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子燕

作品数:36 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成像
  • 18篇磁共振
  • 16篇胎儿
  • 15篇磁共振成像
  • 8篇畸形
  • 8篇MRI
  • 8篇超声
  • 7篇产前
  • 5篇影像
  • 5篇影像学
  • 4篇血管
  • 4篇先天
  • 4篇扩散
  • 3篇多胎
  • 3篇心肌
  • 3篇综合征
  • 3篇病变
  • 3篇产前超声
  • 3篇产前诊断
  • 2篇单绒毛膜

机构

  • 3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湖北省妇幼保...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红安县人民医...

作者

  • 34篇孙子燕
  • 26篇夏黎明
  • 18篇杨小红
  • 15篇陈欣林
  • 11篇王承缘
  • 6篇黄璐
  • 6篇韩瑞
  • 6篇杨文忠
  • 5篇朱霞
  • 4篇胡军武
  • 4篇庞颖
  • 3篇卢丹
  • 3篇肖梅
  • 2篇赵胜
  • 2篇申屠伟慧
  • 2篇张东友
  • 2篇朱小红
  • 2篇陈常佩
  • 2篇陆玮
  • 1篇冯定义

传媒

  • 14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医学超声...
  • 3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与MRI联合产前诊断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8年
陈欣林卢丹杨小红夏黎明孙子燕杨帆
关键词:闭锁综合征气道阻塞先天性MRI文献复习产前诊断
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MRI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MRI表现,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价值。方法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对20例NVM病人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受累部位并于心室舒张期选择室壁最厚部位测量非致密化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并计算两者比值。其中10例病人与MR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方法对受累心肌节段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
申屠伟慧邓又斌杨好意孙子燕陈斌毕小军张清阳黎鹏刘蓉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超声心动描记术磁共振成像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的 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超声诊断或怀疑为 CCAM 的胎儿在超声诊断后1~2 d 内进行 MR 检查并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胸部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8例经引产后尸检及随访证实。结果8例引产胎儿中,MRI 诊断并尸检证实 CCAM 7例,隔离肺1例;1例 MRI 表现正常者,2周后复查B超无异常。其中 CCAM 发生于男性5例,女性2例;均单侧发病,位于右侧4例,左侧3例。大囊型CCAM 4例,MRI 表现为单侧肺内的长 T_2信号灶,比正常肺组织信号高,其中有单发或多发的囊状长T_2信号;微囊型3例,表现为一侧肺内长 T_2信号灶,其内未见明显囊状长 T_2信号。2例 CCAM 和1例隔离肺可显示病灶内血管流空征象,隔离肺的引流血管起源于降主动脉。结论 MRI 可清楚显示各型 CCAM 的病变部位、范围和轮廓。发现起源于主动脉的引流血管多提示隔离肺,有助于 CCAM 的鉴别诊断。
孙子燕夏黎明陈欣林王承缘杨小红杨文忠孙国强
关键词:胎儿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评价宫内正常胎脑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不同孕周的正常胎脑不同区域ADC值进行测量,探讨其评价正常胎儿脑发育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孕周为24~41周的正常胎脑进行DWI扫描,b值为0和600 s/mm2,通过后处理软件测量胎儿颅脑额叶白质、基底节区、丘脑、枕叶白质以及小脑的ADC值,然后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对不同区域ADC值与随孕周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0名正常胎脑的整体额叶白质、基底节区、丘脑、枕叶白质及小脑半球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 800±214)×10-6、(1 400±100) ×10-6、(1 300±126) ×10-6、(1 700±133)×10-6及(1 400±155)×10-6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0.813,P<0.01).两两比较显示,除基底节区与丘脑和小脑半球的平均ADC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周的增加,基底节区、丘脑、枕叶白质以及小脑半球的ADC呈下降的趋势,其与孕周具有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716、-0.830和-0.700,P值均<0.01).枕叶白质ADC值随孕周增加下降最快,小脑及丘脑次之,基底节区最慢;额叶白质的ADC值与孕周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胎脑不同区域ADC值具有特异性,并且ADC值与孕周的发展变化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定量评价正常颅脑发育以及早期诊断胎儿颅脑病变的特征性参数.
韩瑞黄璐夏黎明孙子燕张东友
关键词:胎儿
超声和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对比应用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检出的529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中,有62例于超声检查后48h内接受产前MRI检查。此62例患者均经引产后尸检、尸体影像学检查或分娩后随访证实。将超声、MRI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39例(62.9%),MRI较超声提供更多诊断信息19例(30.6%),超声较MRI提供更多诊断信息3例(4.8%),MRI不能提供有效诊断信息1例(1.6%)。结论对于脑室扩张、颅内囊性病变、颅内团状异常回声、后颅窝异常及全前脑的评价MRI优于超声;而对于颈枕部肿块或囊性包块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评价,MRI未见明显优势。超声检查仍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的首选方法。在超声检查基础上进一步行MRI检查,有助于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甚至更正超声诊断,可作为产前胎儿检查的重要手段。
陈欣林杨小红赵胜卢丹陈常佩夏黎明孙子燕朱霞
关键词:产前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畸形
