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子倩

作品数:24 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骨节
  • 5篇大骨节病
  • 4篇叶酸
  • 3篇应激
  • 3篇应激障碍
  • 3篇灾害
  • 3篇神经管
  • 3篇神经管缺陷
  • 3篇自然灾害
  • 3篇汶川地震
  • 3篇问卷
  • 3篇老年
  • 3篇患病
  • 3篇患病率
  • 3篇病区居民
  • 3篇创伤
  • 3篇创伤后
  • 3篇创伤后应激
  • 2篇大学生

机构

  • 14篇四川大学
  • 10篇成都医学院
  • 2篇汶川县威州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四川省成都市...
  • 1篇内江市疾病预...
  • 1篇甘肃省卫生厅
  • 1篇陕西省卫生厅
  • 1篇四川省卫生和...

作者

  • 24篇曾子倩
  • 12篇袁萍
  • 11篇向莹君
  • 11篇刘之月
  • 9篇胡晓琴
  • 8篇侯丰苏
  • 8篇李婷
  • 8篇李娟
  • 5篇刘潇霞
  • 5篇朱彦锋
  • 4篇余小平
  • 4篇陈卫中
  • 3篇张驯
  • 3篇陈建
  • 3篇冷言冰
  • 3篇杨晓虹
  • 3篇李亚超
  • 2篇杨艳芳
  • 2篇韩彬
  • 2篇李月花

