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惠风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2篇多媒体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美文学教学
  • 2篇诗歌
  • 2篇诗学
  • 2篇文学教学
  • 2篇文学评论
  • 2篇美文
  • 2篇教学
  • 1篇跌宕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多媒体课件
  • 1篇虚构
  • 1篇叙事
  • 1篇研究视阈
  • 1篇英美文学教学...
  • 1篇英文
  • 1篇永恒
  • 1篇莎士比亚

机构

  • 6篇苏州科技学院
  • 5篇襄樊学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史惠风
  • 2篇刘光耀
  • 1篇王纪东
  • 1篇徐晓晴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襄樊学院学报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译林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3
  • 2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歌、诗学与感觉论:苏珊·斯图尔特访谈录(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苏珊·斯图尔特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阿瓦隆基金会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诗人学会前主席、麦克阿瑟基金获得者。她近著有:《诗人的自由:创作札记》(2011);《诗与感觉的命运》(2002),该书2003年获得克里斯琴·高斯文学批评奖,次年(2004)获得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诗歌集《红精灵》(2012)、《鸽舍》(获2003年美国全国批评家协会奖)等。本次访谈从她的《诗与感觉的命运》(该书中译本于2013年2月出版)开始,讨论了诗歌、诗歌创作、诗学以及感觉的作用等相关问题。斯图尔特指出:人类的感觉具有悠久的历史,而艺术创作提供的就是该历史的永恒记载;诗歌可以创造人与人之间的意义,从而对抗当代文化中感觉的虚空与衰落,以及扩展人类想象力的表达范围。
史惠风
关键词:诗人诗歌诗学
先知的复调:海子《四姐妹》解读被引量:2
2001年
海子诗歌《四姐妹》是一首多音齐鸣的复调诗歌 ,其中至少可以听到“海子个人”、“耶稣基督”、“先知”与抒情主人公四个声部的声音。这四种声音既能在一个共时空间中同时展开 ,又互相应和 ,形成一种历时性的时间运动 ,统一和谐地流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与方向。
刘光耀史惠风
关键词:复调诗歌文学评论历时性
起伏跌宕、毁誉交织80年——国外T.E.劳伦斯研究述评
2009年
西方劳伦斯研究已有80余年起伏跌宕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研究视阈包括军事研究、文学研究、传记研究等八个部分。前两个时期多为一般性评价阶段,其中不乏矛盾甚至两极的声音,对其文学成就只是印象式的赞扬与评论,缺少有系统和深度的研究。后期研究随着心理分析理论、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引入,劳伦斯研究步入整体、拓宽与渗透阶段,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史惠风
关键词:研究视阈
T·E·劳伦斯的书信、书信观及其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T.E.劳伦斯现存的五千多封书信大体分为家信、外交与军事、文学以及朋友之间的四类通信,它们展现了劳伦斯参与的军事、外交、文学、翻译、出版、考古、交游以及他所经历的时代风云与社会变迁的诸多方面。西方对劳伦斯书信研究的历史较长,但还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成果面世,因而仍有深入研究的意义。
史惠风
关键词:书信
偶像崇拜与奥赛罗悲剧被引量:6
2001年
奥塞罗爱妻子但却残忍地扼死了妻子并终于自杀。他的妒忌仅是一种表层的心理诱因 ,更深层的原因乃在于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偶像崇拜意识。一方面 ,他将自己打扮成令妻子崇拜的偶像 ;另一方面 ,又将妻子视为敬拜他的信徒。一旦妻子被疑为“不忠” ,偶像崇拜、唯我独尊的罪性便必使其杀妻 ,并以自杀维护自身偶像的尊严。
史惠风刘光耀
关键词:莎士比亚文学评论偶像崇拜《奥塞罗》悲剧
诗意的想象创造生活的意义——评瓦尔德斯的《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
2010年
瓦尔德斯的《诗意的诠释学》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诠释学和实验物理学审视当代文论中的核心问题,其鲜明的特点是强调理解与诠释与时俱进的品性,以及对文学历史的再概念化。作者在书中对艺术、科学与想象力的精彩阐释,对哲学、人文社科专业工作者和一般读者都会有思维的启迪和教益。
史惠风
历史叙事与文学虚构的融合与冲突——论T.E.劳伦斯《智慧的七大支柱》的创作
2009年
<智慧的七大支柱>记述了一战时期劳伦斯与阿拉伯人抗击奥斯曼帝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经历.该书的创作采用了历史叙事与文学虚构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在战事的书写中引入了文学想象,在历史真实之上展示了作者的诗性关怀,从而在两者的融合与冲突中找到了平衡.该书的创作实践为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一个有力的范例.
史惠风徐晓晴
关键词:历史叙事虚构
多媒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用传统方法讲授英美文学有两个难题:课时效益差和学生的阅读困难大。采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教师必须做到:1.认真筛选教学软件;2.精心安排教学设计;3.提供个别化学习指导。
史惠风王纪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英美文学教学教学软件教学设计
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被引量:36
2003年
用传统方法讲授英美文学有两个难题:课时效益差和学生的阅读困难大,在21世纪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上述矛盾更加突出.本文论述了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文学教学的思路,并以实例介绍了如何依据作者提出的原则,运用Powerpoint制作符合易用性、文学性和开放性的文学教学课件,并对其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史惠风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课件制作外语专业
从《诗与感觉的命运》看苏珊·斯图尔特的诗学观
2014年
苏珊·斯图尔特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与批评家,《诗与感觉的命运》是她的代表性批评论著。她的诗学思想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样性、跨学科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她提出,诗歌产生于感官体验,诗歌创作是一种赋形活动,是神人同形同性化的过程。所有美学的创造和接受,是为了使人性躯体变得真实可信、生动可见和清晰可闻。大自然是诗人灵感的永恒源泉。人的五种感官功能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现代生活对感官的控制加深了人与感官的异化,改变了我们感知的途径,但感觉作为认知的方式不会消失。
史惠风
关键词:诗学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