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作品数:41 被引量:20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根治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对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1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70例。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结肠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排气时间较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5例(7.1%),较开腹组低(17.1%,P<0.05)。两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小的优点。 闫军 李亮 陈曦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术 直肠癌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6例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类,采用单因素分析同类特征条件下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得出与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77例(26.9%);年龄<60岁与年龄≥60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1.5%和34.2%(P<0.05),肝切除比例<35%与肝切除比例≥35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1%和37.9%(P<0.05),肝血管瘤位于肝左叶与位于右叶或左右叶均有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8.6%、29.1%和39.3%(P<0.05),病灶直径<10 cm与病灶直径>10 cm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1.9%和43.3%(P<0.05),无慢性病史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3.6%和39.3%(P<0.05),术前ALT水平<40U/L与术前ALT水平≥40U/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4.4%和33.3%(P<0.05),出血量<300 ml与出血量≥300 m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1%和41.1%(P<0.05),无输血与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4.4%和38.5%(P<0.05),术后无并发症与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2.4%和55.0%(P<0.05);将单因素处理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切除比例、病灶直径、慢性病史、出血量、输血和术后并发症为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可能发生术后感染,需要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特别予以防治。 闫军 李亮关键词:肝血管瘤 血管瘤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根治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40例结肠癌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70例。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直肠癌。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较短,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17.1%,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其中术后1 d最高,术后3 d较1 d回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CRP、IL-6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及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小等优点,且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望获益。 闫军 李亮 陈曦关键词:直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开腹 近期疗效 自然杀伤细胞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不同活检部位胃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率及与胃癌组织学特点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7例列入胃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慢性浅表型胃炎患者21例列入正常胃黏膜组,入院后将内镜或手术获得的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内镜标本中不同活检部位组织的HER2阳性率和胃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HER2阳性率较胃黏膜正常组更高(17.2%和0.0%,P<0.05),内镜下肿瘤浅表弥漫部、溃疡隆起部、溃疡床及肿块突起部组织HER2阳性率分别是100%、90%、44%、100%,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癌及镜下不含印戒细胞较其他组织类型癌和镜下含印戒细胞HER2阳性率高(分别是23.0%、23.6%和3.8%、6.3%,P<0.05)。结论胃癌HER2表达水平与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相关性,镜下不含印戒细胞的胃癌组织HER2阳性率可能更高,在评估内镜活检标本HER2表达时应着重选择肿瘤浅表弥漫部和肿块突起部,可以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刘江 帕合热迪尼·玉素甫 李建刚 马博 李亮 王俊 王彤 阿合提别克关键词:胃癌 组织学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内镜活检 CLCA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CLCA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0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培养SW620细胞,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Vector组(转染pcDNA3.1)、CLCA4组(转染pcDNA3.1-CLCA4)、sh-NC组(转染sh-NC)、sh-CLCA4组(转染sh-CLCA4)及Control组(无处理)。sh-NC组及sh-CLCA4组细胞用GSK2126458分处理并定义为sh-NC+GSK2126458组、sh-CLCA4+GSK2126458组。分析CLCA4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检测细胞、组织中CLCA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或组织中CLCA4、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CLCA4 m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CLCA4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有关(P<0.05)。CLCA4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CLCA4低表达组(P=0.006)。CLCA4组细胞48 h、72 h OD值、侵袭细胞数,Vimentin、N-cadherin表达水平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值低于Vector组,迁移率及CLCA4、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Vector组(P<0.05);sh-CLCA4组细胞48 h、72 h OD值、侵袭细胞数,Vimentin、N-cadherin表达水平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值高于sh-NC组,迁移率及CLCA4、E-cadherin表达水平低于sh-NC组(P<0.05);sh-NC+GSK2126458组细胞48 h、72 h OD值、侵袭细胞数低于sh-NC组,迁移率高于sh-NC组(P<0.05),sh-CLCA4+GSK2126458组细胞48 h、72 h OD值、侵袭细胞数低于sh-CLCA4组,迁移率高于sh-CLCA4组(P<0.05)。结论CLCA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有关,CLCA4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李亮 李建刚 王俊关键词:PI3K/AKT/MTOR 结直肠癌 上皮-间质转化 miR-888-5p通过靶向SMAD4抑制直肠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2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miR-888-5p和SMAD4在直肠腺癌(rectal adenocarcinoma,READ)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为READ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对miR-888-5p和SMAD4的表达情况进行筛选;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58例READ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细胞中miR-888-5p及SMAD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4的表达。采用细胞活力(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888-5p与SMAD4的靶向关系。通过体内裸鼠成瘤实验对miR-888-5p的肿瘤抑制作用进行验证。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READ组织中的miR-888-5p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细胞相比,READ细胞系中miR-888-5p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此外,我们用miR-888-5p模拟物转染READ细胞,结果表明miR-888-5p的过表达可以通过靶向SMAD4抑制REA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裸鼠成瘤实验验证miR-888-5p过表达能够抑制肿瘤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888-5p能够通过抑制SMAD4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进程。这些数据将为临床靶向治疗及早期生物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李建刚 吕霞 李亮 马博关键词:直肠腺癌 微小RNA SMAD4 细胞增殖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2周内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照同期8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DVT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与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禁食水时间、卧床时间、术前合并症有密切关系。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操作技术熟练、围手术期DVT的危险性评估及有效的临床干预,能有效防止术后DVT的形成,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田晓福 张情 马满林 芦小龙 李亮 耿中利关键词:结直肠癌 腹腔镜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临床上腹部手术史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应用进行正确的评价。方法通过两种手术方法中患者的肺功能、血中ET、CRP值对比,考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肺损伤小于开腹组患者,且血清中ET、CRP均低于开腹手术患者。结论在临床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传统胆囊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小,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刺激小,更安全、方便。 马博 李亮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以青海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于DSA下,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设为研究组。其余26例患者行外周静脉溶栓,设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开通率、健患肢周径差评价疗效,并于出院1年内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3天、7天、14天双侧肢体周径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天、7天和14天双侧肢体周径差与入院时各自的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远期患肢活动后B超确诊静脉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肢水肿发生率、色素沉着及皮肤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好而且安全。 张树顺 李亮 芦小龙 韩涛 郑海波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术 96例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invasivethyroid carcinoma,DITC)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DI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5年后,96例研究对象5年后生存率为80.21%,随访10年后生存率为75.00%。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良好,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闫军 李亮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侵袭性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