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 作品数:3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维生素C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负荷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 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负荷后血清8异前列腺素F2 α(8-iso-PGF2a)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 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2组,对照组(n=54)仅予以基础治疗,VitC...
- 李勤林志美李强殷莉张凤林李世云甘莉熊萍饶进杜春李龙英苟晓琴
- 成都市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在2011年9月测定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135例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及同年11月份首次测定血25羟维生素D的患者比较,对照组9月份50例、对照组11月份42例,分析其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健康女性组血25羟维生素D水平(14.92±6.23)ng/ml与对照组11月份(14.70±5.94)ng/ml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远低于同期对照组9月份水平(60.56±23.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女性组维生素D充足比2.96%、不足比12.59%及缺乏比84.44%与对照组11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和不足的比例为97.04%远高于对照组9月份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严重,这将极大地影响其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 苟晓琴李勤李世云李强郑振熊萍钱少平
- 关键词:维生素D
- 不同维生素D注射剂对健康女性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维生素D2注射液与维生素D3注射液在治疗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对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住成都市且年龄在40-55岁的健康女性94名,随机将其分为D2组和D3组各47例。D2组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D3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治疗前、最后1次注射后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磷、镁,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结果治疗后,D2组和D3组血清25羟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D3组25羟D水平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清磷、血清PT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钙、血清镁、血清BA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维生素D中毒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表现。结论维生素D针剂无论是D2还是D3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都是有效的,但在相同用法条件下D3比D2升高血清25羟D水平的幅度更大。维生素D注射剂30万U每2周1次共4次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是安全的。
- 苟晓琴李世云李勤甘莉饶进熊萍李强李龙英廖琬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
- 非那沙星合成图解
- 2015年
- 本文综述了非那沙星的合成路线,包括以中间体9和中间体26为代表原料的路线1及以中间体16和中间体26为主要反应原料的路线2。两条路线各有优缺点,路线1在制备所需的关键中间体9过程中涉及手性拆分;路线2通过手性合成,但反应步骤较多。
- 李强李蔷薇周亮郑筠杨开川
- HPLC法测定羟基地美硝唑有关物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羟基地美硝唑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m测定波长为315nm.结果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在0.02~21.21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0.4和0.2ng/mL.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测定准确,适用于羟基地美硝唑对照品的有关物质测定.
- 张秀英李强温芳赵文杰陆连寿徐肖君王在时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 含季碳中心环状氨基原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非对映选择性合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简单快速的方法,在温和反应条件下,高非对映选择性地制备合成了一类含季碳中心且具有环状骨架的氨基原甲酸酯类化合物。方法以2-氨基-3-氰基取代吡喃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醋酸碘苯促进的氧化重排反应,合成出一系列具有并环结构的α-氨基原甲酸酯类化合物。经过条件筛选,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在室温下以乙醇作为反应溶剂,醋酸碘苯(1.1倍)作为氧化剂,反应浓度为0.1mol/L。在该反应条件下,通过简单的过滤和洗涤就能够分离得到相关目标产物。结果在确定的最优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电子效应、位阻效应的结构类似物,分离收率最高可达92%,非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5:5d.r.,所有目标产物均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分析方法确定结构。最后,本文提出了该化学转化可能的反应机理。结论具有环状骨架的原甲酸酯是一类富有多种潜在生理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对于这类物质的合成方法研究已经成为药物化学及有机合成的热点方向之一。通过本研究找到了一种温和、实用的方法对这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制备合成,该合成策略为开发具有创新化学骨架的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杨开川李俊龙戴青松李毅冷海军沈旭东李强苟小军支永刚
- 关键词:立体选择性合成抗菌药物
- 马铃薯产业应用型研发人才培养初步探索
- 2021年
- 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马铃薯相关应用型科研人才的紧缺,我国面临着马铃薯绿色产业健康发展与应用型科研人才不足的现实矛盾。该文从马铃薯产业应用型研发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培养现状揭示马铃薯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相关瓶颈,并提出基于校企研融合的马铃薯产业应用型研发人才培养构建策略,为马铃薯绿色产业发展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一定参考。
- 李强黄静玮
- 关键词:马铃薯可持续发展
-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尼龙5单体5-氨基戊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 2021年
- 5-氨基戊酸(5AVA)是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尼龙5和尼龙6,5的单体。尼龙5和尼龙6,5是重要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仪表、汽车等工业。目前工业上合成5AVA主要使用化学合成,但是化学合成法无法满足市场对生物基聚氨酯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且化学合成法污染大,对环境不友好。因此,生物法合成5AVA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法合成5AVA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生物合成法包括发酵法、全细胞催化法、生物酶法等。总结了目前生物合成5AVA 4种生物合成途径,对这4种生物合成途径的宿主、合成策略、产物浓度、得率等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 罗洲崔华伟涂文应曹瑞琪李强苟兴华程杰
- 关键词:L-赖氨酸生物合成
- 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肝、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内对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检测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中功能成分的含量,并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建立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模型,考察发酵后的苦荞提取物在低、高剂量(1.5 g/kg B.W.、3.0 g/kg B.W.)对肝脏和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成分,其中多酚、黄酮、三萜含量分别为11.40±0.32 mg GAE/g DW、17.19±0.30 mg RE/g DW、7.59±0.24 mg/g,黄酮类物质: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3.55±0.05、0.665±0.01 mg/g;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液的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及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6.66±0.65、33.49±1.26、15.68±1.17μmol Trolox/g DW;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丙二醛(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1)、乳酸脱氢酶(P<0.05)、白细胞介素1β(P<0.05)水平,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0.01)水平,下调了活性氧(P<0.01)、鼠肉瘤蛋白(P<0.0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0.0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0.05)的蛋白表达量。结论:杏鲍菇发酵苦荞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脏、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马玉麒王嵋曹晓念李强吴定涛董玲张凤菊胡一晨
- 关键词:杏鲍菇发酵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 成都地区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
- 李世云李勤李强郑振熊萍苟晓琴钱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