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海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Q型烟粉虱为害对不同品种辣椒保护酶活性及次生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明辣椒品种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抗性机制。【方法】对Q型烟粉虱为害辣椒后不同抗性品种的保护酶活性和次生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Q型烟粉虱取食辣椒后,不同品种叶片SOD、POD活性及总酚、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取食后,6个品种辣椒的SOD活性均升高,除了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外,其余5个品种的SOD活性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抗虫品种(苏椒5号和新研988椒王)、中等抗虫品种(萧新九号和湘辛三号)的POD活性明显增强,而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和大禹牛角王)的POD活性明显降低。从SOD、POD活性变化值来看,抗虫品种最大,中等抗虫品种次之,敏感品种最小。Q型烟粉虱为害辣椒后,大多数品种叶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升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苏椒5号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从总黄酮含量变化值来看,抗虫品种反而较敏感品种较小。【结论】供试6个不同品种对Q型烟粉虱的抗性强弱与辣椒叶片SOD、POD活性、总酚含量有关,而与总黄酮含量无明显相关。 孔海龙 吕敏 吴琳 祝树德关键词:辣椒品种 Q型烟粉虱 成虫取食 次生物质 幼虫密度对粘虫抵抗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球孢白僵菌侵染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不同密度下抗病能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叶片药膜法与浸虫法,对不同密度(1、2、5、10、30头/瓶(650 mL))饲养的粘虫幼虫抵抗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粘虫幼虫密度对接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及球孢白僵菌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影响显著。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苏云金芽胞杆菌侵染的幼虫存活率明显升高、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幼虫存活率以10头/瓶的最高,显著高于1头/瓶和2头/瓶的;幼虫存活时间以30头/瓶的最长,明显长于1头/瓶、2头/瓶、5头/瓶的。同时,随着幼虫密度的升高,球孢白僵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侵染的幼虫存活率、存活时间变化趋势相同,高密度幼虫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的幼虫。【结论】幼虫密度是影响粘虫幼虫抗病性变化的重要因子,且高密度幼虫的抗病能力明显高于低密度幼虫。 孔海龙 袁琳 董传磊 郑敏圆 荆王辉 田振 侯秋莉关键词:粘虫 苏云金芽孢杆菌 球孢白僵菌 幼虫密度 抗病能力 农业昆虫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农业昆虫学教学实行研究性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农业昆虫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促进农科专业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推广。 孔海龙 苏宏华 杨国庆关键词:农业昆虫学 研究性教学 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越冬习性及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越冬习性及其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对2014—2015年扬州市杭集镇韭菜田韭菜迟眼蕈蚊的越冬时间、抗寒能力及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4龄幼虫虫态、以韭菜鳞茎内为场所进行越冬,越冬起止时间为12月初至次年3月中旬;越冬之前、越冬前期、越冬中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5、-6.6和-7.8℃,均低于当地当年冬季的月最低温度-3.5℃,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扬州市能顺利越冬;单层、双层棚内越冬幼虫的发育进度观察发现,越冬幼虫可顺利发育至成虫,表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以休眠方式越冬。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在3—6月、9—11月中旬各有3个高峰,夏季虫量较少。 孔海龙 王成 郑敏圆 毛念 祝树德 张友军关键词:韭菜迟眼蕈蚊 越冬 过冷却点 幼虫密度对斜纹夜蛾抗病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阐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密度对其抗病能力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3℃±1℃,相对湿度75%)对不同幼虫密度(1、2、5、10、15头/皿(直径为12cm))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抵抗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的能力及其免疫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密度对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接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幼虫的存活率降低,存活时间缩短。当幼虫密度达到15头/皿时,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其它幼虫密度。不同幼虫密度幼虫的存活时间以1头/皿的最高,15头/皿的最低,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幼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当幼虫密度达到5头/皿时,幼虫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1头/皿的。另外,幼虫溶菌酶活性和血细胞总数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幼虫抗病性的变化与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所以斜纹夜蛾幼虫抗病能力的降低可能与幼虫酚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有关。因此,幼虫密度是影响斜纹夜蛾幼虫抗病性变化的重要因子。 孔海龙 吕敏 祝树德关键词:斜纹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幼虫密度 抗病能力 免疫指标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血细胞数量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阐明幼虫密度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在活体灰菜植株上1,5,10和20头/瓶(900mL)4种密度条件下的其5龄幼虫血细胞种类、数量和组成。