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培安

作品数:83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主题

  • 23篇害虫
  • 23篇储粮
  • 22篇谷盗
  • 21篇储粮害虫
  • 13篇乙酯
  • 13篇基因
  • 13篇甲酸
  • 13篇甲酸乙酯
  • 13篇赤拟谷盗
  • 12篇熏蒸
  • 8篇熏蒸活性
  • 8篇谷蠹
  • 6篇锈赤扁谷盗
  • 6篇米象
  • 5篇通风
  • 5篇转录
  • 5篇抗性
  • 5篇DSRNA
  • 5篇储藏
  • 4篇氮气

机构

  • 66篇南京财经大学
  • 12篇西南大学
  • 4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重庆出入境检...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国家粮食局科...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粮食科...
  • 2篇国家粮食和物...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储粮成都储...

作者

  • 75篇唐培安
  • 21篇宋伟
  • 20篇吴学友
  • 11篇汪峰
  • 9篇王进军
  • 7篇邓永学
  • 6篇吴海晶
  • 5篇沈飞
  • 5篇薛昊
  • 4篇周建新
  • 4篇孔德英
  • 3篇袁明龙
  • 3篇吕建华
  • 3篇都立辉
  • 3篇吴启芳
  • 2篇石天玉
  • 2篇郭超
  • 2篇姜大峰
  • 2篇王立峰
  • 2篇丁超

传媒

  • 10篇粮食储藏
  • 9篇中国粮油学报
  • 5篇植物保护
  • 3篇粮食科技与经...
  • 2篇粮油食品科技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年份

  • 3篇2025
  • 9篇2024
  • 8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物霉菌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与GC-MS检测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长后期差异更加显著。基于电子鼻信号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能够有效区分生长中后期(5、13 d)不同菌属的霉菌样品。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黄曲霉类、寄生曲霉类和青霉类样品的整体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4%。结果表明,运用电子鼻与GC-MS技术对粮食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快速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沈飞吴启芳魏颖琪都立辉唐培安
关键词:霉菌污染电子鼻
8个品系锈赤扁谷盗和谷蠹的磷化氢抗性测定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FAO中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测定方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锈赤扁谷盗和谷蠹2个品种8个品系进行磷化氢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储粮害虫均对磷化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3个锈赤扁谷盗品系中:张家港种粮大户(ZJGCF)属低抗性(Rf=7.18),成都粮科所(CDCF)属中等抗性(Rf=11.45),苏州太仓粮库(TCCF)属极高抗性(Rf=1906.82);5个谷蠹品系中:张家港品系Ⅰ(ZJGRD-Ⅰ)、张家港品系Ⅱ(ZJGRD-Ⅱ)、福建三明(SMRD)和广东阳春(YCRD)均属中等抗性(Rf分别为16.88、22.63、21、20.38),湖北沙洋(SYRD)属高抗性(Rf=101)。通过分析测定结果,基本掌握了锈赤扁谷盗和谷蠹抗性发展情况。
段锦艳吴海晶唐培安宋伟
关键词:锈赤扁谷盗谷蠹
氮气与甲酸乙酯混用对赤拟谷盗熏蒸活性研究
粮食在储存期间容易受到害虫、害螨和微生物等有害生物的为害,造成粮食质量和数量的巨大损失,而人们目前用于保护储粮不受害虫侵害的武器似乎正在减少。近年来,溴甲烷因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而逐渐被限用和淘汰,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药性...
唐培安吴学友汪峰宋伟
关键词:赤拟谷盗氮气甲酸乙酯熏蒸活性
文献传递
一种鉴定储粮害虫磷化氢基因型的内切酶组合物、鉴定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储粮害虫磷化氢基因型的内切酶组合物、鉴定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型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内切酶组合物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能够准确判定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种群磷化氢抗性基因/敏感基因...
唐培安王康旭吴学友孙晟源
一种用于防治储粮害虫谷蠹的dsRNA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储粮害虫谷蠹的dsRNA及其应用,属于粮食储备害虫防控技术领域。该用于防治储粮害虫谷蠹的dsRNA,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将谷蠹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以所述cDNA为模板,采用SEQ I...
唐培安徐宏磊吴学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在充分认识校外实习基地存在问题、重要性、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与管理,保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能长期稳定运行,充分利用校企资源优势,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共同推进食品产业发展。
周建新唐培安杨国峰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一种用于鉴定米象和玉米象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米象和玉米象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鉴定技术领域,试剂盒包括以下两对引物对中的至少一对:引物对1由序列1和序列2两条单链DNA组成,序列1:5’‑TTGATTACTTCCACCCTCC‑...
唐培安李非凡宋伟
模拟仓中甲酸乙酯对4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在小麦、玉米和稻谷等3种粮食的模拟仓中测定甲酸乙酯对4种重要储粮害虫成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甲酸乙酯在小麦仓中的熏蒸效果最好,在玉米仓中的熏蒸效果次之,在稻谷仓中的熏蒸效果最差。在30℃条件下,以70g/m3的药剂浓度熏蒸处理24h,在小麦仓的上、中、下3层的4种害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在玉米仓的上、中层4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为100%,而下层也仅有少量米象个体存活;在稻谷仓内,上、中、下3层的4种害虫均有存活,即使浓度达到90g/m3,下层4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低于50%。对不同的害虫种类而言,甲酸乙酯对嗜卷书虱和谷蠹的熏蒸效果较好,赤拟谷盗次之,而相同条件下对米象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差。
唐培安邓永学王进军杨龙德杨自力蒋天科
关键词:甲酸乙酯熏蒸活性储粮害虫
甲酸乙酯对米象不同虫态的熏蒸作用被引量:14
2006年
针对储粮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粮食熏蒸剂品种越来越少的现状,采用密闭熏蒸法,系统研究甲酸乙酯(EtF)在不同条件下对米象Sitophilusoryzae(L.)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致死作用。在25℃条件下以40和45μL/L的药剂浓度处理米象成虫12h,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541%和99.324%;以30μL/L的浓度在19、25和31℃下处理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108%、62%和42%,表明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且在相对低温时比在相对高温时熏蒸效果好。在20、25和30℃条件下,熏蒸处理米象成虫24h,其LC50分别为25.094、28.650和30.875μL/L;处理48h时则分别为23.101、25.805和27.316μL/L。30g/m3的甲酸乙酯熏蒸处理米象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24h,对应死亡率为96.930%、99.333%、97.768%和93.386%,表明甲酸乙酯对米象低龄幼虫的熏蒸效果最好,蛹和卵对甲酸乙酯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唐培安邓永学王进军杨自力蒋天科
关键词:甲酸乙酯米象熏蒸活性储粮害虫
印度谷螟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螟蛾总科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线粒体基因组广泛应用于昆虫系统进化、种群遗传学及谱系地理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重要仓储害虫.为了深入了解螟蛾总科昆虫的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印度谷螟的全线粒体基因组.印度谷螟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264 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一个大的非编码区(线粒体控制区).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分析表明,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序、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控制区的序列结构以及转运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在已测的25种螟蛾总科昆虫中高度保守.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的进化模式分析表明,13个基因的进化速率在螟蛾科和草螟科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对螟蛾总科的9个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贝叶斯树和最大似然树均高度支持螟蛾科和草螟科为2个单系群.在螟蛾科中,斑螟亚科与丛螟亚科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草螟科包括2个分支,一支由野螟亚科和斑野螟亚科构成,另一支包括草螟亚科、水螟亚科、苔螟亚科和禾螟亚科等4个亚科.
唐培安吴海晶王娟郭仲龙袁明龙
关键词:螟蛾科草螟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