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炯
- 作品数:93 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超声心动图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分型、筛查、随访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新技术如组织多普勒、斑点追踪、冠状动脉血流成像及心肌声学造影等的发展,使得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 冯坤刘春霞熊峰唐炯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
- 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24 h平均脉压(PP)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6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平均脉压水平各分为3组进行比较。结果:24 h平均脉压与年龄、左心室重量指数、动脉僵硬度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 吴镜蔡琳王伟唐炯罗俊燕纯伯余秀琼邓晓奇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脉压左心室肥厚
- 新型Xa因子抑制剂——依度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直以来华法林都是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和系统性血栓的一线抗凝药,但由于其治疗窗窄、药物及食物之间相互作用,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目前均已上市,且广泛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和系统性血栓的治疗中。依度沙班是最新的用于抗凝治疗的Xa因子抑制剂,实验结果显示,依度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及系统性血栓事件上效果不亚于华法林,总的出血事件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更低。现对依度沙班的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张清罗素新唐炯
- 关键词:心房颤动XA因子抑制剂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旨在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与同期经股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比较 ,分别观察二组在手术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桡动脉组在平均穿刺时间、平均导管到位时间、导管更换次数、平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上稍长。经桡动脉组在局部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病人舒适性、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优于股动脉组。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与经股动脉同样安全、可行 ,经桡动脉的穿刺局部并发症少见 ,病人更乐意接受。
- 刘剑雄燕纯伯杨源烈蔡琳廖雪松刘汉雄唐炯
-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性
- ARB对高去甲肾上腺素所致交感神经去支配改善作用的机制探讨
- 2016年
- 目的探索 ARB改善高去甲肾上腺素环境所致交感神经去支配现象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长期持续兔皮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使正常心肌出现去交感神经支配,直接观察ARB的改善作用并测定NGF的表达,以了解两者的关系.结果持续的高去甲肾上腺素状态使酪氨酸羟化酶(TH)、生长相关蛋白(GAP43)染色阳性交感神经数量明显减少,而ARB可以减轻这种改变,同时心肌NGF的表达趋于正常.结论ARB可能通过调控 NGF表达改善交感神经功能.
- 唐炯黄德嘉燕纯伯
- 关键词:交感神经重构血管紧张素
- 支架时代完全经皮冠脉介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 2006年
- Hannan E LRacz MHolmes D R邓晓奇唐炯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血管成形术长期预后血运重建死亡率肾脏疾病
- Apo-B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证实Apo -B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多变量回归方法 ,分析冠心病及发生冠脉事件的患者的Apo -B水平与对照组间的差异。 结果 :冠心病组 (1.41± 0 .39)及冠脉事件阳性组(1.6 0± 0 .33)患者的Apo -B水平明显升高 ;Apo -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与冠心病联系强度 (B值 1.2 82 3)高于传统血脂指标。结论 :提示Apo
- 王伟唐炯刘汉雄蔡琳廖雪松刘剑雄刘剑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载脂蛋白甘油三脂
-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是青年人最常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充分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药物或者外科或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策略。
- 熊峰刘春霞唐炯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
- 右心室流出道起搏与常规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所入选患者按右心室起搏电极置入部位随机分为被动固定导线心尖部(常规组)和螺旋电极起搏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非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非常规组在术中测试起搏阈值及电流明显高于常规组,但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阻抗及R波振幅二者无明显差异。非常规组起搏时QRS时限较常规组明显要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选择性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邓晓奇蔡琳唐炯刘汉雄刘剑雄何川燕纯伯
-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电描记术
- 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进展
- 2011年
-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已由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这种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这些年来,镶嵌治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治疗对象持续扩大,方法逐步改善,疗效不断提高。本文简述了此方法的国外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 唐超唐炯熊峰罗俊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