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淼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Bcl-xl表达的影响及应激后的变化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应激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慢性强迫冰水游泳制作动物模型。运用open-field法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DG区、CA3区Bcl-xl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大鼠海马CA3区齿状回(DG)区Bcl-xl平均灰度值显著增加(t=4.69,P<0.05和t=3.77,P<0.01),实验组2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2相比同样增加(t=3.35,P<0.05和t=3.30,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Bcl-xl表达降低,应激三十天后,其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 毕波王哲彭淼金魁和韩继阳朱宇章
- 关键词:BCL-XL表达大鼠海马慢性应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海马CA3区齿状回
- 翻转课堂在精神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以“焦虑障碍”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拟探索翻转课堂在医学本科生精神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1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对照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观察组学生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比较两个组随堂考试成绩并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影响评价,以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随堂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随堂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18.96±2.11)vs.(14.73±2.26)](P<0.05)。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共60人,其中96.7%(58人)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课前预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师生交流;95.0%(57人)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满意,并认为其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93.3%(56人)的学生认为能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0.0%(54人)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较传统课堂更具优越性且对其将来的学习有帮助;86.7%(52人)的学生认为没有增加学习负担。结论在精神病学的理论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学生更易接受,因此值得推广。
- 王媛彭淼黄颖林秦杰周萌萌高倩史琦
- 关键词:本科生精神病学理论教学
-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3年
- 谢守付贾丁鑫秦晓松马惠彭淼丁宝坤
- 关键词:慢性应激海马细胞凋亡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 :对 2 1例分裂样精神障碍、 2 6例精神分裂症和 2 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词汇流畅测验、联想学习、领悟、相似和数字广度测验。结果 :在所有的神经心理测验中 ,分裂症样精神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5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与其它各项神经心理测验无明显的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 金魁和王菲丁宝坤刘盈彭淼王旭梅刘雪芹孙晓敏高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心理测验
- 慢性应激对大鼠外显行为及海马亚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差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结合对大鼠外显行为及海马各亚区结构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激组经过 2 1d慢性应激后 ,观察所有大鼠行为学改变 ,用ABC法检测海马各亚区的BDNF表达。结果慢性应激后 ,应激组大鼠出现同抑郁症患者相似的行为改变 ;正常组大鼠BDNF在DG区 (光密度为 40 .5 3± 2 .62 ,阳性面积比为 2 .0 13± 0 .0 74)和CA3区 (光密度为 3 9.0 9± 3 .19,阳性面积比为 1.910± 0 .0 5 6)表达明显 ;海马各亚区BDNF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同孤养结合可建立较稳定的抑郁症模型 ;慢性应激可以使海马亚区BDNF表达下降 ;DG区和BDNF在海马可塑性上起到重要作用。
- 朱宇章彭淼丁宝坤金魁和韩继阳毕波
- 关键词:慢性应激外显行为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情绪刺激转换对注意转换代价影响的ERP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s)来研究情绪刺激转换对SwitchCost的影响特点。方法被试者为14名(7男7女)右利手健康大学生。情绪刺激包括表情卡通面孔和中性卡通面孔。采用Garavan的计数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者对刺激序列中表情面孔和中性面孔分别进行计数。记录64导脑电。结果1)刺激转换与非转换条件下主要区别表现在N2波幅增大及P3波幅下降;2)情绪刺激转换的ERP与无刺激转换的ERP相减所得到的差异波产生了明显的Nd370,主要分布在顶区;3)表情面孔转换为中性面孔的Nd370波幅比中性面孔转换为表情面孔的Nd370要小。结论顶区分布的Nd370可能是情绪刺激转换的特征性指标,为SwitchCost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 石慧赵仑罗跃嘉彭淼金魁和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工作记忆情绪刺激
- 伏硫西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作为一种常见、难治性的慢性疼痛,极易伴发情绪障碍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伏硫西汀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多模态抗抑郁药,作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调节剂,通过5-HT转运体介导的5-HT再摄取,拮抗5-HT_(3)、5-HT_(1D)和5-HT_(7)血清素受体,激活5-HT_(1A)和5-HT_(1B)受体而发挥其药理活性。研究表明,伏硫西汀对疼痛、超敏反应和情绪障碍有效。在临床研究中,伏硫西汀10~20 mg/d的剂量在灼口综合征的短期和长期治疗中均有效。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其临床反应和缓解率更高,可接受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作用潜伏期更低。本文对伏硫西汀治疗NP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伏硫西汀在NP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秦杰彭淼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
- 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认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文章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灾难化认知进行初步评估研究,为今后对此类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提供治疗方向的参考。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量表和疼痛灾难化量表分别对42名慢性疼痛患者(实验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慢性疼痛组的疼痛灾难化量表总分及反复思虑、夸大、无助3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疼痛组中疼痛灾难化得分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和自动思维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其中慢性疼痛组中疼痛灾难化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最显著(P<0.01)。结论:疼痛灾难化与抑郁情绪和负性自动思维联系紧密,慢性疼痛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更倾向于对疼痛采用灾难化的认知。
- 王路彭淼池丹妮丛征途王德山
- 关键词:慢性疼痛自动思维抑郁
- 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神经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ERfMRI)方法研究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对16例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冲突试次分别占不同比例的两种任务条件的Stroop色词颜色命名任务。其中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30%,一致试次占70%;另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70%,一致试次占30%;,同时采用Phillips3.0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图像后处理和分析采用SPM5分析软件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16例被试者中12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①两种Stroop任务条件的脑激活区域没有差别,与有关实验结果类似。②被试对两种任条件中的冲突试次分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冲突和策略加工,高冲突、低策略条件表现为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VLPFC,双侧额极,双侧视区,左侧中颞叶,右侧顶下小叶(IPL),双侧小脑激活增强;高策略、低冲突条件右侧DLPFC,左侧SMA,右侧岛叶,双侧梭状回,右侧丘脑激活增强。③高抑制加工相应于VLPFC激活增强。结论揭示认知控制加工需要扣带前额通路在内的PFC内不同亚区的功能协同,支持DLPFC和ACC的功能分离,提示抑制功能可能与控制加工分离。
- 彭淼郭启勇刘加成于兵孙宝海权松民范国光韩继阳王玉凤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功能性前额叶
-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双盲对照观察被引量:7
- 1999年
- 强迫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而治疗上较困难的一种神经症。传统的药物治疗中以氯丙咪嗪疗效较为肯定。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强迫症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1]。我们对舍曲林与氯丙咪嗪两种药物在治疗强迫症方面,进行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秦晓霞丁宝坤彭淼
- 关键词:强迫症药物疗法舍曲林氯丙咪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