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世界糖尿病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糖化白蛋白在妊娠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妊娠期高血糖状态与多种母儿合并症相关,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自我血糖监测及持续葡萄糖监测是目前评估孕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方式。糖化白蛋白能够反映近2~3周血糖情况,不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能够更快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母儿结局。
- 张晓明杨慧霞
-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血糖自我监测
-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肿瘤1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女性,36岁。月经不规律1年余,近5个月闭经。B超示右侧附件区10.5 cm×7.8 cm大小囊性组织,内见偏强回声。行右附件切除。病理检查巨检:卵圆形肿瘤1个,大小11 cm×10 cm×7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开时包膜易与肿瘤实质脱离;肿瘤切面淡黄色,质略硬、稍脆。表面附输卵管1条,长4 cm,直径1.5 cm。
- 杨志敏孟轶婷张晓明董颖
- 关键词:卵巢
- 妊娠期规律运动对孕前高体重指数产妇的远期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一年后随访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究妊娠期规律运动对孕前高体重指数产妇的远期影响。 方法本课题组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开展了一项自孕早期起规律运动对预防孕前高体重指数无合并症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共入组265例孕前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0 kg/m^2]孕妇,随机分为运动组(132例)及对照组(133例)。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该队列入组产妇在产后1年进行随访,比较随访时体重、体脂、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中空腹及服糖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脂水平;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对产妇产后1年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成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对产妇产后1年饮食习惯进行评价,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 Scale, PDSS)对产妇进行抑郁分级。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2组产妇产后1年的总随访率为51.7%(137/265),其中运动组为64.4%(85/132),对照组为39.1%(52/133)。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随访时的体重回降程度、体脂百分率、75 g OGTT服糖后2 h血糖、糖耐量异常比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1.0(-1.3~4.7)与2.3(-6.0~5.0) kg、(37.51±4.90)%与(38.04±4.54)%、(7.32±1.61)与(7.30±2.80) mmol/L、28.8%(17/59)与30.0%(9/30)、2.86±1.92与2.92±1.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Z或χ2值分别为-0.940,0.312,3.415,0.005,1.743,P值均>0.05),75 g OGTT空腹血糖[分别为(5.28±0.43)与(5.53±0.9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8,P=0.003)。运动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1年的总体力活动水平、饮食习惯总分和PDSS评分[分别为219(99~504)与195(99~351)、79.00(72.50~87.50)与76.00(70.00~82.00)分、55.00(41.00~77.00)与70.00(46.25~84.75)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08,-1.822,-1.620,P值均>0.05);�
- 张晓明许芊芊王晨魏玉梅张玥杨慧霞
- 关键词:运动干预
- 子宫内膜癌中p-AKT与PTEN、P53、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点、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KT及PTEN、P53、HER-2、Ki67在95例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对照。结果:(1)本组95例子宫内膜癌p-AKT阳性率为53.7%(51/95),Ⅰ型癌(53.6%)与Ⅱ型癌(54.5%)的表达率近似;p-AKT阳性与阴性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2)PTEN失表达率为56.8%(54/95),在Ⅰ型癌(60.7%,51/84)与Ⅱ型癌(27.3%,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PTEN失表达组的预后显著优于正常表达组(P=0.015)。(3)p-AKT与PTEN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265),但分组分析显示p-AKT阳性时,PTEN失表达组与正常组间的预后差异失去统计学意义(P=0.148),而p-AKT阴性时,PTEN失表达组生存期较PTEN正常表达组长(P=0.055)。同时,p-AKT阳性与PTEN失表达对肿瘤增殖活性可能有协同促进作用:PTEN+/p-AKT+时的Ki67阳性率最高(40.0%),PTEN-/p-AKT-时的Ki67阳性率最低(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p-AKT表达与P53、HER-2阳性亦未见相关性(P>0.05),Ⅱ型癌P53、HER-2阳性表达(100.0%,45.5%)显著高于Ⅰ型癌(42.9%,6.0%)(P<0.05),阳性者预后差,且两者表达正相关(r=0.209,P=0.041)。结论:p-AKT在两型内膜癌中均有较高比例的活化,p-AKT阳性表达可能削弱PTEN失表达对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相对善良的提示作用,p-AKT+与PTEN+对肿瘤增殖活性可能有协同促进作用;p-AKT活化与Ⅰ、Ⅱ型内膜癌常见的分子异常(PTEN失表达、P53和HER-2表达)均无相关性,可能更多取决于其他因素的调节。以p-AKT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在进展期内膜癌中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张晓明梁英董颖张莹王颖孟佚婷李挺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PTEN磷酸水解酶
