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平
- 作品数:91 被引量:3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马星野的人生与职业悲剧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1
- 2019年
- 自18岁入国民党中央党务党校至83岁在台北病逝,马星野将其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国民党新闻事业。考察他一生新闻生涯,可以发现,他的人生与职业生涯实际上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他的悲剧主要表现在,他挚爱新闻事业却无法自主选择其职业;一生崇奉新闻自由却只能在自由新闻理念与国民党的立场与利益间极力平衡、妥协,甚至不得不接受与自己的自由新闻理念、理想相悖的工作;他毕生为国民党及其新闻事业呕心沥血却最终没有得到国民党的善待。马星野的悲剧,一方面与其所具有的“新闻人”与“党人”身份、新闻专业理念与国民党思想立场的矛盾有关,另一方面与其所具有的儒家思想与精神气质如忠君爱国、含蓄隐忍、圆融贯通等有密切关联。
- 樊亚平赵倩倩
- 关键词:新闻人党人
- 教好马新观,“功夫在诗外”——“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法被引量:5
- 2018年
-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门课上好,在激发学生对该门课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得到更大收获和提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该门课教学的经验认为,要想改变此种情况,使得以该门课为主要依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获得良好效果,必须对该门课应确立和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方式方法进行重新思考。
- 樊亚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被引量:5
- 2008年
-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研究状况、研究的主要视角和内容。
- 郑保卫樊亚平舒纾
-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
- 民众自发舆论传播的成功实践及其启示——从民众借助网络回击CNN等西方媒体不实报道谈起被引量:1
- 2008年
- 近日,CNN总裁致函中国驻美国大使,代表CNN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信函说,"CNN对全世界华人怀有最崇高的敬意。我们确信,中国人民确实被卡弗蒂的评论所冒犯。我谨代表CNN就此向中国人民道歉。"……
- 郑保卫樊亚平
- 关键词:西方媒体舆论传播CNN
- 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新闻传播学四大刊为中心被引量:3
- 2023年
- 新闻史研究对新闻学发展和学术水准提升、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使新闻史研究更好回应时代要求与使命和媒介融合、学科互鉴之趋势,对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十分必要。通过对新闻传播学四大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刊载的新闻史论文(2012-2022)的考察发现,新时代以来新闻史研究在研究议题与聚焦点、研究路径、史料挖掘、理论运用、研究范式、研究视角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但也存在成果数量总体偏低且不均衡,史料挖掘和使用仍显不足,理论使用存在简单套用,整体视野仍存在较大不足,部分研究本体意识模糊甚或迷失,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新闻史研究可从加强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强化新闻史整体视阈,强化问题意识,深化理论与方法运用,既提倡范式转换、创新,又坚持多元范式,加强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事业研究等方面谋求进一步提升。
- 樊亚平张璐
- 关键词:新闻史研究范式转换
- 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22
- 2008年
- “公共新闻”,是从2004年开始在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不仅许多学术刊物上出现了大量有关研究论文,而且在新闻学术圈里也似乎形成了一种言必称“公共新闻”的现象。
- 郑保卫樊亚平
- 关键词:新闻研究公共新闻学术刊物新闻学研究研究论文
- 邵飘萍职业认同探析
- 邵飘萍是我国新闻史上叱咤风云的报界巨子。近30年来对他的研究与其他新闻史人物相较可谓成果丰硕,评传和其他著作六七部,各类论文或文章七八十篇,选集或文集数套,更不要说各通史和名记者研究专著中都会有关于他的专章或专节内容了。...
- 樊亚平
- 关键词:新闻体制新闻职业新闻史
- 文献传递
- 汪康年报刊职业认同探析——基于职业态度与情感等视角的考察
- 2012年
- 汪康年对中国近代报业的贡献十分巨大,然而,对其研究却存在很大不足,不仅成果数量少,且基本集中在对其办报活动与思想等的介绍与概括层面,很少有对其职业心灵的研究。引入职业认同视角,通过对其职业态度、情感、投入度、忠诚度等的探究,考察其对办报这一职业的内心体认,把握其职业心灵与精神之状况。
- 樊亚平夏茵茵
- 关键词:报人
- 再谈从"保卫新闻学"到"发展新闻学"--改革开放40年来新闻学学科地位与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 樊亚平
- 早期寄身外报者的职业认同--以蔡尔康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以"职业认同"为视角,对我国早期寄身外报者从事报馆工作的职业意识与内在心路进行了探察,考察了他们"堕入"报馆生涯的职业动机、目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角色认知,呈现了他们不得已从事报馆工作的内心矛盾、无奈与认同危机。为了能更有效地达到还原历史情景、回归历史现场之目的,本文特选择早期寄身外报者中的蔡尔康作为研究的聚焦点。
- 樊亚平王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