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贺

作品数:15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巨细胞
  • 3篇菌病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 2篇人巨细胞病毒
  • 2篇人巨细胞病毒...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急性
  • 2篇儿童
  • 2篇杆菌
  • 2篇杆菌病
  • 2篇肝炎
  • 2篇布氏杆菌
  • 2篇布氏杆菌病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清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枣庄市妇幼保...
  • 3篇枣庄职业学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11篇曾庆贺
  • 5篇李玉香
  • 4篇王峰
  • 3篇孟艳
  • 2篇董加秀
  • 2篇孟艳
  • 2篇张凯宇
  • 2篇史贵秀
  • 1篇杨艳
  • 1篇鞠桂萍
  • 1篇孙丽辉
  • 1篇周晓杰
  • 1篇孙姣
  • 1篇王欢
  • 1篇孟艳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杆菌病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住院的14例神经型布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原学、脑脊液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神经型布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10例,脑膜刺激征11例,烦躁、抽搐2例,淡漠3例,昏迷3例,病理阳性征3例,双下肢无力2例。临床诊断为脑膜炎4例(其中脑膜炎并双下肢瘫痪2例),脑炎2例,脑膜脑炎6例,外展神经麻痹和视力下降各1例,脊髓炎1例,共济失调性步态1例。神经系统损伤均发生于布病急性期,均有发热,采用联合抗感染治疗2~9d,所有患者体温均下降至正常,1~2周后14例患者全部好转出院,1年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布病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对于长期发热、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史,结合脑脊液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神经型布病的诊断:急性神经型布病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曾庆贺王欢王峰李玉香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方法 249例HFRS患者,其中≥60岁30例(老年组),<40岁83例(青年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老年组重型、危重型12例(40.00%),青年组16例(19.28%),P<0.05。老年组早期误诊率33.33%,青年组7.23%,P<0.05。青年组发热期、少尿期及多尿期持续时间均短于老年组(P均<0.05)。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肌酐升高、血小板降低(P均<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白细胞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过程中,青年组8例(9.64%)出现并发症,老年组13例(43.33%),P<0.05。老年组病死率6.67%,青年组1.20%,P<0.05。结论与青年HFRS患者比较,老年HFRS患者早期误诊率高,重型、危重型比例高,病程长,并发症多。
成金英曾庆贺孙姣王连魁王峰张凯宇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老年青年流行病学预后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31岁。因“发热、皮疹11天”入院。患者11天前皮肤被抓伤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4℃,同时头皮、面部、背部及上肢散在多个大小不等红色痛性斑丘疹和结节,并伴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自行服用退热药、感冒药等治疗,病情无好转,皮疹逐渐增多。体格检查:T38.6℃,头皮、面部、
曾庆贺孟艳李玉香
关键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抗生素联合双嘧达莫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IL-8、IL-10、NF-k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其白细胞介素-8(IL-8)、IL-10、细胞核因子-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比两组血清IL-8、IL-10、NF-kB表达、免疫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8、IL-10及NF-kB水平([2.10±0.56)ng/ml、(10.56±7.24)pg/ml、(0.07±0.03)450nm]均低于对照组[(2.87±0.59)ng/ml、(21.49±7.84)pg/ml、(0.11±0.05)450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M)、IgA及IgG水平[(0.98±0.24)g/L、(0.84±0.19)g/L、(8.78±1.49)g/L]均高于对照组[(0.67±0.23)g/L、(0.52±0.16)g/L、(7.32±1.4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血清IL-8、IL-10、NF-kB 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力,且安全性高。
费秀昆曾庆贺史贵秀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泻双嘧达莫IL-10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6
2017年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主要为其显性感染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易感人群主要为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3岁的婴幼儿以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疫苗接种是预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对于育龄妇女应普及预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尽量降低其妊娠期感染率。
曾庆贺董加秀孟艳李玉香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传染源易感人群流行病学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肝病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无特异性表现,临床上易与其他病毒性肝炎混淆,导致失治误治。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便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及疗程。本文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曾庆贺孟艳李玉香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性病理状态治疗学
1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2013年
总结1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本组患者症状多见头痛呕吐、烦躁抽搐、意识障碍、下肢肌力减弱、共济失调等。着重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减轻神经性疼痛、头痛,做好呕吐、抽搐发作时护理,2例下肢肌力为0的患者指导进行康复干预,做好出院用药及健康指导,防止本病复发。本组患者神经痛、头痛、呕吐、抽搐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所有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
孟艳曾庆贺孙丽辉周晓杰鞠桂萍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神经型神经系统护理
枣庄地区0~12岁儿童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山东枣庄地区0~12岁儿童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而为枣庄地区儿童HCMV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0~12岁2 750例儿童血清样本,其中男1 656例,女1 094例。2 750例儿童按照年龄分为0~<28天组、28天~<6月龄组、6月龄~<1岁组、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组HCMV 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布及临床特点。结果在2 750例儿童中,HCMV血清学阳性率为71.89%,总HCMV IgM、总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0%、68.69%。0~<28天组总HCMV IgM抗体阳性率为0.30%,与28天~<6月龄、6月龄~<1岁、1~<3岁、3~<6岁及6~12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0.36、316.35、338.69、170.51、63.69,均P<0.05)。原发感染率在0~<28天组最低(0.30%),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在1~<3岁组达到最高,为13.53%,3岁以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0,P<0.05)。HCMV 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P>0.05),HCMV IgG抗体阳性率在冬季最低(44.44%),与春、夏、秋三个季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66、129.48、113.35,均P<0.05)。在198例HCMV IgM抗体阳性儿童中,84例儿童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其中以肺炎最多(21.21%)。结论枣庄地区0~12岁儿童HCMV感染普遍,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应重视对儿童HCMV感染的防控。
曾庆贺肖立燕孟艳杨艳史贵秀董加秀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流行病学儿童
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新疗法:一项来自临床试验证据的系统综述
2013年
一、背景 1.目前治疗靶点:虽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RIB)作为标准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已有多年,但AASLD新的指南建议对于HCV基因型1的患者可加用NS3/NS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或Telaprevir作为"最佳的治疗".在宿主基因中IL-28B有不同多态性的患者可有不同的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因此,IL-28B rs12979860 CC基因型的患者SVR率是其等位基因为T患者的2倍.然而,在感染基因型2和3的HCV患者中IL-28并不是很重要.2.新疗法:超过40个用于HCV治疗的新方案正处于临床试验中.目前进行研究的有四个主要领域:(1)基于临床观察研究的药物应用;(2)改善和修饰利巴韦林或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3)修饰宿主应答;(4)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开发.
曾庆贺张凯宇王峰
关键词:临床试验证据丙型肝炎感染疗法聚乙二醇干扰素HCV基因型HCV患者
儿童布氏杆菌病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儿童布氏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3例诊断为布氏杆菌病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儿多来自农村,男性16例,女性7例,春、夏季节多发。发热及关节、肌肉疼痛为最常见症状,查体多见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实验室检查以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CRP升高以及肝脏酶学改变常见。布氏杆菌凝集实验阳性18例,敏感性为78.3%,特异性100.0%,7例患儿血培养分离出布鲁氏菌属。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6—8周,以多西环素-利福平为主,6例患者进行随访3—8个月有1例复发。结论:儿童布氏杆菌病症状多样,临床少见,联合、规律、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儿童布氏杆菌病是有效的。对于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的儿童患者,尤其来自疫区患儿,应详细询问有无牛羊或相关产品的接触史并进行详细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布氏杆菌凝集实验、血培养等,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曾庆贺李玉香孟艳王峰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