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刚
- 作品数:28 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取督脉百会(DU20)、神庭(DU24)、风府(DU16)、大椎(DU14)、命门(DU4)、至阳(DU9)、腰阳关(DU3)为主穴,耳穴取神门(TF4)、丘脑(AT34i)、皮质下(AT4)为主穴,星期一至星期六治疗6次,每日1次,星期日休息,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氟西汀20 mg,每日早餐后顿服,连服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医证候评分标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SD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HAMD、SD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单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单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 王友刚高大红穆道周柳刚汤敬一张玲龙小娜张国庆朱玲玲
-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法耳穴压丸氟西汀
-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合通调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对比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TF和N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及血清TF和NGF水平升高程度、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 张玲张国庆陈赟朱玲玲张君宇童婷婷汪俊丽柳刚张闻东
- 关键词:气虚血瘀证转铁蛋白神经生长因子
- 电针介入时机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鼠最佳介入时机及其功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每组10只,采用神经卡压法建立左侧周围性面瘫模型。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分别于术后1 d、1周、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术后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和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术后(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术后(P<0.05);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静止期组低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低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术后4周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面神经组织的NGF、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P<0.05)。结论电针介入时间越早对损伤面神经的再生修复效果越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NGF、VEGF的表达有关。
- 马斌柳刚宋书婷王友刚张国庆杨骏
-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脑血流量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三科门诊及住院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日5 mg,每晚1次,服用4周;治疗组采取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头颈部循经推拿法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推拿每次20 min,以上治疗各1次/d,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眩晕症状积分的变化;经颅多谱勒(TCD)测定左侧颅内外椎动脉(LVA)、右侧颅内外椎动脉(RVA)以及基底动脉(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d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横突旁针刺联合循经推拿法对PCIV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关,其治疗本病的疗效较好。
- 汪生志柳刚欧小燕李娜朱玉侠
- 关键词:循经推拿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观察和评估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与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中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而治疗组则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改良Barthel量表(MBI)的评分法的数据变化情况,从而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对比,NIHSS、FMA及M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方法联合腹针的治疗方法在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与单独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方法疗效差异较大,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 汤敬一王友刚韩为柳刚马斌张利达江颖子
- 关键词:中风偏瘫腹针
- “温督调神”针刺结合森田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经验被引量:3
- 2022年
-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神经精神后遗症之一,并且会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柳刚主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有关,核心病机在于阳气不足、神明不守,从而导致患者精神思维及情志的负向表现,故柳主任采用“温督调神”针刺结合森田疗法治疗该病,且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吾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医师学习和借鉴,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 李娜柳刚李传进欧小燕
- 关键词:森田疗法脑卒中后抑郁
- 针灸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5
- 2023年
- 作为中医学中一大特色学科,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实践运用性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现今的快餐式学习早已无法满足优质针灸医师的培育。结合针灸学科的特色及现今的教学模式,可见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尤为重要。针灸教学改革包括先进教学设备的引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改变,增加实验课课时以及加强实践教学。此文对针灸学教育方式不足进行整理分析,并对针灸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索。
- 柳刚孙健健马斌李娜
-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改革
- 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百会穴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重灸百会穴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灸百会穴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重灸百会穴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灸百会穴组在改善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灸百会穴法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柳刚韩为黄学勇王友刚杨骏
- 关键词:重灸百会穴中风失语症
-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间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密封信封法均分为30例对照组(压灸足运感区+盆底肌肉训练)和30例观察组(温元固脬针法联合压灸足运感区+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尿失禁严重程度,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U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MFR)、相对排尿阻力(RVR)和尿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4 h内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膀胱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和膀胱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王友刚高大红柳刚程红亮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
- 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中风尿失禁
- “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6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36例,脱落5例),两组均给与前庭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予“通督调神”法针刺,以神庭、百会、四神聪、大椎、风府、风池为主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异常率、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评估工具和障碍量表(VM-PATH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异常率均较治疗前下降,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评估工具和障碍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高于西药组的90.32%(28/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可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和眩晕程度。
- 张磊张国庆李梦王颖柳刚杨波黄晓峰张玲张君宇张笑颜
-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刺前庭康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