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仲序

作品数:102 被引量:1,175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基因
  • 13篇植物
  • 13篇组培
  • 10篇转基因
  • 9篇侧柏
  • 8篇苹果
  • 8篇快繁
  • 6篇叶片
  • 6篇植株
  • 6篇种源
  • 5篇引种
  • 5篇优树
  • 5篇砧木
  • 5篇种质
  • 5篇组培快繁
  • 5篇耐盐
  • 5篇抗寒
  • 5篇RAPD
  • 5篇茶树
  • 4篇育苗

机构

  • 9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省林业科...
  • 10篇泰安市林业科...
  • 8篇中国科学院遗...
  • 7篇泰安市泰山林...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聊城大学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3篇平阴县林业局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青岛市农业科...
  • 2篇泰安市农业局
  • 2篇山东省农业厅
  • 2篇山东博华高效...
  • 1篇东营职业学院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天津理工学院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6篇孙仲序
  • 18篇刘静
  • 10篇夏阳
  • 9篇赵春芝
  • 7篇张金英
  • 7篇陈受宜
  • 7篇王太明
  • 6篇束怀瑞
  • 6篇梁慧敏
  • 5篇王长宪
  • 5篇赵进红
  • 5篇孙海伟
  • 5篇张虹
  • 4篇郑伟尉
  • 4篇达克东
  • 4篇张玲
  • 4篇杨红花
  • 4篇尹建道
  • 4篇臧运祥
  • 4篇王淑英

传媒

  • 28篇山东林业科技
  • 17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生物技术
  • 4篇园艺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果树学报
  • 2篇落叶果树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果树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草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Journa...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8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3篇2006
  • 10篇2005
  • 14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聊城市园林观赏树种国槐的优树选择研究初报被引量:2
2006年
按生长量指标、形质指标、抗性及适应性要求等优树选择标准对国槐进行了优树选择,结果表明:侯选优树按小样地法选择,生长量指标都超过了60%以上,按5株大树法选择,也都超过了30%以上。所有侯选优树在干形、冠浓密度、冠形、抗性方面有很多差异,根据分数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选出2株国槐综合性状优良的优树。
邢柱东张秀省孙仲序
关键词:观赏树种国槐优树
农杆菌介导BADH基因转化葡萄的研究被引量:50
2003年
以葡萄品种鲁贝的花丝为试材,在葡萄的细胞悬浮系得到胚性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再生植株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利用共培养后GUS染色组织分析探讨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各种因素,优化了转化体系。组培苗经PCR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葡萄植株。
孙仲序陈受宜王建设李桂芬管雪强
关键词:葡萄土壤杆菌基因PCR
平邑甜茶变异后代的辐射RAPD鉴定被引量:1
2004年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经γ射线辐射并选育的 5个平邑甜茶种系 :A1、B1、C1、C10 1、C2及C1的芽变C10 2的遗传变异情况。筛选了从S341到S372 32个引物 ,找到了各个种系的突变后的特殊谱带 ,有缺失带也有特异带 ,说明辐射可以在植物分子水平上产生变异。而且在C1基础上二次辐射的种系C10 1和辐射后产生的芽变C10 2 ,具有更广泛的变异 。
石琰璟沙广利黄粤孙仲序束怀瑞
关键词:RAPD平邑甜茶芽变回复突变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初探被引量:61
2004年
本试验旨在探索并建立一种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模式 ,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 ,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操作 ,从根本上简化组培环节 ,降低组培成本。实验证明 ,通过抑生素的应用 ,不用高压灭菌和超净工作台接种 ,在不影响组培效果的情况下 ,能够将污染率控制在 1 0 %以下的可接受范围内。
崔刚单文修秦旭孙仲序
关键词:组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污染率高压灭菌无菌
美国的杨树及其研究概况
1990年
美国的杨树在其林业生产中占比重较小,但颇受重视。在杨树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并进;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在大范围内总结经验。在选种策略上,立足于本地种的改良,不仅追求高生产率,而且兼顾材质和适应性的选择。研究的内容包括选择育种、种源试验、抗病育种、杨树基因工程等许多方面。
孙仲序
关键词:种源试验遗传育种研究白杨派欧美杨黑杨本地种
苹果砧木品种试管苗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9
2004年
对罗 6和珠美海棠离体叶片再生条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罗 6在BA6 .0mg/L +NAA0 .2mg/L时再生频率达到 85 % ;珠美海棠在BA3.0mg/L +NAA0 .3mg/L时达到 90 %。两者的黑暗处理均以 2周为宜 ,叶片正放在培养基上的再生效果优于反放 ,最终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再生体系。
王艳孙仲序夏阳
关键词:苹果砧木品种试管苗离体叶片培养基
四倍体刺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8
2004年
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介导法,将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入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结果表明,以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液体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活化农杆菌、转化培养基中2 0 mg·L-1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OD600值0.3-0.7、预培养1~2d、浸染4~8 min、共培养4~8 d、延迟1 5 d选择的条件下,4 00 mg·L-1头孢霉素可有效抑制农杆菌,卡那霉素为5 0 mg·L-1时愈伤组织上芽的白化率达97.3%。经PCR和PCR-Southecn检测,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植株基因组DNA中;转化植株丛生芽生长的NaCl相对抗性提高了2‰~3‰。
夏阳梁慧敏陈受宜孙仲序王太明李小玉付玲玲黄剑燕丽萍刘德玺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甜菜碱醛脱氢酶转基因
混合杀菌剂对植物组培污染防治试验被引量:15
2004年
利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大生、新硫酸链霉素和PPA 5种药剂 ,组成 4个水平的混合药剂做正交试验 ,对已被真菌 (镰刀菌、黑曲霉、青霉菌 )、细菌 (球菌 )污染的组培苗进行防治 ,结果表明 ,混合药剂对镰刀菌、青霉菌、球菌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对黑曲霉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水平 4对该菌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 5种药剂极值R分析表明 ,对球菌以新硫酸链霉素 >PPA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大生的规律影响 ;黑曲霉以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PPA >新硫酸链霉素 >大生的规律影响。
刘静孙海伟段祖安崔刚邱治霖邹金环孙仲序
关键词:混合杀菌剂正交试验
山东抗寒石楠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石楠茎段水培、种子无菌催芽建立无菌外植体,研究并筛选了嫩茎启动培养和嫩梢增殖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mg/L和MS+6-BA2.0mg/L+NAA0.5mg/L为好,经茎段再生诱导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组合为MS+6-BA2.0mg/L+NAA0.1 mg/L,影响茎段再生分化的因素种类排列为6-BA>NA.A>茎段部位。
刘静王长宪黄艳艳胡淑芳张虹王厚新孙仲序
关键词:继代
白榆优树表型测定的遗传学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白榆 (UlmuspumitaLinn .)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量遗传参数方差分析和亲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树高遗传力约为胸径的 3倍 ,遗传增益约为胸径的 2倍 ;半同胞子代树高的遗传增益高达 11 2 6 %或 11 97% ,胸径的遗传增益为 5 2 0 %或 7 30 %。经无性系各性状与生长量通径分析得出 ,直接影响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因子以绝对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树皮 >侧枝 >顶端优势 >树冠 >枝角 ;促进树高和胸径生长的主要因子及相对性状为粗树皮。经亲代各性状与生长量通径分析得出 ,各因子按直接影响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因子以绝对值大小排列顺序为 :材积>树皮 >顶端优势 >枝角 >侧枝 ;促进亲代各性状对子代树高生长的主要因子及相对性状为大材积 ;
孙仲序刘静邱治霖张演义
关键词:白榆优树通径分析遗传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