- 子宫内膜癌中microRNA-145与miRNA-143低表达及意义
- 张晓明董颖遆红娟王颖赵静孟佚婷李挺
- 文献传递
- 子宫内膜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通路活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PI3 K/AKT)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PTEN、PIK3CA和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TEN、p-AKT、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在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测序法分析其中34例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20的突变情况.结果 (1)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子宫内膜样癌( EEC) 65例,非子宫内膜样癌(NEEC)6例.PTEN失表达率为63.4%( 45/71),在EEC中的比例(66.2%,43/65)高于NEEC( 2/6;P=0.18).PTEN失表达患者(45例)预后优于PTEN正常表达者(26例;P=0.07).进一步分组分析显示在ER阴性病例中,PTEN失表达者(12例)的预后优于PTEN正常表达者(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本组34例中PIK3CA突变率为41.2% (14/34),突变热点为外显子9的T544.PIK3CA突变在EEC中的发生比例(44.8%,13/29)高于NEEC( 1/5;P >0.05).外显子9突变全部见于Ⅰ期EEC病例中,且在高、中分化的EEC中发生率高于低分化肿瘤(P>0.05).外显子20突变在早期病例组(14.3%,4/28)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病例组(4/6;P=0.0l).(3)p-AKT的阳性率为59.2% (42/71),在EEC中的阳性率(60.0%,39/65)高于NEEC(3/6;P=0.68);但高、中分化组EEC的阳性比例(75.0%,21/28;53.6%,15/28)高于低分化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AKT阳性与ER阳性相关(r=0.339,P=0.00).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如PTEN失表达、p-AKT阳性提示预后好.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20的突变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可能不同.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p-AKT的功能可能受到ER状态的影响.
- 杨曦董颖张晓明梁英张莹孟轶婷王颖王微农琳李挺廖秦平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类突变
- 年轻女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组织中p16^(INK4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组织p16INK4a的表达与病变级别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年龄≤35岁、经病理诊断的CIN2患者36例,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0岁组(12例)和30~35岁组(2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宫颈活检组织进行p16INK4a检测,并采用两个结果判断标准对患者的转归进行随访。结果 CIN2组织中p16INK4a阴性、弱阳性和阳性(>50%)的表达率分别为11.1%(4/36)、8.3%(3/36)和80.6%(29/36);美国下生殖道鳞状上皮病变项目(LAST projet)分流标准p16INK4a连续弥漫全层阳性的表达率为63.9%(23/36)。其中年龄<30岁组p16INK4a>50%阳性和弥漫全层阳性患者中,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后诊断为CIN3的比例分别为1/9和1/7;而30~35岁组两者的比例分别为4/18和3/15,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平均随访(13.4±3.9)个月,未发现病变进展。结论对CIN2组织中p16INK4a阳性患者进一步行LEEP或锥切是必要的;p16INK4a对预测CIN转归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 李思琦毕蕙董颖陈锐张晓明
- 关键词:年轻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P16INK4A转归
- 卵巢内异症囊肿合并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3年
- 卵巢内异症囊肿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但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EBOT)非常少见,仅占所有卵巢交界性肿瘤的2%~3%。本文报道1例卵巢内异症囊肿合并EBOT,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组织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
- 肖冰冰王英张晓明董颖周应芳
-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文献复习内异症囊肿育龄期妇女
- 外阴上皮内瘤变
- 2013年
-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squamouscellcarcinoma,VSCC)相对少见,仅占妇科恶性肿瘤的3%~5%,发生率为每年(1~2)/10万。长期以来,VSCC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名称混乱,在实践中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和漏诊。有研究者认为VSCC常见的两个组织学类型,角化型鳞癌(keratinizingSCC)和非角化型鳞癌(non—keratinizingSCC)有其各自独特的癌前病变。
- 董颖张晓明赵峰王翠翠毕惠李挺
-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状细胞癌妇科恶性肿瘤癌前病变组织学类型角化型
- 子宫内膜化生性改变被引量:3
- 2013年
- 子宫内膜化生主要指内膜腺体细胞的形态变化。1980年Hendrickson和Kempson描述了7种子宫内膜化生性改变,认为这些内膜变化既不是肿瘤性也不属于癌前病变范畴,但经常和内膜增生及癌并存,容易混淆。我们就子宫内膜化生的组织学类型、临床意义,及其与内膜增生和内膜癌的关系进行文献复习,同时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进行讨论,希望有益于提高病理医师对本组病变的认识,
- 张晓明董颖李挺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内膜增生组织学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