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菏泽学院外国语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饼干条件句的句法特征与语义推衍
- 孙洪波
- 生成语法的新拓展——《控制与提升分析的新视野》评介被引量:2
- 2009年
- 控制与提升一直是生成语法的前沿热点问题。本书在对新语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控制与提升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既阐明了当今国际语法学界最新的理论思考,又辅以大量的对具体语言现象的实证考察,它代表着此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尽管也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它仍是一本优秀的论文集。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且对汉语研究具有跨语言的借鉴作用。
- 孙洪波王广成
- 关键词:跨语言
- 副词附加语的句法和语义
- 附加语(包括副词、介词短语和状语从句等)的句法位置问题一直是一个很有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其核心是:附加语如何进入句法推导.由于附加语本身句法位置的相对灵活性,以往的理论采取向左或者向右附加的操作,使理论失去了统一性.Ch...
- 孙洪波
- 关键词:附加语句法位置语义指向论元算子
- 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生成与动词类型
- 2018年
- 处所倒装结构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在Kuwabara(1995)和Nakajima(1993,2001)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该结构的句法生成问题,另一个是该结构的动词类型问题。通过对英语和日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对比考察,文章认为该结构中的动词具有非宾格性,支持前人认为存在两种未实现为语音的抽象非宾格动词(空BE和空COME)的观点,并据此提出了该结构中心语到中心语移位的句法生成方式。日语处所结构中的空中心语BE和COME分别对应于日语中的词缀-iru和-kuru,并且词缀的类型与前置的PP的类型有紧密关系。此外,还区分了该结构的部分性和处所性语义关系。
- 孙洪波杨玉珍
- 关键词:中心语
- 句法演变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开拓——《历史句法学的跨语言视角》被引量:1
- 2009年
- 历史句法学是当今构建句法演变理论框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由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独家出版的《历史句法学的跨语言视角》是"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的作者Alice C,Harris和Lyle Campbell都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学者。前者以历史句法研究和高加索语言研究而知名。
- 马艳颖孙洪波
- 关键词:句法模式语言演变句法学跨语言自然语言语言类型学
- 饼干条件句的句法生成和语义推衍
- 2020年
- 饼干条件句是一种非经典条件句,其核心特点是后件的真值不依赖于前件。国外学者提出了四种分析方案,但是目前文献中甚少涉及汉语的讨论。基于最简方案和形式语义学理论,研究发现:在句法上,汉语饼干条件句的后件中不能出现连接词“那么”和“就”;后件由表示断言的“是”字句和“有”字句构成。从加标理论的角度来看,饼干条件句是无探针驱动的句法合并,而正常条件句则是由条件算子携带的条件特征作为探针驱动前后件的合并。在语义上,前件是能够触发规约涵义的言语行为,后件是断言;前后件之间是“关联——结果”关系。“关联断言”方案可以为饼干条件句的基本性质提供统一的解释。
- 马艳颖孙洪波
- 关键词:连接词断言
- 基于AntConc的《水浒传》中梁山形象的嬗变
- 2024年
- 以往对《水浒传》中形象的研究大多关涉人物,鲜少涉及梁山形象。本文基于AntConc自建数据库,比较并分析原文本和沙博理译本中的梁山形象,考察作者和译者对梁山形象认知的异同。研究发现:梁山形象经过了三个典型阶段的嬗变,从自然地理形象到绿林强盗形象,再到忠义英雄形象。梁山形象的演进与梁山故事的推进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译本中有关梁山形象的表述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 孙洪波高飞
- 关键词:ANTCONC
- “到底”在A-not-A疑问句中的句法分布及其理论动因
- 2010年
- 本文以表示"追究/质询"义的语气副词"到底"为出发点,探讨其在A-not-A疑问句中的句法位置.发现其句法分布具有相对自由性.通过分析A-not-A疑问句的基本特征,本文尝试对"到底"在该句式中的句法分布重新分类,分析其句法语义属性,探寻影响其句法分布的理论机制.发现"到底"在A-not-A疑问句中有两种类型.在句法上,受岛限制条件(island constraint)、成分统制(c-command)和并移(pipedpipping)的影响.基于此,当"到底"位于A-not-A疑问句的句首位置时,其句法辖域为TP;当其位于主语后时,句法辖域为T'.
- 孙洪波
- 关键词:句法分布句法语义属性语气副词辖域句法位置
- 《水浒传》疫情词的两译本考释
- 2020年
- 通过《水浒传》赛珍珠译本和沙博理译本平行对比的方法,重点考察“瘟疫、时疫、热病、疟疾”四类疫情词的翻译发现,两位翻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策略,赛珍珠多保留原文的风格和语言表达形式,目的在于向外国传递中国特色文化气息;沙博理一般用直译加意译的翻译手法,翻译方式更加多样,词汇选择更加丰富精准。
- 孙洪波吴冰雪
- 关键词:《水浒传》翻译策略
- 可译性视角下《水浒》元素留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水浒传》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译本的质量及流传程度可管窥其对外传播情况。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重点考察赛珍珠译本和沙博理译本对作为水浒元素的詈言、方言和回目的翻译。以"可译性的语言功能观"为理论框架,认为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补救。
- 刘冬秋孙洪波
- 关键词: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