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亚珍
-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创新被引量:2
- 2009年
-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校多区"和"一区多校"的情况普遍存在,高校培养目标逐渐变化,教育方式也逐渐改革,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的班级制渐被打破,大学生新的生活空间出现并扩大,使得班级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亟待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德育新模式。
- 胡兵武亚珍
- 关键词:德育创新学生生活园区高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生教育管理教育方式
- 优秀大学生的道德认同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标杆工程”学生为例
- 道德认同是道德主体以道德来标识自我,以成为有道德的人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社会认同形式。道德认同是对道德认知的超越,对于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的认识和理解是其基础,更能体现其本质的是强调道德在人生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道德对于自...
- 武亚珍
- 关键词:优秀大学生道德认同自尊家庭教育方式
- 文献传递
- 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实现路径探析
- 2014年
- 在大学校园内流行文化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思想成熟、信念坚定的重要部分,应发挥积极引导的主体作用。本文在调研分析校园流行文化和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从源头性的设计掌控、过程中的教育引导、校园里的氛围营造方面探究了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中主体作用的实现路径。
- 刘开振司忠业武亚珍潘聪聪
-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校园流行文化文化自觉
- 从宏观角度分析研究生就业的重点与难点被引量:5
- 2006年
- 本文试图从宏观环境着手,从分析国家政策、高校的就业指导为立足点,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在研究生就业中的影响,对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同志的高度重视。
- 蒋秀卿罗恩立武亚珍何东滔戚蕊
- 关键词:扩招宏观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 当代青年价值观整合的思考
- 2004年
-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 ,带动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与之相应的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体系 ,也出现了新的转变。他们在接受传统主导的价值观念的同时 ,又迎合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价值理念。
- 武亚珍
- 关键词:青年价值观主导价值观
-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逐步实施,以学生住宿区域为中心的高校学生社区的逐步确立,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学生生活区域的规划、管理和建设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和重要。"学生社区"由此应运而生。
- 武亚珍
-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学生宿舍学分制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教育管理
- 优化虚拟社会文化建设,构建高校核心价值体系
- 2012年
- 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巨大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在新形势下探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优化虚拟社会,尤其是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学生的价值取向,从其意识形态领域构建高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 武亚珍司忠业刘开振
- 关键词:虚拟社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思考
- 2004年
-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的许多著名论断中都提到,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个体"与"类"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个体的人与整体的人(类人)之间的双向运动.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生存的需要与实践追求的目标,是超越个体人之外的类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类的全面发展的双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并且也表现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对性的一面.
- 武亚珍
- 以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指导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被引量:14
- 2006年
- 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在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讨还不够系统。本文结合东部尤其是上海市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特点,以华东理工大学五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为依托,从战略眼光与全局的观念来指导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总结成功的经验,探讨了一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的实践措施,为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司忠业武亚珍孟克巴雅尔
- 关键词:普通高校战略眼光
-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创新
- 2009年
-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校多区”和“一区多校”的情况普遍存在,高校培养目标逐渐变化,教育方式也逐渐改革,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的班级制渐被打破,大学生新的生活空间出现并扩大,使得班级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亟待形成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德育新模式。
- 胡兵武亚珍
- 关键词:德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