传媒

  • 4篇成都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叶酸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有效剂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妊娠期SD大鼠血清叶酸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作用,找出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最佳有效剂量。方法将4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按照叶酸干预剂量分为4组:低、中、高3个剂量叶酸组[0.8mg/(kg·d),n=10],中剂量叶酸组[1.6mg/(kg·d),n=10]、高剂量叶酸组[2.0mg/(kg·d),n=10]和对照组(灭菌水500μL,n=10)。干预7d后,将雌鼠和同品类雄鼠合笼,第2~3天进行阴道栓检测,将受孕大鼠纳入研究,采用1%蛋氨酸饮食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模型,干预前后分别抽取血液样本,测定各组血清叶酸及血浆Hcy水平。结果 32只雌鼠受孕并纳入干预研究,4组SD大鼠体质量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叶酸组、高剂量叶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叶酸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叶酸组SD大鼠Hcy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叶酸干预效果存在差异,在安全剂量下,高剂量组叶酸能够提高妊娠期SD大鼠的叶酸水平和降低Hcy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目的。
曾子倩欧愚冷言冰朱彦锋余小平薛清萍李亚超韩彬
关键词:叶酸妊娠期高血压
中国神经管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KAP现况调查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6省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知识,行为和态度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较高的山西、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和陕西6省的293个贫困县的33025名19~44岁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43.47%的调查对象知晓叶酸的性质,33.79%知晓叶酸的防治知识,8.41%知晓每天正确服用叶酸的方法,愿意服用免费发放的叶酸的人数占82.60%。结论:我国中西部6省贫困县育龄妇女的叶酸增补知识和行为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曾子倩任丹李月花李小洪曹奕王艳萍袁萍陈国英刘瑞朱军
关键词:育龄妇女叶酸神经管缺陷
汶川地震灾区1960名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被引量:44
2010年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以汶川地震灾区3所中学196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分B、C、D三组症状群),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1)PTSD症状群筛查总阳性率为78.3%,B组阳性率最高(68.9%)。(2)女性、高年级、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地震中受伤、家庭财产受损学生PTSD症状总体阳性率及三组症状群阳性率均分别高于男性、低年级、汉族、来自城镇、地震中未受伤、家庭财产未受损失学生[如,PTSD总体阳性率:女82.2%,男73.9%,P<0.05]。(3)女生和农村学生重度PTSD症状发生率高于男生和城镇学生(27.9%vs.19.9%,26.7%vs.21.4%,均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是地震重灾区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不同特征的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向莹君熊国玉董毅强马道川刘之月刘潇霞曾子倩张驯曹奕袁萍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自然灾害
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情况及应对措施被引量:4
2014年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21世纪,相互关联且飞速发展的世界为传染病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无数机会,当今传染病的传染态势异常严峻,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本期就当前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疫情的流行情况和应对措施组织了两篇论文,以期为人类正确认识和合理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提供应对策略参考。
朱彦锋曾子倩余小平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
全球登革热流行病学概况及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4年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蚊媒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近几十年DF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40%以上的人口(约25亿)面临感染DF及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即重症DF)的危险,每年约有5 000万-1亿新发DF感染病例。2013年全球DF发病估计值达到9600万例,较2012年增长了3倍。
曾子倩朱彦锋余小平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媒介管理
增补叶酸知识-态度-行为问卷信度效度评价
2009年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r defects,NTDs)是一组严重影响胎儿大脑和脊髓发育的先天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膨出,是造成流产、死胎和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育龄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怀孕后头3个月每天补充0.4mg叶酸,可以降低50%~70%神经管缺陷胎的发生,这一干预措施已得到公认,并在世界许多国家推广应用。我国于2008年在中西部实施出生缺陷防治项目,
任丹李科生曾子倩李月花朱军
关键词:知识-态度-行为效度评价问卷信度叶酸神经管缺陷脊髓发育
汶川大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自评症状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中学生在1 a内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为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震后迁至成都的汶川县境内3所中学的共1 966名中学生,分别于震后4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使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共累计有效调查7 240人,4次随访率分别为98.11%,76.86%和93.88%。结果各次调查的SCL-90的平均总分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5),9个因子的平均得分也高于全国常模(P<0.05),但随时间推移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异常率和SCL-90平均得分逐渐降低;各个因子中,焦虑症状恢复最快,躯体化症状最慢;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人群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恢复情况优于男生,受伤者情况好于未受伤者,藏族学生的心理恢复情况好于羌族和汉族学生,不同年级的中学生恢复情况不同。结论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随时间而逐渐恢复,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学生恢复情况有别。
侯丰苏刘之月向莹君曾子倩胡晓琴李婷李娟刘潇霞袁萍
关键词:精神卫生随访研究自然灾害
汶川地震后重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1年内重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随时间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标准心理量表(PTSD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于震后3、6、9和12个月对汶川县3所中学1966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随访调查,通过建立多水平随机系数模型,分析研究对象PTSD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全程参与灾后PTSD随访研究并获得有效问卷者共1677名。震后3、6、9和12个月,研究对象PTSD总分分别为(35.14±11.08)、(32.90±11.03)、(30.67±11.28)和(29.75±11.22)分,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6%(613/1677)、30.7%(515/1677)、24.8%(416/1677)和22.2%(373/1677)。领悟社会支持系统得分中位数为60.00分,存在问题者筛查阳性率为17.20%(289/1677)。震后1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对象的PTSD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β时间=-1.879,X^2=47.03,P〈0.05)。男生4次随访平均分分别为33.71、31.61、29.66、28.83分,女生分别为36.33、33.98、31.51、30.52分,初中生分别为35.46、33.28、30.18、29.22分,高中生分别为34.89、32.62、31.04、30.15分。性别和年级因素对个体PTSD总分下降趋势有影响,其中,女生快于男生、高中学生快于初中学生(β性别时间=-0.354,X^2=4.83,P〈0.05;β年级时间=0.622,x^2=11.30,P〈0.05)。结论灾后1年内调查对象PTSD患病率较高,PTSD存在随时间自行恢复的趋势,但男生和初中学生恢复速度更慢。
杨艳芳刘潇霞曾子倩向莹君刘之月胡晓琴李娟李婷侯丰苏袁萍
关键词:应激障碍创伤后公共卫生随访研究
四川省中老年居民骨关节炎流行现况调查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40岁及以上居民骨关节炎(OA)的患病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OA的患病率,分析OA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部分市县848名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骨科体检并拍摄X线片。结果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42.0%,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也随之增高(χ2=62.25,P<0.001);城市居民颈椎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χ2=7.79,P=0.005),而腰椎患病率低于农村居民(χ2=9.05,P=0.003);女性膝关节和手关节患病率均高于男性(χ2=8.30,P=0.004;χ2=4.29,P=0.038);体质指数(BMI)正常、超重、肥胖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χ2=10.93,P=0.012);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OA的患病率均比非患者的患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P<0.001;χ2=21.67,P<0.001;χ2=22.77,P<0.001;χ2=27.39,P<0.001)。结论四川省中老年居民OA患病率较高。年龄、性别、地区、BMI、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是OA患病的影响因素。
胡晓琴杨静侯丰苏李娟李婷刘之月向莹君曾子倩袁萍
关键词:骨关节炎患病率影响因素
2009年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居民大骨节病认知调查
2010年
目的 了解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2009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抽取13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大骨节病患病情况、认知情况.结果 共计调查了1007名居民,大骨节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6.7%(7361/20 080),女性[40.2%(4427/11012)]高于男性[32.3%(2934/9084),x2=134.80,P<0.05];50年龄组[42.5%(2789/6562)],藏族[42.8%(6775/15829)],半农半牧区居民[47.2%(5777/12239)],务农[42.6%(4585/10762)]、丧失劳动力[42.7%(1487/3482)]、无业[42.8%(941/2199)],已婚[41.6%(6067/14584)],大骨节病患者[47.6%(4585/9632)]回答正确率相对较高(x2值分别为92.41、148.04、578.56、116.35、36.96、371.29,P均<0.05).63.9%(978/1530)通过医疗卫生人员获取大骨节病相关知识.结论 阿坝州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认知现况不容乐观,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其认知率差异明显.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李婷张驯向莹君胡晓琴李娟侯丰苏曾子倩刘之月袁萍
关键词:大骨节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