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磁共振
  • 3篇影像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肿瘤
  • 3篇组织肿瘤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骨肿瘤
  • 2篇恶性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评估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肿
  • 1篇咽肿瘤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特点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吴刚
  • 5篇李小明
  • 4篇王仁法
  • 2篇金腾
  • 2篇张晓莉
  • 1篇李洁
  • 1篇李婷
  • 1篇梁晓青
  • 1篇冉君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RI在鼻咽癌TNM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周围组织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00例鼻咽癌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征及相关病理改变,以提高诊断水平。结果:鼻咽癌MRI表现如下:151例呈长T1长T2信号,49例呈等T1等T2信号。侵犯鼻腔12例,口咽40例,茎突前间隙75例,茎突后间隙42例,上颌窦5例,蝶窦30例,岩尖23例,枕骨斜坡32例,淋巴结92例,腮腺4例,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140例,翼外肌21例,翼内肌23例,头长肌68例,颈长肌42例,颞肌1例,舌根4例,海绵窦13例,硬膜4例。188例放疗后复查MRI,177例有不同程度好转,11例病灶未见明显变化。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鼻咽部肿块、邻近结构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有重要价值,在鼻咽癌放疗后的随访及疗效评价中,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吴刚孙杨
关键词:鼻咽肿瘤肿瘤分期随访研究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扫描。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神经纤维瘤MR均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MRI诊断有帮助。
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高时间分辨率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A在下肢软组织肿块血管评估中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高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WIST-MRA)与CTA在下肢软组织肿块术前血管评估中的价值。方法:62例临床疑似下肢软组织肿块的患者(男36例,女26例,年龄18~80岁,平均40.9岁)同时行下肢TWIST-MRA和CTA检查;由2名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影像医师对两者显示供血动脉数量和动静脉畸形的能力进行评判、比较。结果:62例患者中TWIST-MRA显示主要供血动脉的(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等)一级分支数量为(1.92±1.66),CTA显示一级分支数量为(1.50±1.45);由于统计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故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法,TWISTMRA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等)一级分支数等于CTA者38例;多于CTA者21例;少于CTA者3例,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3.368,P=0.001)。62例患者中TWIST-MRA和CTA显示动静脉瘘分别为34例(34/62)和15例(15/6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1,P〈0.001)。结论:TWIST-MRA检测供血动脉和动静脉瘘的能力优于CTA。
李婷李洁吴刚李小明王仁法
关键词:下肢软组织肿瘤血管造影术
头颈部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
2012年
头颈部的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其影像学报道较少见,笔者整理经病理证实的31例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旨在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
吴刚
关键词:头颈部淋巴瘤影像学特点磁共振成像恶性淋巴瘤病理证实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PNET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原发于上肢PNET 3例,上颌窦1例,肺1例,纵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下肢2例,额叶6例,颞叶3例,脑室内3例,CPA区1例,椎管内2例,盆腔内2例。病灶体积较大,呈浸润生长,推压邻近结构,并可凸入椎管。肿瘤密度/信号不均,CT为软组织密度,轻至中度强化;MR T1WI肿块与肌肉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3例有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呈溶骨性破坏伴骨膜反应。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低于其他颅内原发性肿瘤。结论 PNET的常规MRI表现和DW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吴刚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RSNA2015肌骨关节影像学被引量:2
2016年
2015年RSNA科学报告关于肌骨关节方面的文献有100余篇,主要内容包括肌骨关节少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定性定量评价关节炎、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及新技术在肌骨关节的应用等。
冉君吴刚盛宇达谢如意张晓莉李小明
关键词:骨肿瘤软组织肿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软骨
3D-FIESTA和3D-FSE对于跟腱损伤的诊断价值
2014年
目的:研究闭合性跟腱撕裂患者的MRI影像特点,比较其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探讨新序列在跟腱撕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就诊的41例跟腱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将41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STIR),B组16例,行常规序列(T1WI+T2WI+STIR)及新序列(3D-FIESTA+3D-FSE)扫描。MRI检查后,A组11例、B组8例行手术治疗,并将其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比较A、B组的诊断效能。结果跟腱部分撕裂的MRI表现为跟腱增粗,跟腱内条状或片状高信号。完全撕裂的MRI表现为跟腱损伤处完全分离,断端回缩或完全交错。A组诊断完全撕裂10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果9例为完全撕裂。B组诊断完全撕裂7例均与手术证实符合。结论MRI对于诊断跟腱撕裂具有重要价值,新序列(3D-FIESTA,3D-FSE)能提高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的正确率及部分撕裂的检出率。
吴刚王仁法
关键词:跟腱撕裂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在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放射科做下肢MRI发现有肿块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下肢3.0 T MRI平扫以及多b值(0、10、20、30、40、50、75、100、150、200、400、800、1000、1500 s/mm^2)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以及多b值(0、100、700、1400、2100 s/mm^2)DKI扫描检查。经Siemens第三方软件(DKI_tool_3_4)分别获得IVIM模型和DKI模型的参数值ADC值、D值、f值、D*值以及MK值、MD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良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的IVIM各参数及DKI各参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联合IVIM和DKI模型参数在鉴别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价值。结果在54例肿瘤患者中,骨肿瘤28例,其中良性组7例,恶性组21例,软组织肿瘤26例,其中良性组11例,恶性组15例。恶性骨肿瘤的ADC值、D值、MD值分别为(1.23±0.27)×10^(-3) mm^2/s、(1.12±0.22)×10-3 mm^2/s、(1.26±0.46)×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1.95±0.39)×10^(-3) mm^2/s、(1.78±0.42)×10^(-3) mm^2/s、(1.91±0.5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10.0%±3.98%)明显高于良性组(3.43%±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值为(0.76±0.45)×10^(-3) mm^2/,明显高于良性组(0.36±0.2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良性组的D*值分别为(9.72±4.89)×10^(-3) mm^2/s、(6.86±3.53)×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骨肿瘤ADC、D、f、D*、MK、M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5、0.939、0.891、0.70
张晓莉吴刚谢如意梁晓青刘宣林李小明
关键词:骨肿瘤软组织肿瘤
臀部少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发生于臀部的病变,其中非肿瘤性病变2例,为臀部感染与血友病性血肿;良性肿瘤2例,为臀部海绵状血管瘤与幼年性血管瘤;交界性肿瘤2例,为臀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侵袭性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发生于臀部软组织内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蝾螈瘤、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小细胞肉瘤和鳞癌。本文描述各类疾病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同时结合其临床与病理知识对每类疾病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臀部各类疾病的认识。
金腾吴刚李小明王仁法
关键词:血肿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