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军香 作品数:36 被引量:113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机械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尿红细胞MCV及体积分布鉴别血尿来源的探讨 被引量:1 1998年 1979年Brich首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把血尿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但该法需要熟练技术并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 郭洪海 呼金田 栗军香关键词:肾小球病变 非肾性血尿 尿液红细胞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红细胞变形 F-800血细胞分析仪堵孔及排除措施 2002年 栗军香 呼金田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加味玉屏风散预防辐射损伤小鼠免疫低下的研究 李凤铭 李雪雁 乔国勇 刘晓霞 秦冰 常谨 王雪玲 陈育民 栗军香 该项目以传统中药加味玉屏风散为研究对象,通过给小鼠提前灌服加味玉屏风散后,行60Co-γ射线照射,采用当下流行的流式细胞术、ELISA法以及显微镜技术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个监测指标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关键词:关键词:加味玉屏风散 动物实验 HSP 70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83例小儿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HSP70在小儿AL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缓解组HSP70表达显著低于初治组;复发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HSP70在小儿ALL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是小儿ALL预后较差的一种标志。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83例小儿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HSP70在小儿AL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缓解组HSP70表达显著低于初治组;复发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HSP70在小儿ALL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是小儿ALL预后较差的一种标志。 栗军香 张瑞英 呼金田 张长泉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HIF-1α、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内膜组)组织中HIF-1α和EGF的表达情况,并用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值。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与临床参数及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膜癌组患者组织中HIF-1α和VEGF高表达率分别为54.17%、75.00%,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的6.67%、13.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癌组与正常内膜组组织的MVD计数分别为(35.51±21.36)条、(3.66±4.52)条,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MVD与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均有相关性(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5,P=0.021);HIF-1α与MVD呈正相关(r=0.680,P=0.045);VEGF和MVD亦呈正相关(r=0.423,P=0.03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均有高水平表达,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栗军香 呼金田 耿静 刘艳竹 张素军 杨俊捧 王晓华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乏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HSP70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mdr-1的关系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白血病(AL)预后的影响及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分析50例初治AL患者(其中难治组10例,缓解组40例)细胞中HSP70、mdr-1的表达水平。结果难治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mdr-1阴性组HSP7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dr-1阳性组;mdr-1 mRNA的表达与HSP70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SP70 mRNA的高表达是AL疗效差、预后不良的标志,且HSP70与mdr-1协同影响耐药。 栗军香 乔泽涛 张瑞英 刘慧敏 张长泉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70 白血病 MDR 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李桂英 佘鸿燕 李淑霞 栗军香 张军丽关键词:尿毒症 C反应蛋白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在胰腺癌检测中的应用 2004年 栗军香 呼金田关键词:肿瘤标志 白细胞介素-10、17、21的表达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自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新生儿脐血乙肝五项及HBV-DNA的检测,将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者作为宫内感染组,共21例,检测结果阴性未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共119例,同时选择55例无HBV感染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孕妇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组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IL-21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在胎盘组织中的局部表达,比较分析各组IL-10、IL-17、IL-21的水平变化、表达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宫内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孕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表达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IL-2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IL-17及IL-10/IL-21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宫内感染组孕妇比值最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宫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之间以上各指标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宫内感染组IL-10、IL-17、IL-21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宫内感染组孕妇外周血IL-10与IL-17、IL-2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IL-17与IL-2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IL-10/IL-17及IL-10/IL-21平衡失调可能是Ht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栗军香 沈香荣 郑丽娟 翟淑景 李红梅 王文霞 刘艳竹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κ基因结合核因子、白细胞介素-24以及Mimecan基因与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24(IL-24)以及Mimecan基因与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患者115例依照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不同分为子宫内膜癌Ⅰ期组(30例)、子宫内膜癌Ⅱ期组(32例)、子宫内膜癌Ⅲ期组(28例)以及子宫内膜癌Ⅳ期组(25例),另外选取健康女性30例为健康组进行对比研究,5组分别测定血清中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以及Ⅳ期组患者血清中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含量较健康组均有明显的升高(P均<0.05);子宫内膜癌4组间两两比较,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均<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κ基因结合核因子、IL-24以及Mimecan基因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存在正相关(r=0.81,r=0.70,r=0.74,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NF-κB水平与Mimecan基因水平存在正相关(r=0.77,P均<0.05),NF-κB水平与IL-24水平也存在正相关(r=0.79,P<0.05)。结论 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以及发展。 栗军香 王晓华 郑丽娟 宁俊丽 贾丽霞 王文霞 李红梅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白细胞介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