产前超声诊断前脑无裂畸形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产前超声诊断前脑无裂畸形(HPE)的特征,加强对此类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11月,产前超声诊断与疑似诊断HPE30例,超声重点观察颅内结构、颜面部畸形及脑与面部以外的结构畸形,部分病例行染色体和产前MRI检查。结果30例产前诊断或疑似HPE病倒中经尸检、引产后MRI或CT确诊25例,男10例,女15例;误诊5例,尸检分别为脑积水、孔洞脑和水脑。无叶型HPE21例(产前超声与生后尸检、引产后MRI或CT一致);半叶型4例(产前MRI与产后尸检诊断)。头颅大小径线改变者占83.3%(20/24),双顶径小于正常者占62.5%(15/24)。面部以中轴部畸形多见,22例(88.0%)有面部畸形,全部有眼距的变化,鼻部异常11例、中央性唇、腭裂11例。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40.0%)。10例行脐血或羊水染色体检查,核型异常5例,其中4例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HPE的重要方法,诊断准确率高,但对前脑无裂分型有困难,MRI对分型有肯定价值。HPE均有颅内结构异常,常伴有颜面部畸形,少数不伴有颜面部畸形。脑与面部以外的结构畸形中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主。HPE与染色体异常高度相关。
杨小红陈欣林陈常佩肖梅宋婕萍孙子燕朱霞王瑜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前脑无裂畸形
超声与MRI联合诊断14例单绒毛膜多胎畸形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联合诊断单绒毛膜多胎妊娠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产前超声检出14例多胎妊娠畸形,均于超声检查后48h内接受MRI检查,并于分娩或引产后证实。回顾性分析此14例的超声和MRI图象,并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14例多胎妊娠中无心畸胎7例、联体双胎5例、多胎之一消失2例。超声与MRI图像比较:(1)对于无心畸胎和多胎之一消失,超声可以明确诊断且是重要的随访手段;MRI能更清晰显示无心胎儿的器官与结构,并能检测供血胎儿和存活胎儿有无颅内继发改变。(2)对于联体儿,在心脏和血管结构的显示及心功能判断中超声明显优于MRI;在胃泡、肾脏、膀胱、肢体等结构的显示中超声与MRI较一致;在食管、肺、肝脏、肠管等器官的显示超声不如MRI,尤其是颅脑的显示;MRI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力及视野大的特点,可显示较大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联体双胎中可以同时显示两胎儿及两胎儿间的关系。结论产前超声和MRI在诊断单绒毛膜多胎妊娠畸形中各有优劣,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朱霞陈欣林杨小红孙子燕肖梅夏黎明朱小红
关键词:先天畸形磁共振成像
三维磁共振成像在检出胎儿结肠先天异常方面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3D-MRI)显示胎儿结肠正常解剖和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8例孕19~37周超声诊断或怀疑胎儿畸形的孕妇在超声检查后1~2d内进行MRI检查,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行胎儿矢状面和冠状面常规扫描,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行胎儿三维磁共振结肠成像(3D-MRC),对三维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MR仿真结肠镜(MRVC)等后处理,并测量各孕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和结肠横径。并将MRI、超声和尸检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次屏气3D-MRC采集时间10~14s,图像重组时间5~10min,成功率89.47%(34/38)。结肠在3D-MRC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类似新生儿结肠钡剂灌肠造影,MPR、VR和MIP可以清楚显示不同孕周胎儿正常结肠走形、结肠袋和纡曲折叠部分。MPR可对感兴趣区进行多角度的观察,MRVC可观察结肠内腔。19~37周胎儿正常结肠体积为5.1~69.2ml,胎儿期正常结肠横径小于1.8cm。3D-MRC对结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膈疝及泄殖腔外翻畸形等复杂畸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胎儿3D-MRC是可行的。3D-MRC显示胎儿结肠正常结构和病变对于产前咨询和围产期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孙子燕夏黎明王承缘杨小红
关键词:胎儿胎粪磁共振成像
3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3D MRI显示胎儿体表正常结构和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孕妇行US检查和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36例,共42处。MR扫描均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厚层重T2W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然后对3D FIESTA序列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MR仿真内窥镜(MRVE)等三维后处理分析。将3D US、2D MRI、3D MRI的诊断结果与尸检及随访结果相比较。结果胎儿尸检和出生后的随访结果发现有42处胎儿体表畸形。3D MRI重组图不受胎儿复杂的表面曲率变化,可直观显示其体表特征和相互的空间位置关系。3D MRI正确诊断、误诊、漏诊胎儿体表畸形分别为38、0、4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48%、100%、99.31%。2D MRI正确诊断、误诊、漏诊胎儿体表畸形分别为29、0、13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5%、100%、97.74%。3D US正确诊断、误诊、漏诊胎儿体表畸形分别为39、1、2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2%、99.81%、99.48%。其中2D MRI与3D MRI的敏感度,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D MRI和3D U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3D MRI显示胎儿体表正常结构和畸形优于常规2D MRI,且视野和软组织分辨率优于US。对US难以确诊的病例,3D MRI是诊断方法上的一种有效补充。
庞颖夏黎明孙子燕陈欣林杨小红
关键词:胎儿疾病畸形磁共振成像
超声与MRI联合诊断14例多胎畸形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联合诊断单绒毛膜多胎妊娠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产前超声检出14例多胎妊娠畸形,均于超声检查后48h内接受MRI检查,又均经生后或引产证实。回顾性分析此14例的超声和MRI图象,并与随访结果对照。结果 1...
朱霞陈欣林杨小红孙子燕肖梅夏黎明朱小红
关键词:多胎妊娠畸形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