结果表明:草地螟幼虫血淋巴中有原血细胞、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等5种(类)血细胞。血细胞总数、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数量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增,但原血细胞、珠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数量在幼虫密度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种血细胞所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在4个密度中的排序相同,但10和20头/瓶密度下的浆血细胞比例显著高于1头/瓶的,其余4种血细胞的比例在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幼虫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草地螟幼虫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数量及血细胞总数,从而影响草地螟的细胞免疫能力。 杨志兰 程云霞 罗礼智 孔海龙 张蕾 雷朝亮关键词:草地螟 幼虫密度 血细胞 细胞免疫 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明确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率的影响,室内条件下(温度22℃,RH 70%,光周期16L﹕8D)对不同幼虫密度(1、10和30头瓶1)饲养的草地螟幼虫的被寄生率及幼虫对寄蝇寄生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饲养密度对草地螟幼虫被寄生率及幼虫对寄蝇寄生的耐受能力影响显著。幼虫被寄生率以1头瓶1最低、30头瓶1最高,且不同幼虫饲养密度之间差异显著。同时,随着幼虫饲养密度的增加,幼虫被寄生多粒卵的个体比例明显升高,30头瓶1的幼虫被寄生多粒卵的比例显著高于1头瓶1的。不同饲养密度下幼虫对寄蝇寄生的耐受能力与被寄生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被寄生幼虫的死亡率以10头瓶1最低,30头瓶1的最高,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寄蝇的存活率与幼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相同,10头瓶1的寄蝇存活率显著低于1和30头瓶1的。因此,幼虫饲养密度是影响伞裙追寄蝇寄生效果的重要因子之一,这些结果阐明了寄蝇寄生率与草地螟幼虫饲养密度之间的关系。 孔海龙 程云霞 罗礼智 江幸福 张蕾关键词:草地螟 寄生率 幼虫密度对草地螟食物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阐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大发生种群幼虫取食行为特征,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2±1℃,相对湿度70%)对不同幼虫密度[1,10,30头/瓶(650mL)]饲养草地螟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中等(或高)密度对草地螟幼虫相对中肠重量、相对取食量、粪便干重、食物利用率和近似消化率及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影响显著。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以10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大,1头/瓶的幼虫密度最小。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增加,而虫体干重减轻,幼虫食物利用率降低。幼虫密度30头/瓶的幼虫相对取食量和粪便干重显著高于1和10头/瓶的,而30头/瓶的幼虫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1头/瓶的。幼虫近似消化率随幼虫密度的逐渐增加而显著降低。幼虫密度10头/瓶的幼虫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1和30头/瓶的,而淀粉酶的活性受幼虫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幼虫密度的增加,幼虫相对中肠重量与总蛋白酶和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相对中肠重量大小有关。因此,幼虫密度是影响草地螟幼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因子,这些结果为阐明草地螟大发生种群与一般种群的为害特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孔海龙 罗礼智 江幸福 张蕾 杨志兰 胡毅关键词:草地螟 幼虫密度 食物利用率 消化酶 酶活性 植物保护专业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5 2020年 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在法律、医学、工商管理等很多领域的教学培训获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实践性很强的植物保护专业,该教学模式推广却进展缓慢。本文就植物保护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库建设涉及的案例资料收集、案例筛选、案例编写提出建议,同时为保障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提出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开展小班化教学。 苏宏华 孔海龙 杨国庆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 案例教学法 案例库建设 教师培训 小班化教学 Q型烟粉虱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适生性 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究烟粉虱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适生性差异,于温室条件下采用生态测定和生化方法,研究了Q型烟粉虱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生物学参数及不同番茄品种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的差异,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Q型烟粉虱成虫对不同番茄品种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在供试5个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存活率、产卵量及种群生命表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存活率、产卵量、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以在绿肩2号上最高,分别为80.43%、314.00、42.21和0.12,在精品淑娇上最低,分别为41.58%、93.33、12.05和-0.10。不同番茄品种的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均以绿肩2号最高,分别为4.13、2.50 mg/g,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金陵红玉最高,分别为9.60、9.04 mg/g。行为反应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对绿肩2号的选择性较强,与苏红2003相比,选择率为61.5∶38.5;对精品淑娇最弱,与绿肩2号相比,选择率为41.3∶58.7。 胡荣利 乔辰云 孔海龙 吕敏 毛念 祝树德关键词:Q型烟粉虱 番茄品种 适生性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质 次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