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耕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表面结构的一种混合最优搜索法
- 为确定半导体表面原子排列结构,在获得低能电子衍射实验数据之后,通常的做法是,先猜想结构模型和设定原子坐标,应用张量低能电子衍射(TLEED)方法在这个起始结构附近自动搜寻最佳结构一一称为局域搜寻。在 TLEED 方法中,...
- 徐耕余招贤
- 关键词:低能电子衍射最优搜索
- 文献传递
- C/Al复合材料热膨胀与内应力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测试了碳纤维正交对称排布(0/90)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y)面内热膨胀曲线和热膨胀系数,发现热处理状态对复合材料(x—y)面内热膨胀有影响。本文通过碳纤维正交对称排布增强复合材料内应力的分析,证实了导致热膨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复合材料内部存在残余应力。
- 喻学斌陈军徐耕张国定吴人洁
- 关键词:复合材料热膨胀应力
- C/Al复合材料横向(z向)热膨胀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测定了碳纤维正交对称排布(0/90)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横向(z向)热膨胀系数,发现此种复合材料横向(z向)热膨胀系数高于基体和增强体横向(z向)热膨胀系数的异常现象,其横向(z向)热膨胀系数大小同内部应力状态有关。本文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喻学斌徐耕张国定金燕萍吴人洁
-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碳纤维
- Si(111)-(3^(1/2)×3^(1/2))R30°-Ga表面原子结构
- 2001年
- 利用自动张量低能电子衍射 (ATL EED)定量地研究 Si(111) - (3× 3) R30°- Ga重构表面的原子结构 .证实了 Ga原子吸附在 T4位即第二层 Si原子所对的空位上 ,同时给出了表面最顶层 7个原子层的详细坐标 .可靠性因子 RVHT=0 .143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符合得非常好 .
- 邓丙成徐耕陈文华何永健谢茂海唐叔贤
- 关键词:原子结构硅电子衍射半导体
- 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膨胀被引量:1
- 1996年
- 详细叙述了碳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测定了复合材料(x-y)面和Z向热膨胀曲线和热膨胀系数。发现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y)面和Z向热膨胀有一些差异,其大小同制备增强体预制件时施加的压力和纤维本身的弹性模量有一定的关系。文章认为碳短纤维发生定向排布是导致(x-y)面和Z向热膨胀差异的主要原因。
- 喻学斌徐耕张国定吴人洁
- 关键词:复合材料热膨胀短纤维碳纤维铝基
- 应用低能正电子衍射对Si(111)-(2×1)表面结构的分析
- 2001年
- 对Si(111) (2× 1)表面 7个非等价垂直入射衍射束的自动张量低能正电子衍射强度的分析的结果表明 ,该表面偏向于改进的π键链模型 ,但得到的可靠性因子不如其它化合物半导体表面结构分析时小 ,本文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 谭忠民邓丙成徐耕
- 关键词:晶体
- ATLEED研究6H-SiC(0001)(3^(0.5)×3^(0.5))R30°重构表面被引量:4
- 2001年
- 低能电子衍射 (LEED)对 6H SiC(0 0 0 1) (3× 3)R30°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表面有 1/3单层的Si原子吸附在T4 空位上与第一个SiC复合层中的三个Si原子键接 ,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0 171nm .通过对该表面 10个非等价垂直入射衍射束的自动张量低能电子衍射 (ATLEED)计算 ,得到“最佳结构”由于表面SiC复合层堆积顺序不同而产生的三种表面终止状态 (surfacetermination)的混合比例为S1∶S2∶S3 =15∶15∶70 ,理论计算与实验I V曲线比较得到可靠性因子RVHT=0 .16 5 ,RP=0 .142 。
- 邓丙成陈滢徐耕陈文华何永健谢茂海唐叔贤
- 关键词:LEED碳化硅半导体
- Si(111)-2×1重构表面的自动张量低能电子衍射研究
- 2001年
- 使用自动张量低能电子衍射研究 Si(111).2×1重构表面,对14个垂直入射非等价衍射束的分析表明,两个不同倾斜的π键链模型的混合能使理论计算与实验Ⅳ曲线的符合程度得到显著的改善.我们认为由于表面原子较大的表面振动,表面存在“劈裂位置”.
- 邓丙成徐耕
- 关键词:硅半导体
- 自动张量低能电子衍射对GaAs()-(2×2)表面结构的研究
- 1998年
- 本文通过对GaAs(111)-(2×2)表面低能电子衍射(LEED)I-V曲线的分析,首次定量地给出了该表面的复杂结构.结构的主要特征是As三聚体单元吸附在表面T4位置并与下面的As原子相键接,且表面存在较大的表面弛豫.对10个非等价衍射束理论和实验强度曲线之间的比较得到很好的结果.
- 邓丙成徐耕余招贤
- 关键词:砷化镓LEED电子衍射
- 低能电子衍射的新进展
- 1991年
- 低能电子衍射(LEED)在近年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表面科学中越来越重要和成熟的一种工具。本文综述了LEED在近年取得的主要进展,分为五节:1.近十年来LEED的概况;2.准动力学方法和束集忽略方法;3.张量LEED及自动搜索和直接方法;4.弥散LEED和全息LEED;5.SPALEED的定量分析。在第五节中,我们基于全动力学理论讨论了SPALEED基本公式。
- 刘惠周徐耕
- 关键词:低能电子衍射吸附分子动力学方法多次散射超结构波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