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
- 作品数:20 被引量:8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被引量:8
- 2005年
- 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的硅质岩层中,存在大量放射虫化石,计有12属28种,时代跨越晚古生代,可建立两个组合和三个化石带:晚泥盆世Entactinia-Entactinosphaera组合;早石炭世杜内期中期Albaillellaparadoxa带,杜内期晚期—维宪期早期Albaillellaindensis带,维宪期中期Albaillellacartalla带;晚二叠世Entactiniaitsu-kaichiensis组合。弄巴剖面是由7个主要地层断片组成的断片型地层体,放射虫的研究为地层断片的时代归属问题提供了准确的微体古生物证据。
- 张凡冯庆来
- 关键词:放射虫晚古生代分类学滇西南
- 城市生态修复成本研究
- 张凡
- 广西柳桥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对比研究及事件响应被引量:7
- 2006年
- 研究了广西柳桥地区东攀剖面有机碳同位素的组成,并和浙江煤山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东攀剖面在1δ3Corg变化趋势上,既具有全球PTB剖面普遍存在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性。在东攀剖面一个显著的1δ3Corg负漂移出现在事件界线(EB)之上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之下,这与煤山剖面具有相似性。显著的1δ3Corg负漂移指示了P/T之交生物绝灭后海水表层水原始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大气和海水中CO2含量的增加,并得到放射虫绝灭事件、火山事件和海退事件的响应。煤山剖面1δ3Corg负漂移从第27层就开始向13C富集的方向恢复,而东攀剖面1δ3Corg在下Induan阶仍持续亏损,表明东攀剖面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明显滞后于煤山剖面的。
- 张凡冯庆来蒙有言何卫红顾松竹
-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深水相
- 从内核偏移到板块运动被引量:5
- 2001年
- 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质量分布为前提,可推出固态内核不能稳定平衡于球心位置的结论;以内核对球心位置的偏移为前提,可推出液态外核中热对流不均的结论.以这两点为基础,可以建立一个简约然而自洽的全球运动模型,即:内核偏移引起外核中热对流结构不均一特定部位的地幔柱因差异活化而上升→慢柱上升引起岩石圈新生和撕裂→裂解的板块漂移并会聚于新的位置,其质量导致内核重新向这一方向偏移→引起新的对流不均.由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确定和周期性的运动.它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使地球运动的机制简单而行为复杂.地外因素可以暂时干扰或打断这一运动,但却不能改变它的永久规律.
- 黄定华吴金平段怡春郭浩张恒姚凌青张凡李斌王君慧殷鸿福
-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幔柱
- 兰州-民和盆地恐龙足印赋存特征及寻找方向被引量:1
- 2002年
- 兰州 民和盆地恐龙足印化石形态具很大的不同。恐龙足印化石形态与古环境紧密相关。
- 蔡雄飞李长安顾延生张凡
- 关键词:恐龙足印下白垩统化石形态古环境
- 凝聚态地质问题
- 2000年
- 在地质学背景后面隐藏着众多凝聚态问题。对它们需要运用凝聚态科学工具进行探索 ,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对称、相变、周期和突变等现象 ,以抓住其共有的科学本质。文中对结晶过程中的固熔体相变 ,上地幔部分熔融和地核差异旋转等典型地学问题 ,从凝聚态角度重新作了分析 ,指出尽管它们具有不同的时空范畴和地学内涵 ,曾分别被划归于不同的地学分支学科 ,但却共同体现出了大自然中模式形成的一个基本范式 ,即 :无序定态的空间对称破缺可以导致诸多宏观有序结构的形成。这也是其它一些类似的地学现象得以产生的共同原因。由此可认为 ,从各种地质分支学科的单一性探索 ,过渡到凝聚态地质学的统一研究 ,是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而凝聚态物理学的成熟与深化 ,恰好为之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因此 ,就有可能从凝聚态地质学这一新的观点出发 ,将传统的地质研究领域进一步拓深 ,并且将其拓宽、推广到水利 ,环境 ,材料和生命科学中去。
- 黄定华段怡春张凡姚凌青
- 关键词:凝聚态物质
- 中扬子海盆古-中生代之交沉积环境变化规律及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
- 2001年
- 从随机动力系统角度,在厘米级的岩性变化尺度上,定量分析了鄂东二叠系大隆组顶部和三叠系大冶组底部的沉积行为及动力学特征.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表明:二叠系大隆组顶部的沉积过程为稳定的Markov过程,地层相关性弱,岩性变化处于随机状态;三叠系大冶组底部的沉积过程为非稳定的Markov过程,地层相关性渐强,岩性变化处于有序状态.在沉积旋回的跃迁方式上,前者表现为混沌,后者则具有周期特征.两者的沉积过程虽连续,动力学性质却截然不同.故古-中生代之交的这一沉积界线也是一个动力学意义上的突变界线,是地质环境经连续变化达到临界状态后发生突变的一种沉积响应.
- 黄定华李斌姚凌青张凡张恒殷鸿福段怡春王君慧
- 关键词:随机动力系统沉积环境沉积旋回混沌动力学特征
- 尼日利亚OML64区块KUKAKU油田早期油藏描述
- Kukaku-1井位于OML64区块中部,根据完钻电测综合解释,油层累厚56.3ft/4层、差油层累厚39.8ft/2层、油气同层累厚52.7ft/2层、气层累厚149ft/6层。2009年5月20日对该井F3小层进行射...
- 张凡
-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藏特征可采储量储层预测
- 桂西南柳桥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被引量:14
- 2005年
-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为厚约84m的浅灰—灰白色块状海绵蓝藻生物灰岩(生物礁),之上为浅灰绿色—暗灰色薄层状含远洋浮游生物硅质岩、含泥质硅质岩、硅质泥岩(大隆组),这套深水相的沉积岩夹有大量浅灰白色的粘土岩。上覆的三叠系罗楼组底部为黄色泥岩,夹多层灰白色粘土岩,往上渐变为灰色薄层状含大量双壳类、菊石化石的钙质泥岩、泥灰岩。柳桥地区晚二叠世末期沉积岩和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显示其是在地壳裂解、快速沉降、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过程中迅速淹没台地边缘的生物礁而形成的深水相海盆,造成深水盆地与浅水台地并存,具有多岛洋的地理分布格局。东攀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的露头完整,对剖面的岩石学特征、生物化石组合特征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显示,该地区一直处于连续沉积的深水环境中,没有发生沉积间断,界线上下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组合特征较清楚。
- 蒙有言冯庆来何卫红顾松竹金雨溪张凡
- 关键词:深水相大隆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二叠系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 滇西南昌宁—孟连构造带西带研究初探——以耿马弄巴剖面为例被引量:12
- 2006年
- 昌宁—孟连构造带的地层层序、地层时代归属和构造背景一直是热点争议问题。在1∶25万临沧幅区域地质调查和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弄巴剖面进行了细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层序,更正了其地质时代,在恢复该区的构造背景和古地理格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7个地层断片组成的断片型地层体,其地层序列为:上覆新近系南林组,下伏大陆斜坡相碎屑岩沉积和代表洋盆沉积环境的两套地层。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厘定了温泉组、曼信组、平掌组和南皮河组,并恢复了该区被动大陆边缘至洋盆构造背景,进而探讨了其古地理格架的演化历史。
- 张凡冯庆来段向东张志斌
- 关键词:地层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