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静 作品数:47 被引量:143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省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语言文字 更多>>
非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24-A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与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与L-J固体培养法和绝对浓度药敏法分别对48份非结核分支杆菌(nontube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培养时间和药敏报告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48份NTM在BACTEC MGIT 960培养仪的平均阳性报告时间(7.0±1.1)d,L-J培养基平均阳性报告时间(17.6±3.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0.01);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报告时间为(7.2±1.2)d,L-J固体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为(27.3±2.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1),两种药敏试验方法对相同种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90%以上,微量肉汤稀释法比L-J法可以检测的药物种类更多。结论 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比L-J固体培养法和绝对浓度药敏法在培养时间和药敏结果种类及报告时间上有着明显优势。 吴海峰 张辉 王艳彬 吕翠环 李玉静 刘晓燕 徐美丽关键词:微量肉汤稀释法 非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 低剂量辐射对X线工作者晶状体损伤效应探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低剂量辐射对X线工作者晶状体损伤效应。方法:对2012年和2015年医用X线工作者的晶状体给予调查(研究组),而且检测以及统计个人受照累积剂量、工龄以及晶状体混浊部位,同时和接触照X线的人员(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晶状体混浊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累积剂量的增高,而晶状体的混浊率成递增趋势;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全部以皮质混浊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致晶状体的混浊随着工龄增长以及累积剂量增加而增长,受损部分主要为后皮质,因此,应增强放射防护。 张彦坤 李玉静 张聪瑶 翟静洁 张晓娜 王新举关键词:低剂量辐射 X线工作者 晶状体 BiPAP压力滴定及Auto-CPAP在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压力滴定下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自动压力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uto-CPAP)在治疗重叠综合征(OS)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06~2020-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OS伴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正压通气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A组(65例):行压力滴定下的BiPAP治疗;B组(45例):采用Auto-CPA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_(2)、PaCO_(2)、SaO_(2))、肺功能相关指标(FVC、FEV_(1)、FEV_(1)/FVC)及夜间睡眠相关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微觉醒指数)及日间嗜睡程度(E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病人的PaCO_(2)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aO_(2)、SaO_(2)及PH值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睡眠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B组在总睡眠时间和微觉醒指数上明显优于A组(P<0.05);但A组在夜间最低氧饱和度上优于B组(P<0.05)。两组病人的FVC、FEV_(1)、FEV_(1)/FVC均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E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A组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BiPAP及Auto-CPAP均是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通气方法,Auto-CPAP在延长睡眠时间及降低微觉醒上优势明显,而BiPAP在提升夜间低氧饱和度及改善日间嗜睡状态上效果更佳。 王亮 李玉静 杨超 孟静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 一种检验科血液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科血液分析装置,包括便携箱体,所述便携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泡沫垫,泡沫垫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血液分析仪主体,血液分析仪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 李玉静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及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探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及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份--2018年9月份的92例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之中各有46例患者,常规组患者使用持续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睡眠质量数据。结果:对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而言,实验组中患者的脑钠肽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功能而言,实验组患者的FEV1、FEV1/FVC与FVC数据均显著比常规组的数据优异;同时实验组患者中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的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睡眠紊乱指数和呼吸暂停指数均恢复正常,且实验组数据小于常规组,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结论:经过治疗之后,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可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白洪忠 李玉静 孟静 王亮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重叠综合征 心肺功能 睡眠质量 脑脊液细胞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数变化,探讨其与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1例,应用全自动血液-体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总数计数、离心甩片作脑脊液细胞涂片,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应用FQ-PCR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Q-PCR法检测TB-DNA阳性率为50.6%(41/81),其中FQ-PCR阳性组中自细胞总数高于阴性组(P<0.05)。且白细胞数与FQ-PCR拷贝数呈正相关。FQ-PCR阳性中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以混合型细胞反应为主,其中淋巴细胞比例0.590,中性粒细胞比例0.36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大多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脊液白细胞数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与FQ-PCR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意义。 吕翠环 李玉静 郑立恒 刘俊平 杜月菊 马玉腾关键词:白细胞增多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BACTEC MGIT 960 SYSTEM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在罗氏培养基做药敏试验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比BACTEC MGIT 960 SYS- TEM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及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报阳时间,对BACTEC MGIT 960 SYSTEM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罗氏培养基的药敏试验,对其两种方... 吕翠环 孙红梅 李玉静关键词:结核菌 结核分枝杆菌 罗氏培养基 文献传递 趋化因子RANTES基因多态性和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RANTES基因启动子区-403G/A、-28C/G和内含子区Inl.1T/C的多态性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8例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和9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RANTES-403G/A、-28C/G和Inl.1T/C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三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组RANTES-403G/A位点GG、GA和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P>0.05),G、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P>0.05)。2组RANTES-28C/G位点CC、CG和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C、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2组RANTES Inl.1T/C位点TT、TC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T、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P>0.05)。结论 RANTES基因启动子区的-403G/A、-28C/G和内含子区的Inl.1T/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感染的易感性不相关。 张建武 邢志伟 李玉静 贾建雷 翟倩关键词:趋化因子 RANTES 基因多态性 肺结核 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对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分析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对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回顾性选择本院45例接受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患者治疗6个月时是否发生视野模糊和视力下降分为6例发生组与39例未发生组;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仪测量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乙胺丁醇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发生组停药2个月时的RNEL厚度。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的各象限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视盘颞侧、上方、下方、平均RNFL厚度均大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及未发生视野模糊和视力下降者的视盘颞侧、上方、下方、平均RNFL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发生组视盘颞侧、上方、下方、平均RNFL厚度大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视野模糊和视力下降者停药2个月时视盘颞侧、上方、下方、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83.29±7.73)μm,(140.33±14.62)μm,(145.29±14.73)μm,(111.42±13.48)μm,与治疗后6个月的RNFL厚度比较(96.99±12.64)μm,(162.03±17.18)μm,(171.15±17.94)μm,(130.15±16.1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患者RNFL有所变厚,且以颞侧象限最明显,临床应加强对乙胺丁醇服药者的随访。 张彦坤 关艳 李晓霞 翟静洁 李玉静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T-SPOT.TB与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辅助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与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集TBM患者血标本分别进行T-SPOT.TB与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并对2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T-SPOT.TB检测TBM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88%、77.97%,高于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48.78%、60.29%(P<0.05或<0.01),TSPOT.TB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TBM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9%vs 77.78%,P>0.05)。结论在辅助诊断TBM方面T-SPOT.TB检测方法优于结核蛋白芯片检测。 吕翠环 郑立恒 王红 张聪瑶 李玉静 朱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