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刚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旁腺素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大鼠甲状旁腺素1-34(rat parathyroid hormone1-34,rPTH1-34)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以0.1μmol/LPTH1-34分别孵育0、12、24、48、72h,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心肌细胞活力在12h时最大(P<0.01),24h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48h时降至正常水平,到72h降至正常水平以下(P<0.05)。结论0.1μmol/LPTH刺激12h时心肌细胞活力最旺盛。
- 张伟兵刘晓刚田晓彦张慧王志鹏高玉艳
- 关键词:心肌细胞
- 黄葵胶囊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被引量:22
- 2005年
- 目的观察黄葵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复制成阿霉素(ADR)肾病(N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强的松组、模型+黄葵组。于造模前、造模后2、4、6、8周分别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并于实验8周末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①治疗组各期尿蛋白量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5);黄葵组与强的松组相比,尿蛋白量下降幅度无差别。②实验8周末,治疗组TP、Alb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强的松组与模型组比较,TCH、TG、LDL的变化无差别;黄葵组TCH、TG、LDL下降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强的松组。③模型组SOD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黄葵组总SOD升高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强的松组。④24h尿蛋白量与血清总SOD呈直线负相关(r=-0.923,P<0.01);与血清TG呈直线正相关(r=0.945,P<0.01)。结论黄葵能显著改善肾病大鼠临床指标,其减轻尿蛋白的作用与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脂有关。
- 刘晓刚刘素雁
- 关键词:尿蛋白甘油三酯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临床及肾脏病理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及病理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明确肾脏损害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N患者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最重,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降低在Ⅳ型多见。(2)血脂、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与肾脏损害明显相关(P<0.01)。(3)肾脏损害指标升高时,免疫复合物C1q、C3、EM沉积均达90%以上;肾脏损害指标与AI、CI及其病理参数明显正相关。结论: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均为提示肾脏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最重,并且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与肾脏的病理沉积相关。
- 韩晓静隋满姝郭小芳刘晓刚吴红赤解汝娟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肾脏损害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补体途径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重要的生物标志物,H型纤维胶原凝集素(H-ficolin)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关,而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陈春雷刘晓刚禹程远梁慧袁福才解汝娟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通路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8
- 2018年
- 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通路参与DN进展的炎症反应。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IL-6应答是通过依赖糖蛋白130-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机制介导的,该机制一方面触发从先天性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转变,另一方面用于局部组织重塑和免疫细胞浸润。而在DN中,IL-6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阐明。IL-6介导的经典信号转导通路通过IL-6结合受体蛋白和IL-6介导的跨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可溶性IL-6受体被证明参与DN的发病机制。
- 高芃刘晓刚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细胞介素6
- Th17细胞与肾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辅助性T细胞(Th)17是CD_4^+T细胞的一类亚群,是由Th0细胞在白细胞介素(IL)6和IL-23的刺激下分化而成的Th细胞。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有IL-17和IL-22等。Th17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防御反应有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突出了在肾小球肾炎中Th17细胞和IL-17介导肾组织损伤的证据。该文通过探究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其在肾炎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从Th17细胞与实验性肾炎和人类肾炎分别阐述其在临床中的意义,为未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王群文刘晓刚
- 关键词:肾炎辅助性T细胞17白细胞介素17
- 狼疮性肾炎肾组织CD80与CD86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研究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肾组织标本来源于2004年12月-200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其中女性44例,男性5例,年龄(28±16)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狼疮性肾炎及微小病变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 CD80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有阳性表达,在肾小球无表达,而CD8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均有表达.CD80与CD86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水平随着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强(r=0.574,P〈0.001;r=0.534,P〈0.001),且CD80的表达与CD86的表达成正相关.CD80与CDB6的表达与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积分(r=0.319,P=0.011;r=0.324,P=0.011)、24 h尿蛋白定量(r=0.424,P=0.003;r:0.408,P=0.004)、肌酐清除率(r=-0.535,P=0.000;r=-0.543,P=0.000)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353,P=0.012;r=0.359,P=0.013)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D80与CD8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并且与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活检时的肾功能及活动性明显相关.
- 隋满姝周晋贾西贝穆素红刘晓刚嵇颖解汝娟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CD80CD86免疫组织化学
- 脂代谢异常对肾病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是个不可逆的过程,脂质代谢的异常,对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多项实验已经证实,即使在肾病的早期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质及脂类代谢的异常,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联素、瘦素等脂类代谢相关物质发生改变,不仅对血浆脂代谢产生影响,对于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结构及功能也会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肾病患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疾病,多数有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肾脏的脂毒性加重肾单位的破坏。随着人们对于慢性肾脏病认识的逐渐深入,降脂治疗的普遍应用,人们普遍认为改善血浆中脂类的水平,对于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慢性肾衰竭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 王林解汝娟刘晓刚
- 关键词:肾病HDLLDL脂联素瘦素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IL-13的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 2、IL -1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强的松(1mg/kg) 8周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3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肾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IL 2水平(6 7.16±6 .5 5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8.2 9±2 5 .96 )pg/ml(P <0 .0 5 ) ,血清IL 13水平(48.79±3.0 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7.13±3.0 6 )pg/ml(P <0 .0 5 ) ;激素治疗后19例患者缓解(激素敏感型) ,11例患者无效(激素抵抗型)。激素敏感型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水平(72 .11±16 .95 )pg/ml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 5 ) ,而治疗后血清IL 13水平(46 .37±3.32 )pg/m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激素抵抗型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及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 13水平升高,两者均参与炎症过程,IL- 2、IL -13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 李宇颖刘素雁刘晓刚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膜性肾病的免疫学及遗传学相关研究
- 2020年
-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以自身抗体攻击其自身抗原并在肾小球上沉积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病理特点而命名的疾病。为延缓MN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时期的时间,明确其发病机制是首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免疫学及遗传学机制在MN的发生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主要对免疫学及遗传学与MN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旨在为MN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高红玉(综述)刘晓刚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人类白细胞抗原