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娟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4篇护士
  • 3篇血液
  • 3篇细胞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通气
  • 2篇透析患者
  • 2篇综合征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肺...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护理安全
  • 2篇急性呼吸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肺炎
  • 2篇病毒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篇张国娟
  • 5篇卢桂芳
  • 3篇梁碧宁
  • 3篇黄美娟
  • 2篇关开泮
  • 2篇黄建强
  • 2篇冯怿霞
  • 2篇柯彩霞
  • 2篇刘冬兰
  • 2篇曾勉
  • 2篇翁慧雯
  • 2篇王饶萍
  • 1篇李春红
  • 1篇欧树玉
  • 1篇谢灿茂
  • 1篇成守珍
  • 1篇许多荣
  • 1篇张友芳
  • 1篇蔡秀珍
  • 1篇林春喜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护理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家庭护士(专...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士静脉采血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调查我科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回顾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情况,为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8年3月对我科371名在职的临床护理人员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静脉采血临床现状凋查表进行调查。回顾分析本院检验科反馈的内科病区及内科门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不合格标本发生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71份,有效回收率98.14%,其中护士对多管采集的顺序(15.36%)、拔管/换管的时机(43.94%)、血标本混匀方式(14.56%)、压脉带松开时间(21.83%)、难采血时的处理方式(8.63%)的知晓率较低。内科病区及内科门诊不合格血标本数781例,总样本量为410 493例,不合格率为0.190%。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是溶血(26.50%)、凝血(20.61%)、标本量不足(11.27%)、容器错误(10.24%)。结论护士对静脉采血知识掌握欠准确全面,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护理人员采血知识培训及考核,规范操作流程,建立血标本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张国娟刘冬兰
关键词:静脉采血血液标本
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巨细胞病毒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34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在早期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全部给予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4例患者中,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68%;无效11例,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为32%,其中3例治愈出院,8例死亡。有效的23例患者治疗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为P<0.01)。26例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结论: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低氧血症,缓解呼吸窘迫症状,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从而避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该法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罗益锋谢灿茂曾勉黄建强张国娟关开泮卢桂芳黄美娟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正压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疗效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MV肺炎
护士排班模式对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保证护理质量的护士排班模式。方法改革旧的排班模式,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交接班次数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新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2次,新旧2种排班模式对病区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新的排班模式可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护理工作程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柯彩霞梁碧宁冯怿霞张国娟
关键词:护士排班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年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压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量表(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96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HD患者HSS总分为(53.82±17.83)分,其中疗程长分数为(3.95±2.56)分,在3项压力源中排首位。MHD患者PSQI总分为(7.61±2.78)分,其心理压力各维度与睡眠质量各因子比较,睡眠时间与心理压力呈负相关,睡眠障碍与心理压力呈正相关。将性别、年龄、工作状况、经济收入、透析年限、并发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作为自变量,以MHD患者的心理压力作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状况、并发症、睡眠障碍与其心理压力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HD患者心理压力受工作状况、有无并发症、睡眠障碍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护理,降低MHD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吴丽王饶萍张国娟张彩霞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压力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健康素养、特质应对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健康素养和特质应对方式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关系。方法:2016年09月~2017年08月,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对1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96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分为(70. 78±14. 48);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区、透析龄、周透析次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特质应对方式及健康素养均可进入回归模型,可解释41. 1%的方差变异量(F值=23. 638,P <0. 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健康素养情况加强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注意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翁慧雯张国娟蓝玉泓王饶萍
关键词:血液透析依从性
实行人性化管理 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护士目前存在的工作压力,提出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领域中。
欧树玉蔡秀珍张国娟
关键词:护理管理人性化护士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ICU的实施及效果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实施及效果,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内科ICU采取全员培训;实施APN排班模式,弹性排班;优化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制大包干;加强环节管理,注重人文关怀,重视病人和家属的反馈。[结果]从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多名护士受到病人或家属的好评,满意度上升到99.3%,获院级年度重症护理质量优胜奖、基础护理优胜奖,护理文书书写一等奖,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结论]重视基础护理,实行责任制大包干,加强环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社会的满意度。
张友芳林春喜张国娟李春红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基础护理护理安全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用无创通气的监测与护理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监测护理。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4月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患者34例,在早期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的调整、使用免疫增强剂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通气期间做好心理护理、管道的护理、患者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结果34倒患者中23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67.6%;11例患者疗效欠佳,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治愈出院,8例死亡。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面部皮肤压迫损伤7例,鼻黏膜干燥、糜烂、出血8例,胃肠胀气6例,气压伤5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期间做好患者的监测是确保无创通气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正确护理是减少无创通气的并发症及提高疗效的关键。
张国娟成守珍卢桂芳黄美娟刘红珍
关键词:肾移植巨细胞病毒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和诱导痰中肿瘤细胞因子的水平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55、75(sTNF-R55、sTNF-R75)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并分析48例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A_1组和 A_2组)及28例健康志愿者诱导痰及血浆中 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及其肺功能。结果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及血浆中 TNF-α和 sTNF-R55、sTNFR75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治疗前后痰 TNF-α浓度(0.82±0.34)μg/L和(0.48±0.27)μg/L,血(0.82±0.35)μg/L和(0.60±0.46)μg/L,均有明显下降(P<0.01);sTNF-R55、sTNF-R75浓度上升,血中浓度水平与肺功能无相关性(P>0.05),诱导痰中浓度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性(P<0.05);TNF-α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其占预计值百分数呈负相关(P=0.000)。结论 COPD 患者急性加重与全身和局部炎性介质和抗炎介质的失衡有关。全身炎症反应与气流受限关系不大,而局部炎症反应与气流受限密切相关。
曾勉黄建强卢桂芳王辉关开泮吴健锋柯彩霞张国娟贺云鹏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知信行理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019年
对护理安全管理中知信行理论运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基于知信行理念的运用,纳入我科30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开展护理安全文化培训及结合项目管理活动,帮助护理人员强化安全文化知识,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能力,对护理综合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率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知信行理论运用实施前,护理综合质量得到提高(P<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5);患者满意度提升(P<0.5)。结论:通过对知信行理论的应用,实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促使患者安全得到保障。
张国娟刘冬兰
关键词:安全管理知信行理论发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