赤霉病及呕吐毒素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20年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呕吐毒素,是由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为研究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小麦赤霉病及DON的防治效果,分别使用单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剂试验,并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麦粒中DON的含量。2014年在江苏姜堰、建湖和六合3地进行的单药剂试验结果显示,25%丙硫菌唑悬浮剂(SC)、25%氰烯菌酯SC、30%戊唑醇SC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对赤霉病和DON均有防效,20%嘧菌酯可分散粒剂(WG)的赤霉病防效较差,对DON无防效。25%丙硫菌唑SC较其他4种药剂具有更好的防效,并且在3个试验点效果稳定。2015年在江苏姜堰进行的单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百菌清·戊唑醇WP、25%丙硫菌唑SC、25%氰烯菌酯SC和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4种药剂的赤霉病和DON防效较好,防治后的小麦DON含量均小于1000μg·kg-1,符合国家限量标准,与其他药剂差异显著(P<0.05),DON防效均大于70%,分别为76.3%、75.6%、73.6%和72.2%。病情指数、病穗率与DO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DO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628,P=0.022),病穗率与DO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400,P=0.176)。
殷宪超武德亮孟旭张海燕吴季荣刘馨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呕吐毒素
新时代农业科研人员职称资格条件设计探索被引量:3
2022年
职称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技术才能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为遵循农业科研人员成长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本文结合中央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最新要求和江苏省的具体部署,在深入分析农业科研工作属性与主要类型的基础上,针对以往职称资格条件执行中存在的评价标准相对笼统、评价指标比较单一、成果业绩“落地性”反映不充分、团队合作导向性体现不够等问题,提出新时代农业科研人员职称资格条件设计的主要考量,即“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科学分类,突出干什么、评什么,突出破‘四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突出资历和数量的淡化,突出个人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等方面,以期为同类型单位的职称资格条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王永霞周明月殷宪超孙洪武
关键词:农业科研职称评审资格条件
渗透和干旱胁迫下H2S供体硫氢化钠对豆类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渗透胁迫和土壤干旱处理下硫化氢(H2S)对豆类植物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绿豆(‘苏绿2号’和‘苏抗3号’)和红小豆(‘苏红2号’和‘苏红3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0.01、0.05、0.1、0.4和1.6mmol·L^-1)的硫氢化钠(NaHS)溶液分别浸泡种子和浇灌幼苗,之后进行渗透及干旱处理,测定种子及幼苗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施加不同浓度的NaHS溶液能不同程度缓解渗透和干旱胁迫对4种豆类植物的生长抑制,并在NaHS浓度为0.05或0.1mmol·L^-1时较好地缓解胁迫抑制。此浓度下4个品种豆类植物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发芽指数和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达到最优值。如:在NaHS浓度为0.05mmol·L^-1时,‘苏抗3号’24h发芽率和‘苏红3号’72h发芽率分别为62.67%和52.50%,且‘苏抗3号’的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干旱对照增加了0.473g、24.87%和9.06;在NaHS浓度为0.1mmol·L^-1时,‘苏绿2号’24h发芽率和‘苏红2号’72h发芽率分别为79.32%和68.33%,且与干旱对照相比,‘苏绿2号’‘苏红2号’及‘苏红3号’的幼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苏绿2号’分别提高0.250g、21.09%和9.29;‘苏红2号’分别提高0.378g、25.13%和7.05;‘苏红3号’分别提高0.466g、18.82%和7.26。[结论]外源H2S能缓解渗透及干旱胁迫,有效提高豆类植物的抗旱能力。
武德亮范文越马志欣殷宪超谢彦杰
关键词:豆类植物相对含水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